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在上海崇明岛东滩,有一个占地面积14.4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场示范区,为长江口水域的生态保护,中华鲟等物种的繁衍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图为管理人员在长江口滩涂上深扎竹竿,并将水生物投放其中,成片竹竿成为人工鱼礁,海洋生物在这里有东西吃,有地方呆。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肩负海洋牧场的管理。工作人员在“人工鱼礁”附近投放了以吨计 的河蚬、缢蛏和日本沙蚕。昨日监测发现,目前“竹阵鱼礁”内聚集了河蚬、日本刺沙蚕、螠蛏, 还出现了藤壶安氏白虾、中华绒螯蟹等大量底栖生物。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海洋牧场收获了一定的效果。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在崇明岛东滩的一片滩涂地,待到落潮时,管理人员会先从码头上船,航行近1小时至江心浅滩,换小艇开到无法行驶为止,换上下水作业的工作服,跳入江水中涉水步行数公里,面前出现几十万根用人工插在泥沙中的竹竿,这就是在长江口的海洋牧场。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4月21日,管理处进行了例行的定期监测和效果评估监测工作。本次监测工作主要调查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春季水文水质状况,调查人工鱼礁和光滩区的生物聚集情况、生物种类变化、资源分布情况和生物生长情况,调查底播生物的繁殖生长情况。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管理人员定期前来这片长江口滩涂上,虽然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来到这里,真正的工作时间可能仅有1个小时。因为潮水上涨之时,工作人员就不得不赶紧撤离。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长江水域的生态保护刻不容缓。据媒体报道,2013年10月底至12月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四家科研单位对长江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进行了监测,结果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发生,这是32年来首次未在中华鲟唯一的自然产卵场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多年以来,随着环境变化,本应生机盎然的长江口水域生态日趋荒漠化。为保护中华鲟等濒危物种,海洋牧场这样一个庞大的海洋“造林”计划应运而生。图为籘壶等岩基生物附着在竹阵鱼礁上,形成奇特景观。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 |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