为民分忧 与民同乐

首页

新民报系数字报纸

区县数字报

评论

视频

新民e会

房产

资讯

购物

汽车

健康

上海慈善基金会官方论坛

法院频道

市民用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页
  • [两会议题]让市民吃啥不再“心中无数”

    来源:解放日报2007-02-04 10:00
      加强食品、餐饮卫生等市场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春节快到了,市民们又开始忙着购买年货,准备年夜饭。“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吃什么,心中无数”,一位代表带来了流行在市民中的顺口溜。随着毒粉丝、毒大米、寄生虫福寿螺、苏丹红咸鸭蛋等一系列问题被媒体披露,老百姓越来越犯难:究竟到哪里可以吃顿放心的年夜饭?   代表、委员们说,上海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600万,平均日消费猪肉1000吨、鲜奶800吨、水产品800吨、蔬菜6000多吨,近70%靠外地供应。食品自给率低、对外依赖度高的特点,决定了食品质量的源头控制力薄弱,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十分巨大。要补上法规和监管方面的漏洞,让市民吃啥不再“心中无数”。    食品安全尽快立法   谈武康代表说,目前,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分散于食品卫生、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如《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但这些法律法规或是制定时间过长,或是法规之间内容不相配套,漏洞、重叠时有发生,有些还存在着部门利益的痕迹,既不能涵盖食品安全的全部内容,更不能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诉求。本市虽也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规章,包括《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上海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上海市集体用餐配送监督管理办法》等,来保证食品安全,但仍不够健全。   他建议,在国家短期内无法出台系统性的食品安全法的情况下,本市尽快对食品安全进行立法。    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王龙兴委员说,2005年,上海在全国首创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明确食品药品监管局、质量技监局、农委、工商局等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分工。但由于缺乏法规支撑,新体制停留在鼓励和倡导阶段,各部门履职过程中也易产生争议和弊端。      朱邦贤委员认为,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涉及卫生、质监、商检等多个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议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负责,对这些部门拥有的检测资源作一次摸底调查,充分挖掘、合理调配现有资源,促进各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让不法分子无处可逃   杨伟健委员说,本市中小饭店数量众多,是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重点之一。建议进一步健全监管队伍,监管要到位,不留空白和死角,特别要加强对数量众多的中小饭店餐馆的监管。由于中小饭店和社会餐馆的采购渠道大多数是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应加强对市场监控,定期发布监控报告;健全食品采购登记备案制度,明确规定各类餐馆必须有进货索证、质量验收制度。赵国雄委员认为,一旦发现市场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要严厉处罚,并彻查来源,将生产厂商列入“黑名单”予以公布;建立“食品卫生每日抽查”公布栏,将检查结果通过媒体公布。   彭镇秋代表建议,有关部门可以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各种商品不法生产、流通和销售的情况,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同时做好对举报人的保密工作,让不法分子无处可逃。    应建立权威信息发布机制   盛耀祖代表说,2006年中国民生指数显示,最受公众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82%的人“谈食色变”。   沈建华委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他说,相当一部分媒体关于食品问题的报道不准确、动不动就给食物扣上“有毒”“致癌”的帽子,给公众造成了误导。2005年,香港发现有些鳗鱼、淡水鱼含有可能致癌的化学物孔雀石绿。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及时发布“风险简讯”,根据现有的科学资料和最新的食物监察结果,客观介绍孔雀石绿,并说明这种化学物对公众健康的风险,对业界和消费者提出建议。这值得我们借鉴。   夏希纳代表说,买菜、吃肉、烧饭、喝水,这些事情天天都要做,可是真要去了解食品的安全标准,却得费尽周折。有时候甚至连这些标准出自哪个部门都得找上半天,而且有些标准和标识根本不完善,这也增加了公众识别防范的难度。建议在上海的知名网站或者媒体上开辟生活安全必需品查询信息平台,将与生活必需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标识、规范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并进行分类,供公众查询检索,信息还必须保持动态性和可持续性。 [全文]
  • 聚焦上海两会:反思社保案成为关键词

    来源:《财经》杂志网站2007-02-04 14:59
  • 如何绚烂演绎世博会主题

    来源:解放日报2007-02-03 14:00
      本报记者洪梅芬孟知行     深入演绎世博会主题。突出科技、生态、文化、人文理念,加快实施世博会主题演绎工作计划。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贯穿于筹办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世博会园区规划布局、城市设计、建筑形态、展馆布置等各个方面。完成主要场馆的布展方案策划,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广泛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和展示方法,精心策划世博会主题演绎各种活动。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距离2010年世博会只剩3年,上海要如何深入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会主题?   连日来,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出,办好世博会,是上海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上海要更加注意软件建设,大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凸现上海独特的城市风貌和人文特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世博主题演绎在哪里?   世博会主题演绎在哪里?不仅仅在主题馆,也不局限于5.28平方公里的园区,而是在上海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许多代表委员认为,整个城市,就是世博主题演绎的大舞台。   “世博会在筹办中,能让城市的内涵提升多少;世博会结束后,又能为我们留下什么?”俞国生代表提出,上海绝不应当只把办博作为一项任务,而是要把世博会和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城市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民盟市委提出,世博会将为上海营造“四个中心”提供理想的空间载体,成为黄浦江两岸城市空间整合的战略性节点。上海应形成一批包含上海城市文化特点、吸引国际民众参与、深受大众喜爱的金融服务体验活动品牌。   欧国苏委员提出,上海的现代服务业近年来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数十家创意产业园通过对老厂房、老仓库的创意设计和改造,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上海可进一步开发文化创意产业,使之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和城市风貌的新景点。    上海让世界看什么?   世博会期间,上海让世界看什么?许多代表委员提出,高楼大厦只是城市的外包装,要真正吸引人、打动人,令人回味,关键还是文化。   “从考古学上的马家浜文化算起,上海有六千年的历史;从唐朝置华亭县算起,上海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从1843年开埠算起,上海也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尹继佐代表分析,历史孕育了上海多彩的民俗文化。既有反映市井风情的石库门文化,也有吞吐吸纳的海派文化。在办博过程中,寻找文化之根,并且培植和发扬,是一项要全力破解的课题。   世博会选址规划控制区内,曾有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周围,又环绕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区、外滩及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社会经济和人文资源。陈燮君、李蓉蓉委员提出,根据规划,世博园区内约两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将得以保留,超过四十万平方米的原有工业建筑被保护性改造,这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和上海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建议把世博场馆建设规划与后续利用紧密结合;把凝聚世博文化的实物纳入文博发展的内涵。   王沪鹰委员介绍,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高迪在19世纪末巴塞罗那蓬勃发展之际,留下了史诗般的4处建筑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他建议,上海要利用世博会契机,留下一两件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建筑艺术精品。        让城市在美中更亲切   世博会展期6个月,预计参观者7000多万人次,高峰时最大日客流量将超过80万人次。因此,安全管理将成为筹办世博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农工党市委建议,加强世博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世博会应急救援体系,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全民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培训和演练。   胡运骅、夏丽卿代表指出,随着世博会的临近,城市管理中许多情况都要纳入考虑范畴。例如中心城区交通问题、人群散去后环境的净化、紧急情况下人群疏导等。   “上海城市很美,但不够亲切。”江海洋委员举例,高架道路上没有厕所,怕堵车的出租车司机不敢喝水;机场接客大厅不设座椅,虽然管理方便了,但旅客无处歇脚;马路上几乎没有坐一坐的地方。他建议,在世博会之前改进这些细节,让城市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一个国际性活动,还需要大批志愿者。金佩委员提出,尽快出台志愿服务的相关法规,探索志愿服务机制,特别是招募、培训、管理、评估、奖励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告诉市民“世博需要你”。查波委员建议成立一支“洋”世博志愿者队伍,搭建沟通上海与世界各国的桥梁。 [全文]
  • 人大代表提议公共场所增设母婴室

    来源:新民晚报2007-02-02 14:37
      小小的一个母婴室,牵动着人大代表史秋琴的心。   事情源于去年9月,嘉定区一位年轻妈妈给“市长信箱”的一封来信,说她带着婴儿乘坐地铁,途中孩子吵着要喝奶,听着孩子不停地哭喊,在尴尬之余,她只得硬着头皮给孩子喂了奶,结果还被其他乘客指责为“不文明”。这件事情还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讨论。   经过调研,史秋琴代表发现,目前本市的母婴室存在以下几个情况:母婴室内环境脏乱,形同虚设;有些商场的母婴室只针对VIP会员开放;机场的母婴室使用频率较低。   还有一件事情让她记忆深刻。有一个母亲跟她反映,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待宝宝体检时,宝宝要吃奶,居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喂奶处。看着走廊里进进出出的“爸爸们”,她怎么也不好意思当众喂奶。   因此,今年人代会,史秋琴提出议案《公共场所改建、增设母婴室》,建议在大型的商场、公园、交通枢纽站等公共场所周围,设置一定数量的母婴室,可以毗邻洗手间,但又相对独立,方便携带婴儿的母亲哺乳、换尿布等,并配备专门的清洁人员清理室内卫生。本报记者李玮   [全文]
  • 人大代表热议地铁运营的问题与出路

    来源:新民晚报2007-02-02 14:36
      韩正市长提出“提升地铁运营‘软实力’”的要求,在这两天的人代会讨论中,这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不少人大代表认为,上海地铁建设提速,但管理还有所欠缺,而提升运营“软实力”,不是改善服务态度就行了,还需要“硬规划”的保障。    问题不少   顾益鸣代表的议案指出了上海地铁站点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逃票者不少、自行车乱停乱放等。在分组讨论时,也有代表对“地铁换乘不便”提出批评。   来自建设系统的代表表示,这些问题的出现,意味着“软实力”确实不够。除了管理水平外,上海地铁快速发展,也增加了管理难度。“有的车站附近,正在修建新的地铁线,到处是工地。要设置自行车停放点,就有点困难。至于换乘不便,主要原因是当初在修建一些线路时,未能充分考虑怎样同后来的线路衔接。”    规划重要   有代表以人民广场站和世纪大道站两个站点为例,说明轨道交通建设“通盘规划”的重要性。“人民广场站1号线到2号线,换乘要步行10多分钟。为什么,就是因为先期规划中,并没有考虑到‘换乘’。而世纪大道站由于预留了位置,因此4条地铁线路汇集时,就能做到‘零换乘’。”   还有一些运营问题,也和先期规划估计不足有关。地铁1号线高峰时段“人山人海”,百姓怨言不少。“但当初设计时,一天客流量预测只有几十万,现在最高纪录已经是110万了。人一多,各项设施跟不上,自然容易出问题。”    考虑充分   到2010年,上海轨道交通要建成400公里,扩容速度惊人。而要扭转“软实力”相对滞后的局面,上海建交委相关负责人说,除了不断改善服务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地铁运营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状,进一步加强“硬规划”。   “每增加一条地铁线,就意味着运营网络扩大,管理和服务难度增大,所以,‘软实力’必须加快提升。”上海地铁运营公司表示:“我们要做好储备地铁人才,加快维修速度,成立监控中心等工作,力争少走一些弯路,让‘软件’跟上‘硬件’发展。”   首席记者晏秋秋 [全文]
  • 创新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机制

    来源:新民晚报2007-02-02 14:35
      2006年本市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举措和三项保障措施,目前综合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改革进一步深入。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已经完成试点,已经采取或者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正在向全市推广,应该说这些政策已经相当全面。   但是,我们也看到: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度不高,慢性病患者上大医院看病的比例还是非常高。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都认为,人才培养是社区卫生工作发展的瓶颈,政府要下工夫探索创新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机制,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   从长远看,政府承担“无限责任”是不利于深化改革的。为此,一要建立稳定的资金筹集和补偿机制,探索政府“花钱买服务”等资金投入和补偿方式;二要改善卫生投入结构,硬件建设上精打细算,人才培养上增加投入力度。同时,应尽快缩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技人员与三级、二级医院医技人员的收入差距;还要建立奖励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突出的医技人员,予以破格晋级等奖励。   忻伟明(市人大代表) [全文]
  • 985件政协委员提案如何处理?

    来源:新民晚报2007-02-02 14:19
      本报讯(记者潘高峰郑裕利)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共收到985件提案。对于这些提案,有关部门将通过哪些步骤一步一步处理下去,直至得到委员的满意答复?记者昨天就此采访了市政协提案办主任朱刚。   朱刚介绍,委员们上交的所有提案,不论网上提交,还是由本人递送,全都进入市政协的提案库系统。首先,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根据提案立案的有关条例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给予立案,不符合条件的,比如一些思考性的论述,或者只提出问题没有建议的提案等,以社情民意、委员来信等形式留存。   提案被立案后,根据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确定办理单位,随后转给各单位派驻会场人员,由他们带回单位,根据委员们提出的建议,研究可行性方案。当所有的提案都送到相应的办理单位后,市政协将在2月中旬召开一个交办会,邀请各办理单位参加,正式启动提案办理工作。提案办理一旦有了初步结果,办理单位将通过走访委员的形式,将办理结果反馈给委员,征询委员意见。如果委员表示满意,就可在办理反馈意见表上签字,交到政协提案部门,由提案部门将办理结果在网上公布。   所有的提案都要在2个月内有所答复,个别疑难问题可申请推迟1个月,但最晚不能超过3个月。市政协提案部门将在网上不断更新提案办理的动态和结果,供委员查询。 [全文]
  • 78件代表议案提交后如何处理?

    来源:新民晚报2007-02-02 14:16
      本报讯(记者姚丽萍)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共受理78件代表议案,其中24件经过一个专门会议讨论被列为正式议案,其他代表议案被转为书面意见。读者关心,议案和书面意见有何区别?它们的处理流程又是怎样的?   依据代表法,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议案要有案由、案据和方案。代表10人联名方可提出议案,大会确认的正式议案或涉及重大事项,或者是立法案。书面意见包括批评、意见或建议,可以一事一提,无须10人联名。书面意见向大会提交后,交由各承办单位办理,职能部门依法在3个月内答复代表。   据悉,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提出代表议案58件,经大会主席团审议后,16件被列为议案。常委会审查各委员会提出的审议结果报告后,经有关部门办理,其中2件立法议案已由相关委员会起草法规草案,提交审议;3件立法议案列为年度立法计划预备项目,其余议案正按照常委会要求抓紧办理。去年,市人代会共收到528件书面意见,其中办理答复代表已经解决的90件,占总数的17%;正在解决的146件,占27.7%;计划解决的105件,占19.9%;留作参考的182件,占34.5%;难以解决的5件,占0.9%。市人大常委会以提高书面意见的解决率为突破口,规范办理程序,提高办理质量。进一步统一了分类标准,规范办理答复工作;建立健全代表不满意件的重新办理、办理答复后的跟踪办理及再次答复等一系列制度,保证办理的质量和实效。 [全文]
  • [两会议题]能否推迟法官退休年龄?

    来源:新民晚报2007-02-02 14:02
       去年,本市3000多法官审31万案件。针对人手紧缺,人大代表问—— 能否推迟法官退休年龄?   “如今的法官不容易!”昨天,市人大代表分组审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全市各级法院全年31万的案件审理数量,让代表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员本身已少,而男法官到60岁、女法官到55岁要退休,甚至提早几年就不再做审判工作,这是不是人才资源的浪费?法官的退休年龄能否推迟?这些话题在多个代表团引起热议。       每天身陷大量的卷宗里   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朱寄萍在发言中指出,上海法院审理案件数逐年上升,四五年前全年审理22万件,2005年上升到28万,去年更增加到了31万。而上海各级法院人员仅5000多人,其中法官3000多人。朱寄萍建议法院在必要的情况下增加法官数量。   来自基层法院的秦玲妹代表对“工作繁重”深有体会。去年她所在的民庭办理了2900个案子,比上一年整整多了1000件,而办案人员没有增加一个。过去老百姓是“有困难找民警”,随着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现在是“有问题找法院”,法院受理的案件因此大幅增加。   秦玲妹说,由于工作负荷不断增大,法官们每天身陷大量的卷宗里,忙于办案结案,还要花大力气做调解工作,想静下心来办一个“精品案”的条件也没有,更不用说花时间充电提高业务水平了。    法官一到年龄就退休   针对法官负荷不断增大的情况,不少代表提出了延迟法官退休年龄的建议。市人大代表、虹口公安分局政委卢鹤鸣认为,法官和警察不同,一线警察打击犯罪,要以年轻人为主,而法官恰恰相反,对职业背景和从业经验要求很高。法律界有这样一句话:“法官老的好,律师少的俏。”这形象地说明了法官职业的特殊性。男60岁和女55岁,对许多法官来说“正当年”,一到年龄就“一刀切”十分可惜。   市人大代表、上海四维律师事务所主任厉明也说,我们在国外遇到的法官许多是白发苍苍的,美国大法官甚至有80多岁的,而中国的法官二三十岁的都有,这对审理、判案无益。就拿离婚案来说,年轻的法官没有结过婚,怎么判得好呢?   我国的《法官法》规定,担任法官年龄不得低于23岁,对法官的退休年龄没有明确规定,但各地都参照公务员的退休年龄。   据了解,外国法官退休制度大致可分为自愿退休和强制退休两种。在美国,法官为终身职业,达到一定年龄时可自愿退休,但法律规定不得命令法官退休。即使是在法官强制退休的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也较高,如巴西、荷兰规定为70岁。    特殊政策精简掉老法官   一位来自司法系统的代表说,几年前,上海法院系统为了精简人员,有过一个内部的“阳光政策”:工龄满40年的法官,可以提前退休。这一精简,恰恰把一批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老法官精简掉了。   让老法官提前退休的做法,不仅使法院损失了一部分资深审判人员,也带来了退休法官“充实”律师界的负面效应。   《法官法》规定,法官离开法院的岗位后,5年内不能当律师,终身不能到自己曾任职的法院代理案子。然而,这些曾担任过庭长、审判长的法官提前退休后,相当一部分人到律师事务所担任顾问,变相从事律师行当。尽管他们不会违反规定当律师,或到曾任职的法院代理案子,但他们其实不需要出席庭审,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为此,厉明代表建议:一方面,法院不能参照公务员的规定,到退休年龄“一刀切”,而应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让法官继续工作。另外,不能允许退下来的法官以任何形式从事律师工作。    老法官具有标杆作用   “老法官、名法官有很强的影响力。”列席代表、复旦大学法学院前院长李昌道举例:“像以前审判于双戈案的法官,就成了品牌,拥有了公信力。他判的案子老百姓就是信服。像这样的老法官,他们的经验、业务能力、为人处世之道,可以形成标杆作用。”“提高法官素质,并不是法院简单招进几名硕士、博士就可以了。”李昌道表示,必须打造一批“名法官”,形成一批精品案例。    年轻法官补上“调解课”   如何让年轻法官迅速成长,代表们也提出了建议。“现在有些年轻的司法人员办案,案子结了,可事未了,当事双方还是不满意。”在金山区代表团,列席会议的严明华的一番话,引起代表们的共鸣。一位代表提出,一些高校毕业生从校门出来直接进入法院、检察院工作,虽然懂法律、会办案,却不会做群众工作,年轻法官、检察官应补“调解课”。   本报记者邵宁王欣晏秋秋钱滢 [全文]
  • [晚报晨讯]两会话题:“透明预算”不能模糊“其他支出”

    来源:新民晚报2007-02-02 09:11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民网·晚报晨讯】 市人代会上,每年预算报告都会出现“其他支出”一项,而且所占比例还不小,2007年上海市地方财政支出项目预算情况中,“其他”占到了23.3%。这“其他”究竟是什么呢?昨天,长宁代表团用“询问”方式,要求市财政局对预算报告做出细节说明。    “其他”究竟是什么   这个“其他”是老面孔了,市人大代表许祖雄说,究竟是什么,一直不甚明了。“透明预算”不能模糊“其他支出”,今年,长宁代表团决定向市财政局就此提出询问。   来自市财政局预算部门的负责人解答说:“其他支出”部分比例较大,是由于划入了学校、医院等基本建设支出。这部分支出在年初时很难具体落实,但今后会逐步向代表公开这一部分内容。    负债多少要心中有数   市人大代表要对全市的“家底”心中有数,不仅要知道每年的GDP增幅是多少,不仅要知道每年打算花掉多少钱,还要知道“自家”欠了多少债。知道了负债情况,才好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张玉良等代表说,最好能把政府目前的负债情况告诉大家。   接受询问的预算部门负责人记下了这个要求。    公务员收入缩小差距   目前,本市各区县间公务员的收入差异不小。许祖雄问,公务员的收入究竟从哪个项目中支出,如何缩小差距?   这个问题得到的答复是:公务员收入来自“行政支出”这个项目,现在由各区县自己分拨,确实存在一定差异,目前本市正在逐步实施阳光改革。此外,近年来,本市实施宏观调控,减少各区县公务员收入差异,并给特别困难的区县一定补助,比如崇明。   代表审议多用“询问”   许祖雄说,依照代表法,人大代表在审议议案和报告时,可以向本级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国家机关应当派负责人或者负责人员回答询问。预算本身非常专业,人大代表要对预算报告做出表决,就必须先把报告看明白了;“询问”是审议的一种方式,要提高审议质量,人大代表跟政府职能部门需要更多的“面对面”。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 人大监督是支持不是"挑刺"

    来源:劳动报2007-02-02 08:25
       代表委员批评有些部门自闭           昨日上午,人大代表何金娣接到了一个电话,这位市民只向她提了一个问题———“人大如何才能做好监督?”   这个电话,在卢湾区小组审议中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如何把握监督法颁布施行的新契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市民的疑问也是代表自身关注的重点。他们纷纷指出,在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必须完善制度,主动加强政务公开力度。   想要阳光洒进来,怎能先关上“窗”?代表们对此作出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政务公开应该立法   “人大代表自然要加强监督职能,可如果政府部门在有意或无意中堵上‘门窗’,那监督只能是形同虚设。”王卫平代表呼吁道,加强政务公开已成为必要,应该设立相关法律,让代表们在监督时能“有法可依”。   王卫平代表表示,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养成了“办事流程不公开、如何操作不对外”的习惯,别说老百姓不知道,就算是代表委员找上门来,也照样用“太极拳”来对待。   “这种自闭‘门窗’的做法,显然不够透明,影响了监督的力度和成效。”王卫平代表认为,虽然上海对政府信息公开有相关条例,但尚未上升到立法,“哪些政务必须公开、不能公开、半公开,不是由单位的一把手说了算,而是应由法律规定。”   王卫平代表提出,既然权力要在阳光下运行,就应该尽量减少暗箱操作的可能,政务公开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重大项目审查要大胆   “对于重大项目,人大要理直气壮提出审查要求。”李正代表参加市人大政风行风评议的认真和积极,在代表们中间是出了名的,对于人大监督功能的加强,他自有一套想法。   他说,如今市人大的监管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专题型监督的框架。像河道整治、物业管理等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人大都作为重点进行执法检查,检查后还会对问题一个一个地剖析。与以前相比,现在的监督工作更细致、系统、有效。“问题在于,人大的视察和检查总有一个范围。”李正代表说,比如社保基金案,在平时的审议中,常委们看见的仅仅是有关部门提供的审计报告,报告上的数字已是一个结果,那么得出这些数字的运作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无论巨细,政府都要将这些放在“阳光”下。   在形式上,李正代表认为应该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在会后对政府的监督作用,闭会期间,只依靠60多位常委成员是不够的。全市各级人大代表都行动起来,才能在深度上、广度上更好地行使监督的权力。   “有一个理念,政府部门一定要形成。人大的监督绝对不是挑刺,而是最本质上的支持。人大监督是促进政府更趋完善的最有效‘针剂’。”李正代表说。    [全文]
  • [两会议题]沪郊乡村医生亟待培养后继人才

    来源:新民晚报2007-02-01 14:34
      1800多人村子只有一位医生 沪郊乡村医生短缺,亟待培养后继人才   梳着小辫,背着药箱,穿梭在阡陌纵横的田埂上——提起“乡村医生”,许多城里的“文学青年”眼前都会浮现这样一幅诗意的田园画。然而,来自青浦区的市人大代表潘介云一番“实话实说”,不仅勾勒出上海郊区乡村医生的现实状况,更让人切身体会到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郊区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条件艰苦留不住人   潘介云代表是青浦区金泽镇任屯村的党支部书记,村里的一本账,全记在脑子里:全村414户居民1279人,另有外来人口592人,但为这1800多人服务的“白衣天使”,只有一位近60岁的退休乡村女医生!   乡村医生一般一个村子只有一位,虽然看的不过是些小毛小病,可是工作时间长、管辖范围较广,十分辛苦:从早上6时多开始接待病人,一直要忙到傍晚企业下班后;半夜里哪家有个头疼脑热的,要上门诊治;除了看病配药外,遇上全村的婚丧嫁娶,乡村医生还得一一上门消毒……   辛辛苦苦在村里奔忙一年下来,乡村医生收入约1.5万元,还得365天住在村里。这样艰苦的条件,想留住水平好一点的医生也难。    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由于乡村医生队伍青黄不接,农民看病难问题比较突出。如果小病不治,捱成大病,任屯村的农民就算去金泽镇卫生院,来回出租车费也得50元,病还没看就花去不少钱。   潘介云告诉记者,为了缓解乡村医生缺乏的问题,去年6月镇里曾打算牵头培养一批乡村医生,挑选中专或高中文凭、热爱卫生事业、有责任心、住在村里的已婚妇女培训上岗,以健全乡村医生队伍。为啥要已婚妇女?主要是怕小姑娘培养出来嫁到别的村去,造成人才流失。另外最好还得是生育过小孩的——怕女医生休产假时,诊所“断档”。   然而,不久市里出台了规定,乡村医生必须是具有大专文凭、经3至4年培养的全科医生。这下,培训计划只好搁浅,已经退休的老医生还在继续顶岗。   潘介云代表建议,“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郊区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部门对乡村医生的准入门槛,旨在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出发点是好的,但在现阶段的操作中,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手段落实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培养,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   本报记者王欣 [全文]
  • [两会议题]花园别墅为何难禁乱搭建?

    来源:新民晚报2007-02-01 13:52
      多位人大代表关注久拖不决的“牛皮糖”—— 花园别墅为何难禁乱搭建?   沪上一个花园别墅,住着居民319户,乱搭建的多达182户,其中40%以上业主是党员、党政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个别领导干部不仅带头乱搭建,还带头阻挠拆违。韩正市长早在去年6月就针对个别小区党员干部乱搭建的事作过严肃批评。   花园别墅乱搭建不是新闻,又岂一个“乱”字了得。今年市人代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关注:花园别墅乱搭建现象久拖不决,究竟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    业主的物权究竟有多大   花园别墅的搭建很“乱”,因为它们形形色色——修阳光房,盖门廊,搭车库,挖泳池……无所不包。不少业主认为,反正是私家花园,缺什么就补什么。花园别墅业主拥有的物权究竟有多大?   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郭建说,即将出台的物权法将对住宅小区的产权问题作出规范,对现在许多不甚明确的问题都会有说法。目前,在中国台湾等地的法规中,只要2/3业主投票通过,不守规则的乱搭建业主就要被“驱逐出境”,非搬家不可。物权法生效后,上海小区业主也可依法制订共同约定。    “特权”进小区不能容忍   虽然物权法尚未出台,但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并非所有的乱搭建问题都没有“说法”。如果乱搭建侵占了小区车道或者公共绿地,业委会就可以依法提起诉讼,但有这样意识的业委会并不多见。“一些业主片面强调个人权利,义务和责任意识淡漠,是一种通病。”市人大代表李正说,投机心理也是乱搭建的重要诱因。   “没有绝对完美的房屋设计,个人私欲却随时可能膨胀。”李正说,业主要维护财产权利,这没错,但享受权利的前提是尽义务。市民对权利底线要心中有数,党政干部更要做道德表率,若明目张胆动用“特权”为自家牟利,党纪国法决不能容忍。    谁默许开发商如此授权   当有关部门试图拆违时,那些花园别墅的不少业主抱怨,当初买房子时开发商有过承诺:买了私家花园,需要改造什么,自己可以做主。   那么,谁又默许开发商如此授权?来自行政主管部门的默许,已不是什么秘密。为此,多位市人大代表提出,花园别墅出现乱搭建现象,行政管理部门也难辞其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今后不妨将小区规划在网上公开,毕竟,阳光才是最好的消毒剂。本报记者姚丽萍 [全文]
  • [两会议题]应避免类似社保资金案发生

    来源:文汇报2007-02-01 08:43
      “司法部门围绕社保资金案做了大量工作,挽回了损失,令人欣慰。我们一方面要总结吸取教训,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同时要振奋精神,走出阴影,将消极面减低到最小程度。”昨天下午,政协委员在讨论两院报告时,围绕如何加快政府自身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等话题畅所欲言。   完善各项制度,避免类似社保资金案的发生,是委员们关心的问题。游伟委员提出,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制度,设定政府权力的边界;同时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规范权力运作。姜义华、戴伟钟、蔡继红等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出,要下决心真正把政府建设成为法治的、服务的、廉洁的政府,要对重大项目和公益性基金加大监管力度,投入前应科学决策,投入后应有评估,包括对社会效益的评估。赵增川、李世耀等委员则建议,地方社保、慈善、教育等基金的管理,要向全国社保的管理经验学习,在章程的规范下进行管理人招标。这样既能维护各基金受益人的权益,又能保护基金管理人的积极性,同时还能避免程序上的问题。冯正权委员表示,检察院、法院等单位现在实行全程办案全程录音、录像,老百姓意见少多了。他建议政府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先从财政、税收、工商等部门试点。   委员们还提出,社保资金案暴露出制度上有缺失,管理上有漏洞,监督上有缺位,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矫正、健全与弥补的同时,还应不断拓展、充实和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钱仲裘、翁新楚等委员建议,要完善监督体系,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就应解决一把手监管缺位等问题,从知情权等方面加强民主监督。现在的监督部门都是在“一把手”的领导和控制下,监督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辜昌基、董敏华等委员则认为,要同时加强人大的刚性监督和政协的柔性监督,并落实在政府决策的事前、事中、事后等各个环节。 [全文]
  • [两会议题]硬约束:让速度服从于质量

    来源:解放日报2007-02-01 08:36
      拿到《政府工作报告》,不少“眼尖”的代表委员注意到,与十多年来上海经济增长指标首次定在两位数以下形成鲜明对比,约束性指标显得更加强硬。报告提出,突出约束性指标,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2%。   代表委员们说,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是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抓手和切入点,“硬约束”必须千方百计完成。    硬约束“逼”出高质量   “提出‘硬约束’,太及时了。”从事环保工作的徐雪峰代表提及此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上海没有条件、也决不可能走拼资源、拼规模的路子。然而,有人对淘汰劣势企业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舍不得淘汰,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又不敢淘汰。提出硬指标,就“逼”得方方面面必须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污染、占地少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把土地、能耗、环保作为市场准入的强制性门槛,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占地多、低附加值的劣势企业。   “在日本市场上很少有其他国家的冰箱、空调产品,知道为什么吗?”蔡蕊红代表揭开“谜底”:在日本的节能法中有一种“领跑者机制”,即节能标准更新制度。节能指导性标准按当时最先进的水平———领跑者制定,五年后这个指导性标准就变成强制性标准,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在市场上销售,而新的指导性标准又同时出台,以此推进企业及产品的技术更新,形成以技术为导向的市场竞争机制。      她说,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硬指标”都对促进低耗高能产业技术的发展,淘汰高耗高污染行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海可以把落实硬指标作为突破口,使上海成为科技竞争的舞台,使上海的科技与工业水平与其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地位相匹配。      "硬指标的完成,很有潜力。"沈华棣等代表对此充满信心。代表委员们列举了这么一组数据:上海的单位生产值能耗,比香港高出3倍,是韩国的1.5倍,是新加坡的3倍;上海目前建筑总量已达4亿平方米,但单位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上海土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十分之一,五年中批准的建设用地,还有20%左右闲置……沈华棣代表说,我们在资源利用上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正是努力的方向和潜力所在。      新一年,政府部门应该在哪些环节"发力"?连日来的审议中,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在节能降耗上,要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在环保方面,继续推进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切实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单位污染整治力度,新账不能再欠,老账逐年要还;土地资源增量有限,应该在盘活存量、强化管理上动脑筋,防止土地占而不用……       好制度打通发展"瓶颈"      本市只有40%的消费者了解并购买过各类节能产品。为何?节能产品较高的价格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去年,不少代表都参加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节能视察。代表们感叹,各项指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技术进步固然重要,制度设计、机制创新也同样不可缺少。      沈重英代表举例,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切蛋糕的例子,为了保证分配的公平,拿刀切蛋糕的人要等不切蛋糕的人先挑选蛋糕,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切蛋糕的人切出的两块蛋糕一定是大小相等的。他认为,要更多地运用诸如此类的经济、法律手段,推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节约用地。不花一分钱,却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这就是合同能源管理的威力。沈重英对曾经调研过的锦江集团印象深刻。他介绍说,合同能源管理是典型的"我投资,你收益"的模式,即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资金和全过程服务,在客户配合下实施节能项目,在合同期间与客户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收益,这种机制对于推广节能有很大的好处。      经济杠杆并不止这些。陈祥麟、沈恒根等委员们以节能为例:还应该对节能技术的研发,节能技术的推广,优质节能产品和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如政府采购或用财政资金优先采购节能产品、绿色能源,对公共建筑物首先进行节能改造,在公共场所必须使用节能产品,对优质大众节能消费品,给予税收优惠或直接补贴等。      黄庆荣委员说,法规同样是重要的杠杆。目前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法规规章不少,关键要用好,要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这需要对现有法律资源进行整合、调整。他认为,在环保方面还有三个瓶颈需要突破:如何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机制、如何建立环保投入保障机制、如何加大执法力度。      孙运时代表提醒,价格、法规的变动都会涉及全体市民或所有单位,实际上是一种公共政策的调整,而调整的主动权掌握在各级政府手中,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为了体现其公平性,进行调整时要充分吸收、平衡各种人群、各种利益的意见。尤其是价格,政府必须对价格变动程序作出刚性规定,例如进行听证、论证、吸收公众广泛参与。在调整时,要注意不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硬指标更要硬考核      "人代会后,各项工作将进入落实阶段,我们关心着硬指标如何才能落地。"彭镇秋代表的话,道出了许多代表委员的心声。      许祖雄代表说,应该把全市各种实施办法和规划、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行业,建立量化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这一体系和平台建立将使硬指标从软性走向刚性,从隐性走向透明,从而为工作的评估、考核、奖惩提供科学的依据。      "什么样的统计才规范?什么样的标准才适度?"周庆江代表说,建立这样的平台,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做。统计规范,才能防止通过"数字游戏""作秀";本市有19个区县和众多的行业,要考虑各区县、行业的不同情况建立适度的标准,才能更具操作性。他建议,在评估时,除了政府部门自身的数据,还可以把科学测试的结果、社会调查老百姓的感受纳入其中,使数据更全"立体"。      "硬指标要有硬考核作''后盾''。"徐雪峰代表说,现在的各类指标不少,纳入考核体系的也不少,可真正具有"一票否决"威力的并不多。受长期以来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观影响,部分地区对干部的考核任用还是围绕着经济指标。要防止"有指标无考核"和"硬指标软考核",使这些指标实实在在成为用人选人、评价政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才能真正具有刚性。      "落实中,关键环节的决策尤其要慎重。"许祖雄代表说,投资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近几年,上海正处于又一个建设高峰期,立项前,对各投资项目的节能、环境评估,政府部门应充分关注;项目上马后,要严格依法监管,尤其是要关注重点建设项目投资。 [全文]
  • 职业规划应成大学生必修课

    来源:青年报2007-01-31 13:55
       2 007年,上海将有14.3万名大学生毕业,这些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升学,成为学生本人、家庭和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昨天,团市委、市青联联名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加强对大学生的系统职业规划教育,把其作为一门高校必修课纳入高等教育正规教育体系,并给予学分。     青年就业迷惘引人关注   市政协委员、团市委学校部部长金梅表示,很多大学生、职业青年在求职中过多关注薪金、单位的远近、工作环境等,而对自己与这份职业是否匹配却不关心,甚至不了解。   “造成这个现象的很大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金委员表示,和有些人误解的不同,职业生涯规划并非简单的找工作问题,而是一个人能否快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分析职业性质,以及衡量自己与职业的匹配度、职业精神的培养等综合要素。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幸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金委员认为,不清楚人生的目标,违背内心意愿而盲目追求所谓的体面工作,这样的生活是不快乐的,这也是很多年轻人工作没几年就想跳槽的原因。    职业规划教育随机性大   目前,不少沪上高校或多或少都有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但是,提案指出,这些职业规划教育的规模效应、普及力度都有待加强。   据悉,现有的就业辅导讲座、用人单位宣讲等活动,主要面向即将面临就业的高年级学生,存在着随机性、不系统、开设时间滞后等问题,不能满足广大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尽早规划职业生涯的迫切需要。同时,职业规划师资严重缺乏,深入研究并经过专业职业规划培训的教师极其有限。而且,缺乏权威的、专业的、系统的教材。    建议职业规划课应成必修课   为此,提案提出,将职业规划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正规教育体系。最直接的对策,就是让职业规划教育进入高校第一课堂,在公共必修课程中设立职业规划课,配备专门的教师和教材,给予学分。   “但是若要学校开课程给学分,教什么、谁来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金委员分析。为此,提案提出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的调查研究,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同时,加强职业规划专业人员的培养,尽快推进职业规划职业资格认定。     以创业促就业   市政协委员、团市委书记马春雷表示,共青团组织实施上海青年就业支持计划,包括转变青年就业观念,推进大学生成才择业校园巡讲活动;提高青年就业技能,开展社区青年慈善就业教育培训行动;拓展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实习基地;以创业促就业,实施上海青年创业行动,积极构建青年创业服务链。    创造新职业解决就业   市政协委员王沪鹰表示,解决就业问题,不仅要积极创造就业岗位,还应注重创造新的行业和职业。“一些新兴的行业需要时尚的感觉和敏锐的头脑,很适合年轻人做,可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学校应设创业课   市人大代表叶小英认为,在现在学校课程设置上,有改进之处。学校应该设置创业课,供学生选修。叶小英还认为,政府可以为刚刚创业的公司给予相应优惠措施,鼓励创业。    给学生量身定制方向   外贸学院院长、市政协委员王新奎指出,创业初期学生将面临很多困难,学校应该“送他们一程”,可设立创业中心,免费提供创业场所。    大学生创业管理咨询中心将成立   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负责人透露,创业教育不是能“设计”出来的,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具创造力的进程,创业基金会接下去也将通过对大学生企业的前期调研,做出有针对性的更注重实际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今年将成立“大学生创业管理咨询中心”,根据不同时期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特点、问题,再找专家来做一对一针对性的教练式培训,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资金上来说,政府已经提供了“第一桶金”,接下来要解决的是“接力棒资金”。基金会所起的作用就是通过引导资金的投入,让大学生创业企业能够成立起来,展现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让他们走上轨道,并取得社会的信任和了解,自然会吸引社会后续资金的注意,事实证明这是有效的,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学生企业与一些风险投资进行了接触。   而在中介服务、信息交流方面,基金会今年将建立投融资、机械制造业、IT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六大创业者俱乐部,其中先进制造业创业者俱乐部已建立,让大学生创业者能够在各行业内的交流没有障碍,同行业内的“航母舰”一接触,对市场需求、前景、管理经验等都能获得更清晰的了解,也能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源。   上海物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程抒一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成立才一年多的中小企业,感觉最缺乏的还是社会资源,因为没有实际工作过,毕业就直接创业,社会的人脉等各种资源都比较少,对企业的管理、行业的规则等方面都要从零摸索。所以最希望能与本行业内做得不错的成熟企业、企业家多交流,吸取经验,形式可以以“沙龙”之类的方式。   此外,还希望增加些商务管理、法律方面的专业培训,这些专业知识对于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也很缺乏,所以希望能增加针对这方面的培训。 [全文]
  • [两会议题]公共财政运作应当更透明

    来源:新民晚报2007-01-31 13:49
      税收取之于民,如何用之于民?用得是否公平、合理,有无效益?市人大代表江小青、胡正昌等认为——   公共财政运作应当更透明   “三农”问题、“公交优先”、和谐社区建设、促进再就业……代表们在审议这些话题时,都会提到一个名词:“公共财政”。江小青代表指出,公共财政资金取之于民,因此人大代表们十分关注这些钱如何用之于民——财政是否发挥了公共职能?是否用在了该用的地方?这块“大蛋糕”是否分得公平合理?监督需要知情,需要透明。    公共财政突出“公益”   所谓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财力分配,体现公平优先、支出均等化;二是财政资金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通俗地说,是政府为公益性的,也就是与全体市民或绝大多数市民利益相关的社会需求“埋单”。   这些需求包括了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等,这些都属于决定社会是否和谐的主要因素,都属于政府调控的范围和领域,都要求财政发挥公共职能,以弥补市场的缺陷。    应实现“效益最大化”   如何把公共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代表们各抒己见。   有代表说,我们的地铁车站是否有必要造得富丽堂皇?有代表提醒,外省某市把设计使用100年实际只用了十多年的大楼一炸了之;还有的代表指出,频繁的会展活动中繁复的布景搭台,有否考虑过节约与浪费这个问题?更有代表分析说,公共财政会有倾斜,会影响到部门利益,同样是公共服务性的部门,能否摈弃这些部门利益?   凡此种种,都关系到政府决策和规划的出发点、长远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关系到能否使公共财政在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效益最大化。    “理智信任”体现进步   胡正昌代表说,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把更多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推进公共服务均衡保障,是今年编制政府预算的第一原则。   如今百姓购买商品或服务后都有维权意识,今后百姓也会向政府询问:我交纳的税收、规费,都用到了哪里?是做了表面文章,还是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百姓从对政府的“盲目信任”转向“理智信任”,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只有将公共财政置于阳光透明的监督中,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本报记者王欣 [全文]
  • [两会议题]20年私车额度拍卖收入哪去了?

    来源:新民晚报2007-01-31 13:47
       多位市政协委员建议公布收支情况,建立资金使用听证制度   “上海20年来私人、私营企业客车额度投标拍卖的收入,保守估计已有近百亿元,这些钱究竟用到了哪些地方?”市政协委员沈以华在今年“两会”提案中提出了这个问题。   记者昨天翻阅政协提案时发现,提出同样疑问的还有荣广润、李小林、苏乐慈、钱惠丽等委员。他们建议:尽快公布私车额度拍卖收入的收支情况,给上海市民以知情权。    去年拍卖收入近25亿元   “最近,我和同事做了一个调查统计。”沈以华委员昨天告诉记者,“上海私车额度投标拍卖始于1986年,这些年来,拍卖的收入,保守估计已近百亿元。这笔钱究竟是怎样使用的?是否用得合理?政府部门应尽快把情况公之于众,答疑解惑,这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与信心。”   沈以华掰着手指为记者算了一笔账:2006年,全市共投放私车额度65000个,平均中标价为38346.5元,全年收入24.9亿多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这笔钱,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如何使用。”   “上海私车额度拍卖政策实施多年来,虽然社会各方评价不一、争论不断,但实践表明,上海城市总体车流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交通压力也得到了一定缓解。”沈以华认为,从现阶段来说,私车额度拍卖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好的办法要有好的监督机制。    上海社保资金案敲警钟   “由于目前拍卖所得完全由政府部门自行管理,不是收支两条线,缺乏有效的监督。很多市民质疑:这么庞大的资金中,到底有多少被真正用来改善上海交通条件了?”   沈以华认为,2006年上海社保资金案以及全国其他一些违法违规使用资金案件的教训已经敲响警钟,只有建立起透明、公开的使用、监督与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资金的安全使用,杜绝腐败的温床。    作为政府公开信息公布   荣广润等委员持同样见解。据荣广润透露,此次提案之前,他们曾向市交通部门咨询,了解到有关部门也已经关注到这一点,决定用3个月对此做专项审计。他建议,市政府可以此次审计为契机,建立公开透明的收支公告制度,并在使用上严格管理,确保这笔资金专项用于城市交通建设,不得移作他用。   沈以华委员认为,可以先选择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比如,先对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开;然后在试点反馈的基础上,向社会公布,接受市民监督。沈以华告诉记者,上海是全国最早实行政府信息公开的城市,目前而言,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将私车额度拍卖收入使用情况列入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之中。    如何用市民应有发言权   沈以华认为,公布拍卖收入使用情况,只是对巨额资金监管的第一步,政府还应进一步改进、完善、健全这一制度,“因为这只是让市民知道钱用到了哪里。但是用得是否合理,是否用到了城市交通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发展公共交通需要的资金支持,可不可以从这笔钱中支出?这些都不应该由少数人说了算。”   沈以华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可建立百姓听证制度,让市民代表对‘用钱’的决策发表意见,这不但能让钱用得更符合民意,还能增强市民的参与感,增强整个城市的凝聚力。本报记者潘高峰郑裕利 [全文]
  • 市财政要向学校软件建设倾斜

    来源:东方早报2007-01-31 10:02
      名校将把分校开到郊区    市政协委员、市教委主任沈晓明表示:“今年市教委将加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根据市教委的计划,今年将在长宁、南汇两区进行试点,由教育局统筹安排,以保证优质师资能在辖区内的每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分配,并进行有计划的流动。   初步计划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某个学校任教满三年后,根据需要被分配到另一所学校进行教学,以保证学校师资力量的基本均衡。最终目标是希望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将不再隶属于学校,而是统一属于区教育局。同时,中心城区将有更多的“名校”把分校开到郊区,满足郊区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人大代表、市教委副主任瞿钧表示,从上海来讲,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早已在研究、实施。   示范性高中不再免试    瞿钧说,在政策制订上将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方向引导,减少择校的现象。从3年前市教委就试点把市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名额均衡地分配给一般的学校,无论是普通初中还是重点初中,这里的孩子都有机会到示范学校上学。最早的时候10%的招生比例下达,然后每年增加10个百分点,今年要达到40%。只是招生的办法有些不一样,前几年是免试法,今年开始不是免试了,而是这些孩子通过中考,中考结束以后,按照这个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瞿钧认为现在有一些家长带有盲目性地进行择校,因为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希望让孩子上比较好的学校,但是对上海的基础教育不太了解。“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上海的基础教育在均衡方面是达标的。”   瞿钧说,市教委将会把区域内各个学校的条件在网上进行公示,其中包括学校硬件设施,也包括师资情况。   财政要更多投到学校软件建设上    “我们的基础教育能否静下心来搞?少些功利性、少些浮躁!”市人大代表张群是上海市控江中学的校长,这位白发苍苍的校长昨天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审议会上,言词恳切地作出上述表示。家长择校是因为社会竞争激烈,也因为教育发展不均衡。   张群代表提出,“中心城区和郊区的教育均衡有差距,其实区内的学校之间也有差距,现在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财政投入的钱不能只用到校舍建设上去,更重要的是投到软件建设上,有一个好老师,比增添再多的现代化设备都有意义。”市人大代表瞿钧说,上海早在10年以前就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了重点学校,但是有一些传统的学校办学比较好,这也是客观事实。它和其他学校的均衡那就不是短时间能够形成的。我们也不希望把我们过去好的学校来削峰填谷。   他说,其实上海的基础教育在均衡方面是达标的。教委也会把区域内的各个学校条件在网上进行公示。这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也包括师资情况。但他坦言,现在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和师资上面有一些差异。全国人大代表王恩多列席了会议,她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她小时候的中学母校有一位很好的校长,“那是一个教育家,现在回想起来,他似乎从来没有要求我们要考上什么大学。对在校的记忆就是一座有很多书的图书馆,非常丰富的课外活动,没有那么多的升学压力。”   王恩多代表所在的这所有着103年历史的母校不仅出了七八位两院院士,还有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等。王恩多说,这样的成绩是因为这所学校有着良好的教育传统,对于单纯的孩子,学校形成的学习氛围是最重要的。    商品房销售不得与子女上学挂钩    现在上海每天起得最早的是什么人?学生。在学生中,起得最早的是什么人?择校生。   政协委员、上海市财贸党校原副校长曹晓兰说起这句顺口溜时一脸无奈。尽管教育部门早就重申,今年的小学和初中入学仍按“就近免试”原则进行,一律不得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测试,民办学校如果没有住宿条件的话,也不能跨区招生。如何才能根治择校给家长和社会带来的压力,曹晓兰向正在召开的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了第0070号提案———“关于解决择校风的几点建议”。    曹晓兰委员调查认为,现在的择校问题严重原因有多方面,比如,相关区县违背就近入学原则,学区划分随意性大。   曹晓兰委员建议严格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合理地划分学区,并向市民公开;把教育均衡发展、择校情况作为对区政府的教育考核目标,也是对校长的考核指标;不得将商品房销售与子女上学(学区外)挂钩。    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民盟上海市委第0131号提案“对建设高素质的基础教育校长教师队伍的建议”:从上海市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出发,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       [全文]
  • [两会议题]“食品监管,不是过度而是不够”

    来源:东方早报2007-01-31 09:16
    更 多上海两会新闻点击进入专题>>   昨天中午,市政协委员、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王龙兴和委员蔡继红、沈建华就“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的主题,围绕食品安全防线、曝光不安全产品、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和食品风险评估体系等问题与市民展开了网上交流。    首要问题是把食品管好   今年两会,很多政协委员也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有委员就指出,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因此更需要有关部门完整、及时且准确地传达相关食品安全信息,保证公众的知晓程度。对此,王龙兴表示,“把食品安全问题的实情告诉市民”这是监管部门最基本的责任。       “食品安全现在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我们的政府就要加强监管,现在不是‘过度管理’的问题,而是监管的力度还不够。”王龙兴对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说。王龙兴认为,目前还有一些公共管理部门不作为、迟作为、相互扯皮。所以,当前各个部门的首要问题都是尽心尽责把食品管好。    市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管          在网络互动中,有市民建议上海建立食品安全曝光机制,对不安全的食品及时曝光,这样也能让市民放心食用。王龙兴在肯定了这个提议的同时也表示,广大市民要有适应这种发布制度的心理承受能力,发布出来不要怕,因为这实际上是一种提醒和警示,是政府部门提供给市民作参考的。   王龙兴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对于食品安全过去都是新闻媒体在进行调查之后向社会曝光,这个时候就会有声音说,“政府部门不作为”。所以,他很愿意和新闻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通过媒体及时传达给市民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政府部门对待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意见。       “从‘多宝鱼事件’出来以后,大家觉得政府总算发出意见了。我修正一下,这不是政府突然发布的,是经过专家的反复讨论,认为有必要向社会提出一些警示性的告示,但是这个时候又有声音说,‘政府过度作为’。”王龙兴说,实际上他也在网络互动中注意到有市民提出了“过度管理”的问题,但是他觉得现在工作的核心仍然是提高政府指挥、监督能力,健全缺失的法律、法规,根本不存在“过度管理”的问题。随后,王龙兴对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说,现在上海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我们对市民隐瞒真相,不意味着市民就不会通过媒体获得信息。所以,我们政府部门要做的就是及时“把真情告诉市民”,让市民都来参与城市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上海的食品总体上安全   对于有市民说觉得现在很多产品都有问题,王龙兴表示:市民可以放心地食用主渠道供应的食品。因为近两年从统计的数据可以反映出,凡是上市的食品,上海都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一些做法———加强市场的抽检。通过抽检的情况来看,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合格率都在90%以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主导产品,合格率都在95%以上。“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跟这位同志交流,上海的食品总体上是安全的,可以放心地食用。”王龙兴说。   代表议案:农产品最好实行市场准入       早报记者陈辉楠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培昨日向上海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采取新的思维和办法保障食用农产品消费安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议案,并在议案中提出了详细的方案。       安培代表认为,导致食品安全隐患的原因很多,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规范;政府对大宗农产品生产经营尚未建立一种有责任的大企业参与机制等,“上海这样一个70%以上食用农产品依赖外省市供应的消费性城市,应该建立以市场为源头的、由各方共同参与的长效监管体系。”另外,安培代表还建议应该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制定上海农产品市场进入标准,他在议案中解释说,农产品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关民生的重要领域,应该进一步提高门槛,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一旦发现不符合条件者,则禁入(或永久禁入)。” 更 多上海两会新闻点击进入专题>> [全文]

2010新民晚报"夏令热线"

7月17日,由本报与市建交委联合主办的第18届“夏令热线”正式开通。 [详细]

政府资讯

市政府
我想看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