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下图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浩。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2:00:04)
新民网: (2013-09-18 11:59:19)
新民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浩:刚才大家围绕本市发展老龄事业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审议,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请有关的委员会将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整理成意见,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书面送至政府办公厅,请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落实,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2013-09-18 11:56:40)
新民网:薛明扬:第三个关键词是怎么做好引导,刚才大家都提到了,我特别看到内司委的调研报告,包括调研报告的问卷等等,现在很多的养老机构和床位在整个上海市是不匹配的,我想民政部门也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充分的研究,怎么利用我们的政策导向,把现有的闲置的资源或者有空余的资源用好,使得资源不能浪费。我就简单讲这些。 (2013-09-18 11:56:24)
新民网:薛明扬:第二个建议的关键词是轻重缓急。重和急,我们有各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养老机构里面公建、公营的养老机构在老百姓的心目当中,以及它的设备、设施,以及收费等各方面都有优势,因此希望在提出有养老诉求的人群里面,民政部门应该牵头要对重点的人群有一定的安排。比如我们今天讲到的失能老人,讲到失智老人,讲到低收入困难的老人,诸如此类,这些老人的安排在公建、公营的养老机构里面应该充分的予以考虑。政府在养老方面不可能做到大包大揽全包了,但是有一个托底,托哪些人群的底,我觉得民政部门是有责任做到牵头的,更何况利用现在信息化的平台,尽快的做到这方面的牵头。我注意到施小琳局长讲到要建立几个清单,我希望在这方面关注整个社会特别需要在养老方面提供救助、提供方便的事情。 (2013-09-18 11:56:15)
新民网:下图为薛明扬。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1:55:52)
新民网: (2013-09-18 11:55:37)
新民网:薛明扬:由于时间关系,我非常简单的把想要说的话提三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前面的报告、调研报告和前面的发言都谈到落地的问题,当然落地问题最主要的是老龄事业里面的一小块,就是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其实真正的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还涉及到其他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希望建议里面对于落地一定要在“十二五”期间保证自己提出的目标如何完成,可能光靠市民政局是远远不够的,它也没有这个能力来完全落实。因此建议市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就像刚才一个委员提到的,怎么样兼顾这项工作,要落地、落实、抓紧这方面的工作,千万不能到“十二五”期间这项工作没有得到完成,又拖到后面,我就不展开讲了。 (2013-09-18 11:52:52)
新民网:王蓓: 第四,我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我觉得现在政府在前期对于老年活动室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是不是可以更进一步的在老年活动室的正常运作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居委会能够根据自己社区的特点开创一些符合自己社区老年需求的服务,从经费上给予保证。 (2013-09-18 11:51:40)
新民网:王蓓: 第三是机构养老问题,刚才报告中也提出了现在郊区的养老床位有部分是空闲的,但市区的是绝对饱和,而且供不应求。我想最大的原因是在于我们的老人包括子女都更加倾向于就近,他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非常熟悉的社区。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就觉得对于民办、公办养老机构的设置,不一定做统一的限制,大大小小都可以,但是政府要提供监管,这样给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机构。 (2013-09-18 11:51:34)
新民网:王蓓: 第二是居家养老服务,现在在基层面临的最大问题,前面也谈到了,最大问题是人和钱的问题,人应该要把这些专业人才吸引过来。如果从这方面加大投入的话,应该能够不断改善。同时居家养老服务,在我们基层都是对80岁以上的老人,甚至是一些重点困难的老人提供服务。但是现在在社区,有很多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不同程度的也需要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那么政府是不是能够借助一些社会力量开展不同梯次的,甚至于可以适当收费的服务。在这当中政府要加大监督,从事一些检查,应该规范他们的运作。 (2013-09-18 11:51:26)
新民网:下图为王蓓。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1:50:22)
新民网: (2013-09-18 11:50:15)
新民网:王蓓:自从5月份内司委进行老龄事业的调研活动,我前后参加了五次的会议调研,,所以对整份调研报告我非常认可,非常真实,符合调研的情况。
针对为老事业的方面,我简单谈一下我个人的四点感受:第一,政府跟社会还应该更多的宣扬一下鼓励支持家庭养老,也就是鼓励子女跟老人同住,同时政府要给一些系列的不同梯次的为老服务产品的支持。同时跟老人居住的家庭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或者是子女的一些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优惠,应该给予一定的税务减免的支持。 (2013-09-18 11:49:57)
新民网:张丽丽: 五是家庭照顾老人的政策,这次调研中,有88.7%的老人首选家庭照顾老人,上海能不能在这方面有些突破。 (2013-09-18 11:48:46)
新民网:张丽丽:第四是和就业岗位的拓展结合起来,能够把老年护理的职业从岗位技能方面有所体现,同时在政府提供的就业培训方面,对老年护理培训也要有一些扶持政策。除了民政扶持特困家庭,还要设计完善推向社会,让一些家庭不困难的,但是他也愿意接受这种模式的,也能够得到这种服务。 (2013-09-18 11:48:38)
新民网:下图为审议现场。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1:48:06)
新民网: (2013-09-18 11:47:55)
新民网:张丽丽:一,在养老机构的标准、规范、服务内容、收费等等要有作为;二,在税收融资方面的政策支持;三,水电收费方面的优惠,配合社会力量共同研究,通过联动来解决。另外在医养结合方面研究衔接政策,使正规的养老机构纳入结算,同时对家庭养老病床能不能再拓展,家庭养老病床的标准和农村纳入医保等等也要做些事情。还要解决常见病、普通疾病可以就近得到救助,特大病的老年人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服务,既可以解决门诊的压力,又可以体现为老服务。 (2013-09-18 11:45:55)
新民网:张丽丽:第三,面对目前在养老问题上面对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政府进一步在政策研究上下工夫,以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我觉得上海老龄事业发展真的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只要想到的都在做,在全社会也形成了很好的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现在这个问题是比较大的问题,如果要有突破性,一定要创新,要研究政策,才能取得比较大的突破。具体有哪些事情呢?主要是要方方面面一起来做,政府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设计政策,应该在政策上进行设计。“9073”养老格局应该是一个目标,我们扎扎实实去推进,也需要一个政策支撑。具体是哪些方面的政策?我想提一些建议: (2013-09-18 11:41:26)
新民网:张丽丽: 第二,上海的老龄事业发展是很有成效的,应该给予充分肯定。我想举一个人均期望寿命增加的数据,因为健康长寿是人们对生活向往的目标和期盼,上海人均期望寿命到了什么程度?已经到87.27岁,位居全国第一,我们现在是近四年来一直在全国第一,这个指标在国际上也已经属于比较先进的水平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老龄事业发展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也充分体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近些年来尤其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发展老龄事业所取得的成果。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的民政、卫生、人保、教育、文化、体育、公安、司法和法院、检察院等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区县政府和街道乡镇合力联动,共同为上海的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和有效的服务,应该讲政府主导作用是充分体现的。 (2013-09-18 11:41:08)
新民网:下图为张丽丽,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1:40:31)
新民网: (2013-09-18 11:40:26)
新民网:张丽丽:我谈三点看法:这次抓住了重要的民生问题,是上海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体现了人大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入手,回应民生关切,集中民意民智,推动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人大内司委专门组织了调研组,并与区人大一起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与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并结合立法调研与上海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12个中心评估开展工作,确保了质量。 (2013-09-18 11:39:32)
新民网:薛潮:我有四条建议:第一,“十二五”规划基本养老服务的总体事项一定要规划落地,当前首先要确保养老用地规划;第二,养老工作必须分类管理,尤其是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等困难群体,同时要体现社会责任和市场需求,在上海应该率先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机制格局;第三,构建社区养老服务基层体系,社区为老服务面向的是90%的家庭养老和7%在社区接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群,做实做强社区为老服务的实事项目,是根本环节解决供需矛盾的途径。目前社区为老服务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建议市政府深入研究促进社区为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拓展政府购买服务和服务外包的探索,构建社区为老服务的支撑体系;第三,促进医养结合,这次国务院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进入社区、进入居民家庭,同时也明确提出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的新模式,建议市政府深入研究,加强政策统筹,推动医改联动,形成医疗资源与老年人实际需求的有效衔接。 (2013-09-18 11:39:24)
新民网:薛潮:此外,处理好“9073”和医疗服务类体系的关系,实现老人医养结合,至关重要。在养老机构配置最基本的医疗和护理力量,建立社区卫生中心与养老机构的联动机制,将极大的提高社会医疗和养老资源的利用效益。通过我们这次的调研,我认为要花专门的力量对“9073”进行深化研究,解决一些亟待解决并且能够解决好的问题。 (2013-09-18 11:39:08)
新民网:下图为审议现场。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1:38:26)
新民网: (2013-09-18 11:38:12)
新民网:薛潮:从我们这次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来看,88.7%的老年人将家庭养老作为首选,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还有81%的老年人对家庭照料问题存在担心,其中我们从市人大代表收回的问卷和区人大代表收回的问卷,80%甚至90%以上的人对这个问题表示担忧,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013-09-18 11:38:00)
新民网:薛潮:我在调研当中有这样一些感受,上海的9、0、7和3都有市场空间,在养老的3里其中2/3的床位是基本养老床位,但当前托底很重,关键是规划落地、任务落实。还有1/3是引导社会力量去建设,用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养老的床位,因此我们就需要做出研究,如何制定好规划,如何供地,如何配套,如何监管等政策措施。这是对3%的市场,对于7%的市场,政府主导的社区为老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要提供老人的基本服务并标准化。同时社会组织要参与社会为老服务,这种参与可以是公益的,也可以是补偿的。所以我们要引导社会资本和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服务充实到已经达到国家的社区服务机构。另外居家养老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应该要更加摆在突出的位置,尽可能为老人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要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2013-09-18 11:37:01)
新民网:薛潮:通过这次调研,我也想讲几个问题,在一路调研当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上海市委市政府非常早的提出了“9073”的课题,在这个问题上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在今天,我们面对8月6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提出了推进养老事业的若干意见,按照我们这次调研当中所感受到、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导向,我认为市政府的相关部门还应该对“9073”进行深化研究。 (2013-09-18 11:36:26)
新民网:下图为薛潮。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1:35:33)
新民网: (2013-09-18 11:35:20)
新民网:薛潮:听了民政局施局长的报告,包括对政策的调研,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是这次调研开了十几个座谈会,倾听老人们的意见,回收了700多份网上问卷,并开通了微博直播意见,在调研当中又结合“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第二是各区调研都比较到位,这次是市区人大两级联动调研,许多人大常委会直接听取了各个区的老年问题的调研,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第三个特点,在上海的养老事业上是有了实际的促进和推进。 (2013-09-18 11:34:39)
新民网:吴晓童:第二个建议,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刚才也讲到了全市的养老机构、养老设施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某些方面使用率、利用率也是不均匀的,是不是政府部门可以牵头成立一个全市的电话、电脑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里边老年人的所有问题,包括老年人的维权、老年人碰到社会上的问题,需要求医、住院,都可以用电话程式、电脑程式跟平台联系。然后平台的工作人员可以更多的动员社会的一些资源来加入,就像我们的一些公益性的信息平台。在这个信息平台里面,老年人也好,他的家庭也好,会很快得到一些有利的帮助。比如他要住院,告诉他你周边几个医院里面老人的护理床位已经满了,但是你在多少公里以外还有床位,问他要不要去,他在很多时候情之所急就会选择,政府养老的能力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可能组建这些东西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我们政府发挥以往的一些强有力的全面的组织性和号召的能力,我想再难的事情都可以做到,我们常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就讲这些,谢谢! (2013-09-18 11:34:27)
新民网:下图为基层代表吴晓童。新民网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1:34:01)
新民网: (2013-09-18 11:33:24)
新民网:吴晓童:另外,市民政局在2000年初就提出了“9073”的方案,如果我们感觉到这个方案的话,我个人感觉很多方面是非常贴近养老的实际操作层面,90是什么意思?就是居家养老要达到90%,“7”是社区的养老,“3”是机构的养老。我有两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刚才我讲到我们如何与时俱进,从民政局当时2000年提出“9073”,到现在来看十年老龄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很多新的情况都在不断的出现,那么这就面临着很大的调整压力。假如我们把这个数字单纯看成象征的符号,那这个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因为随着241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两个夫妻承担四个老人、一个小孩,对于这种家庭来说是功能弱化,压力是空前的巨大。我个人感觉“9073”数字里面,是不是居家养老的份额要做这方面的早谋划,它是不是会有所下降。然后对于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是不是要相应的有所扩大,这是我们整体养老工程中系统工程应该予以关注的。 (2013-09-18 11:31:00)
新民网:吴晓童:大家好,我作为一个基层单位的人大代表,我在这里想谈三点,一个感想,两个建议。第一个感想,我五月份以来参加了人大内司委组织的老年工作的问题调研,以及今天参加常委会,听了民政局以及人大内司委的报告,我个人感觉内容都是非常详实的,有理有据,写得非常好。 (2013-09-18 11:29:10)
新民网:张金康:第二个方面的建议,常委会要实时修改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上海老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常委会也应支撑有关部门对老龄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做出一个系统的梳理,及时修改和完善包括上海1999年的保障条例法规。在强调法规制度执行严肃性的同时,更多的关注这个领域的政策法规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现在在老龄化的条例实施当中,包括在规划当中,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比如规划实施当中的评价体系,工作好坏包括不能完成相关的目标,问责体系要怎么做。比如侵害老人利益的,对于不赡养老人的违法行为,谁来执法?执法主体在有些规划当中是不明确的。所以我们要明确主体,同时要完善老龄工作的机制,加强老龄委、老龄办及其相关机构的建设,积极吸取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的有效经验,鼓励市、区两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去大胆的探索和实践,这是我们城市未来生存发展的使命。 (2013-09-18 11:25:25)
新民网:张金康:第一是我们在编制和修订本次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建议之后,把非户籍人口当中常住上海的老人也作为重要的对象之一。 (2013-09-18 11:25:18)
新民网:下图为张金康。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1:24:48)
新民网: (2013-09-18 11:24:44)
新民网:张金康:报告很有质量,情况明了,使我们感到上海的老龄事业的发展这项工作,各级政府确实是很重视的。同时我们感觉到这项宏大的社会事业,在老年法以及规划纲要的引领下,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上海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更加严峻的老龄化的形势。对于报告本身,我表示认可,也赞同市人大内司委的调研报告当中对本次发展老龄事业发展的基本判断及其相关的建议意见,作为我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审议专项报告,我想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上海老年事业发展的前瞻性以及保障老龄事业健康发展的法规体系的可操作性。对此我提两个方面的建议: (2013-09-18 11:24:04)
新民网:叶青:当然,我们上海市1999年制订了一个老年人的保障条例,我想可以利用条例修改的契机,可以把我们现在做得比较好的做法、一些比较好的制度或者一些举措机制能够好好的总结,上升为条例化、具体化、法律化的东西进行固化。另外我非常强烈的感受到,现在很多政策涉及到老人的制度,包括一些规划,确实有碎片化的问题。因此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统筹全面的推进一些养老事业,让它在全市能够平衡的可持续的发展要有一个保障,我觉得还需要加强,这样可以更好的体现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帮扶的新格局。 (2013-09-18 11:23:44)
新民网:叶青:同时我呼吁其他行业是不是也可以在这方面有一些惠老的新举措。另外,法院的老年审判,怎么样更主动的立足自己的司法职能,对侵害老年人的权益的案件,给予从快、从优、从简的来办理,一方面可以形成全社会尊重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制的氛围,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案例的处理来增强老人子女赡养老人的一种义务。现在很多子女在老人在的时候互相推,一个老人可以养十个子女,这十个子女养一个老人就有很多纠纷、矛盾,最后就把老人扔给社会,扔给国家,扔给政府,对这些案件要从快、从重及时办理。 (2013-09-18 11:22:28)
新民网:叶青: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在这里谈两条我个人的建议。一个是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合法权益、司法保护的力度,除了我们现在强调的为老人提供医疗卫生、科技、生活、精神等等方面的投资外,法律服务还要进一步跟进,还要强化。今年上海公证协会就推出了一项新的惠老的新举措,为全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免费上门办理遗嘱公证,这就充分发挥了公证作为预防纠纷的制度,这是第一道防线的制度。现在是80岁,我的想法是可不可以再降低一点,现在整个社会对老人的概念,原来讲70岁,现在普遍的认为65岁很快进入老龄年龄的阶段,是不是可以再降低一点。 (2013-09-18 11:17:37)
新民网:下图为叶青。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1:10:23)
新民网: (2013-09-18 11:10:21)
新民网:叶青:我非常赞同施小琳局长的报告和市人大内司委的调研报告,这两个报告充分的向我们展示了本次目前以及将来一段时间上海老龄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里面所谈的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下一步六个方面的重点要着力推进和要解决的问题,看来非常紧迫,任务也是非常艰巨。但是看了这两个报告以后,感到有关方面、有关部门还是非常清楚的,特别是在理念上、在具体对问题的破解的思路和采取的进一步举措方面来讲,应该讲还是非常有针对性,还是非常的有目的性的,所以我是非常赞同。 (2013-09-18 11:09:55)
新民网:马新生:第二是加强监督,养老机构在日常运营当中要不断的进行投入、完善,而目前社会养老机构往往是开出来就行,对后续的监管确实不够。有些养老机构一些社会设施长久失修,甚至脏乱臭、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另外对护理人员持证上岗,护理人员的爱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这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培训,另外要培养这些护工的爱心,防止虐待老年人事件的发生。我们对一些机构,对于老年人一天三顿的伙食、营养膳食的配置也要加强监督,我们发现个别的一些社会民办的养老机构,有苛刻和降低老年人伙食的标准,这样就损害了老年人的权益。我想要推动社会办的养老机构,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加强扶持帮助的力度,同时要加强监督的力度。谢谢! (2013-09-18 11:08:42)
新民网:下图为审议现场。新民网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1:07:53)
新民网: (2013-09-18 11:07:44)
新民网:马新生:另外养老机构服务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的护理知识,而我们了解到目前上海社会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收入不高,队伍不够稳定,流动性大,这不利于养老机构的养老质量的保证。另外,随着这几年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比较快,社会养老机构人工成本已经占总收入的65%到70%,对于非营利性、公益性的社会机构,这样的压力对于运行越来越困难。类似这些问题,我觉得要进行专题研究,给予帮助和解决,促使这些社会养老机构有更多的积极性来参与养老机构的事业。在这个扶持过程当中,政府规定了一些免税的政策,在调研当中我们发现有些区在这些工作当中往往还不到位。 (2013-09-18 11:07:14)
新民网:马新生: 这两个报告中都提到鼓励社会力量办高、中、低的各种养老机构,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为促进社会办机构,我觉得应该加强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要加强扶持,第二是要加强监督。
对于加强扶持,目前社会办养老机构,一般它的规模比较小,抗风险能力比较弱,而且养老机构收养的服务对象都是一些失能、失智的老人,通俗来讲是高危群体,一旦发生意外,社会非公办的机制,往往这些养老机构就会成为被告,一旦造成大数额的赔偿,会导致这些社会机构的停运,造成其他老人权益受到伤害。所以应该要帮助和支持社会养老机构建立老年养老的相关法规。 (2013-09-18 11:07:02)
新民网:马新生:为了使老龄工作有一个前瞻性、统筹性、连续性和可持续的发展,我觉得应该尽快对1999年制定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护条例进行修订,以改变目前制度的碎片化现象,加强整体的规划统筹设计,完善保障机制,发展养老产业,鼓励扶持老年公益性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来指导和促进上海老龄工作的发展。 (2013-09-18 11:04:18)
新民网:下图为马新生。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1:03:26)
新民网: (2013-09-18 11:03:24)
新民网:马新生:刚才听了施局长的报告,把上海当前老龄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思路都讲的很清晰了,非常赞同。我在这里谈两点想法,一个是加强上海老龄事业的政策指导,当前我们上海养老事业当中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是老年人的需求和家庭以及社会能够提供服务之间的矛盾,跟殷主任去调研上海养老机构,我们了解到2015年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将达到30%,2015年上海对老年人的赡养系数已经达到50%,并且2013年以后80%以上的老年人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目前上海有631家养老机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十二五”要新增2万张床位,这个目标非常艰巨,有可能还难以完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老龄化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2013-09-18 11:03:06)
新民网:马进:提一个具体的建议,报告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我想把这句话具体的展开一下。这个报告的11页当中,有一点说试点推进老年互利保障制度,进一步研究通过护理保障、商业保险等多渠道、多形式解决老年人的护理支付需求。这个怎么办?我们可以参照世界其他的国家,特别是日本,日本社会老龄化也非常严重,它也存在钱不够的问题,也存在社会力量怎么样参与的问题,实际上它的解决办法是在2000年4月份建立了一个老年人的护理保险法,这个法是要求通过社会保险来用工支付老年人护理所需要的设施、服务费用,由国家、地方政府、企业、40岁以上的老人负担保险费用。也就是你在相对比较年轻的时候要交保险费用。这个保险法律制度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健康医疗水平,增进福利。护理保险法是政府可以出一些,企业可以出一些,慈善社会基金可以出一些,并且个人也可以出一些,保障了两部分人,一部分人是老人,可能65岁以上的,另外一部分是40岁至64岁,护理保险制度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而且还可以为老龄事业创造很大的商机。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参加了,每个人公平的都有机会来获得护理服务,只是说你根据层次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护理机构,如果你钱少了,你可以选择公办的比较廉价的,如果你钱多了,你认为支付能力可以了,你可以选择相对比较贵一点的私办的,这样使得老年护理事业等于市场化的因素就进来了。所以这对解决上海目前老龄事业的床少、钱少、人少是有借鉴意义的。谢谢! (2013-09-18 11:02:28)
新民网:下图为马进。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1:01:23)
新民网: (2013-09-18 11:01:20)
新民网:马进:那么钱的问题呢?说到钱所有的事业都缺钱,健康养老事业的发展实际上又特别快,我们对它的预期也没有那么高,所以实际上我们在资金解决上没有做好。另外是人少,由于钱少,他当然就不愿意干,实际上养老的模式非常新,要做很多的付出,但是回报实际上是一个月一两千块钱,这样的标准很难使人愿意去做。那么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关键上是机制创新,怎么样机制创新?我们的报告我非常同意,但我们主要是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做了很多的事情。我们怎么样调动社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以及个人本身的力量,来共同形成合力,为整个老龄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2013-09-18 11:00:46)
新民网:马进:刚才听了施局长的报告,报告做的非常好,同时也非常同意市人大内司委所做的报告。这两个报告实际上综合起来看,对我们是如何发展老龄事业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实际上他们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很好的剖析,剖析总体起来看,实际上有几个问题,说穿了就是一个钱少、一个床少、一个人少。床少是养老机构的床位不够,主要是公办的,私办的养老机构是费用太贵。实际上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床位不够的话,那么存在着一个公平、浪费的问题,床位不够,有些人能够用,有些人不能够用,用到的就享受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用不到的实际上就是社会福利没有给他。还有存在浪费现象,说是不够,但我们在郊区医院实际上是没人用,就存在浪费的问题。 (2013-09-18 11:00:36)
新民网:下图为审议现场。新民网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0:58:14)
新民网: (2013-09-18 10:57:48)
新民网:施荣范: 四,大力发展上海的老年医学,因为上海老龄化的发展对老年医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整个我们的国家老年医学还非常年轻,还要走很长的路。所以我觉得应该是重视支持加强这方面的投入,来更好的发动医务系统的医务人员,来加强对老年人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特见病,比如老年痴呆,比如老年精神卫生等等问题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我的发言完了,谢谢! (2013-09-18 10:52:35)
新民网:施荣范: 三,希望能够更加重视关注老龄事业中的最大的难题,也就是大家呼吁的医疗保障问题,上海的医疗从总体上来讲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海的市级医院今年门诊量超过2900万,而且每年都是以4%到5%的速度在递增。换句话说,每年要增加100多万的病人,但是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老龄事业中最大的难题还是医疗保障。所以我这里建议,一个是要跟医改联动来推进加强,另外是发挥市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多方面的积极性,来做到社会养老院的医疗保障工作全覆盖,还要医院联动来推动医疗联合体的落实和发展。 (2013-09-18 10:51:58)
新民网:施荣范:二,要更好的重视发挥社会力量来办养老事业的养老院的工作,我呼吁,应该有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各个方面的一些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措施,来吸引支持更多的社会的力量,来办好社会的养老院。 (2013-09-18 10:51:46)
新民网:施荣范:一,上海的老龄事业光靠民政、卫生、人保和各方面来做这些工作,我觉得已经远远不够,所以我具体的建议是希望进一步强化发挥市、区两级老龄委员会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加强协调,来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各行业推进上海的老龄事业。 (2013-09-18 10:51:37)
新民网:下图为施荣范。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0:50:23)
新民网: (2013-09-18 10:50:14)
新民网:施荣范:我完全同意市民政局施局长的报告,也完全同意人大内司委和各个区人大所做的调研的报告,因为这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尤其是民政、卫生、人保各个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从总体上来看,保证了上海的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我觉得我周围所看到的,总体上来讲上海的老人还是比较幸福的、幸运的。但是上海老龄化、高龄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上海的政治、社会、经济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也成为千家万户百姓的一件大事。我这里举一个例子,上海现在有25万的老年痴呆病人,也就是失智的病人,每年离家出走的至少要有1到2万,事实上给很多家庭心理上、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讲,我觉得我们上海还要继续努力,还要继续加油,来迎接老龄化和高龄化社会的到来。所以我这里呼吁,提这么几个建议: (2013-09-18 10:49:17)
新民网:胡平西:第三,我建议稳定合理的养老金增长机制,我们这个报告里面也讲到,上海这几年通过努力,城保、镇保、社保、养老金每年都要增加。所以我们改革的成果,要有一个公平合理的增长机制,我觉得很有必要。 (2013-09-18 10:46:51)
新民网:胡平西:第二个建议,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因为面对这么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对政府的主导问题,政府应该在政产规划协调等层面发挥它的主导作用,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企业和社会方面。 (2013-09-18 10:46:19)
新民网:胡平西:首先我们要逐步的变老龄事业为老龄产业,要通过市场发挥推进资源的作用,光靠政府是包不下来的。所谓市场就是要根据老年人消费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来推出相应的产品,涉及产业相应的产品。比如我们的老年人除了衣食住行以外,还有投资理财的需求,以及其他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那么投资理财对于老人来说,它是稳健型的,我们从金融机构商业层面就要研究这个问题。再比方说老年人要提高生活质量,养老金不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推出用他现有的房产进行倒按揭,由银行来做评估,来生成年限进行贷款。这个课题前两天在媒体上也已经提出来了,恐怕也会形成一个新的金融产品推出。社会各个服务层面都需要通过联系自己的特点,为老年事业的发展做出建议。 (2013-09-18 10:46:12)
新民网:下图为胡平西。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0:45:31)
新民网: (2013-09-18 10:45:27)
新民网:胡平西:我觉得刚才施局长的报告讲的很好,既有情况,也有问题,同时还专门提出了工作任务。我同时觉得市人大今天安排老龄事业的专题报告很好,今天的老人也是我们的明天。特别对上海来说,现有的老年人口的比例这么高,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更应该从战略层面来思考。应该说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下面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还是要观念跟进和服务创新。所以在这里我想提几点建议: (2013-09-18 10:45:02)
新民网:吴尧鑫: 再比如养老的补贴标准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两个区邻近的两个村,隔一条河或者隔一条路,它的标准和享受政策也不一样,包括涵盖的范围也不一样。为此如何做好郊县农村的养老事业,我讲三点建议:
第一,由于郊县有城保、镇保、农保,如何有机的衔接?要加快推进农保的统筹力度和各种医疗制度,要适当的提前镇保的年龄,以形成镇保、城保、农保合理的机制和全覆盖;
第二,要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养老机制和养老方式,特别是对居家养老对因病困难的家庭更要关爱,要给予养老专项补贴;
第三,在农村要进一步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氛围,让他们也能享受到上海整个养老发展事业的成果。 (2013-09-18 10:43:33)
新民网:吴尧鑫: 应该说这几年我们也采取了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说,这几年我们调整了村镇企业退休人民的基本养老金和养老金的标准幅度,也大大的提高。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也在不断完善,镇保、医保的统筹基金和资助力度也在提高,由于在郊县,老年人的医保比较复杂,又有镇保、城保和新农保,所以与市区的养老服务水平相比,我感到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比如现在还有34万农业劳动力在从事第一线的生产,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是60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可以到农田里随便看三个农民在劳动的,可以说加起来肯定超过200岁,所以这些老人往往等到身体有病以后才不干。再比如说我们企业退休的女同志,农村农保到60岁才可以享受,镇保55岁才可以领取。特别是郊县女同志的残疾人,她是要到50岁,她有10年时间基本上是没有享受养老金。还包括我们由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因素,所以上海郊县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方式进敬老院的比较少,还是居家养老为主。 (2013-09-18 10:41:21)
新民网:吴尧鑫: 第二,尤其要高度重视郊县农民特别是郊县老年人的养老事业,因为上海郊县有151万农业户籍人口,占到了全市户籍人口的10%,其中上海郊县60岁以上老人有46万,据初步统计也占到了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367万的1/9,所以对上海郊县60岁以上老人如何的养老这个问题,我感到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2013-09-18 10:41:06)
新民网:吴尧鑫: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的老年事业也面临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我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将老龄事业作为一个产业发展的话,要从上海现在的发展格局中和整体中来规划、落实和推进。因为随着创新的不断发展,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这其中应该包括老龄事业的发展,对老龄事业发展要明确政府不可能全部包下来,政府只能起到一个主导作用,应该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有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老年事业的产业发展,我感到还是比较滞后的,也可以说这是一个起步的阶段,所以我建议这方面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2013-09-18 10:40:27)
新民网:下图为吴尧鑫。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0:39:21)
新民网: (2013-09-18 10:39:14)
新民网:吴尧鑫:非常赞同施小琳局长的报告,同时也体会到上海的老年事业做得是比较出色的,两个报告对问题的分析,我感到也是非常清楚的,所采取的措施和对策,我感到也是有利的。分析一下上海的老龄事业发展,我认为两个特点比较明显。体现在老龄事业上有三个方面,既改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又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既每年提出实事目标,又营造了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既不断提高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又切实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第二个特点是不断完善和健全了养老机制和体制,特别是市区两级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来形成具有特点的养老机制和体制。举一个例子,上海老年人的教育,我所知道市一级的有四所老年大学,大家平时比较注意和看到的老龄大学,它每一个学期就开了32个专业,有8000多个人次在里面进行学习。还包括老年文化、老年体育,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实效,也得到了大家的赞成。 (2013-09-18 10:38:40)
新民网:陈燮君:另外,整个老人问题恐怕今天是到了解决社会的根本稳定问题上,或者说这些人曾经对中国历史做出了努力,做出了贡献。现在我们社会发展,衷心的希望这些老人能够健康、能够长寿,我想同时应该说社会也好,包括社会的群体也好,应该挑起这个担子,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所以我们专委会也会在这方面积极的努力,好在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经过集思广益,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3-09-18 10:38:03)
新民网:陈燮君:另外一个观念是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也是一个新词,现在我们细节分析一下,它研究的是家庭,家庭社区,而且在瞬间有时候马上会和医院联动,这个我觉得是在现在碰到的实际矛盾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居家养老仅仅是养老,它没有救助、急救的概念,有时候矛盾凸显的非常突出,或者带有很强的应急性。这对居家养老问题实际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大家现在普遍反映,保姆的费用实在太贵了,这对百姓养老来讲,一般情况下如果仅仅是丰富精神生活,这个好办,现在不是精神生活丰富不丰富的问题,而是救命的问题。那么在护理的问题上没有保姆,确实是非常难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简而言之,一个还是要增强社会投入,特别是有没有可能向有些发达国家学习。按照年龄的层次推进,在西方社会当中慢慢形成了一个模式。另外能不能在养育老龄化产业方面,我们有实际性的推进,现在看来起步晚了一点,但是对解决当前的矛盾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也赞同刚刚谈到的,我们的大学生是不是在这些问题上可以庄重的选择老龄产业,这个夕阳业是朝阳产业的活力,尽管是潜在的,但是非常有前景。从社会媒体上,应该进行一些导向。像浦东有些大学生选择这方面的工作领域,其实对解决当前的老龄社会的问题,我觉得是带有很大的潜在性。 (2013-09-18 10:37:50)
新民网:下图为陈燮君。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0:37:07)
新民网: (2013-09-18 10:36:21)
新民网:陈燮君:老龄事业的问题确实引起千家万户的关注,我觉得从老龄问题提起已经很多年,但是这些年来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分析。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应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难题,高龄老人多是我们的期盼,又会对养护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 陈燮君:失能老人人数增长,是老龄社会的特点之一,但是对专门的护理带来新的要求。现在在老龄问题上碰到的矛盾话题很多,我想如果聚焦的话,现在从应急的角度来说,现在有几个关健词,一个是“医疗保障”,现在在老人问题上的医疗保障,我觉得在内涵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所谓医疗保障显然主要是医保,现在医疗中心依然有矛盾。但现在客观上医疗和护理又紧密联系在一块,现在很多家庭带来的一些困惑、疑虑或者矛盾,很多问题上既发生在医疗上,又很多时候是在护理上产生了矛盾。 (2013-09-18 10:35:20)
新民网:沈志先: 四是抓紧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措施,老伙伴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区为老服务的项目受到广泛的欢迎,但是招投标是有点问题,我们的招投标要前后衔接、不留空档,无比要防止因为操作上的不当而影响为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整合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整个各方的资源,尽可能的扩大社保优待的范围,提高优待的标准,提升优待的时效。 (2013-09-18 10:34:04)
新民网:沈志先:三是要抓紧推进宜养结合的措施,要尽快解决老年人医疗护理和看病难的问题。我感到民政、卫生和社保部门要联起手来,为更多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护理的服务,要让更多的养老机构纳入到医保联合结算的细则,要让医保覆盖更多的家庭病床。另外还要增加社区卫生中心老年人看病所需要的药品种类。在座谈调研的过程当中,大家感到老年人在一级医院就医的时候,很多药配不到,只好到二级、三级医院,这样既增加了二级、三级医院的负担,同时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不便利。另外有些老年人是长期需要这些药的,希望可以放宽配药的额度,这样就可以让老年人就近就医。 (2013-09-18 10:33:37)
新民网:沈志先:二是抓紧全面落实本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的各项指标,特别是养老床位指标,这方面的缺口比较大。根据中期检查来看,常用指标还没有能够做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那么要完成这个指标,我感到第一是市区两级政府都要认真的解决土地规划配套的问题,现在如果规划不配套的话,到“十二五”末要完成这个指标看来是困难很大。第二是要通过实行政策倾斜的办法,及时的解决城区和郊区养老机构入驻失衡问题。现在10万多张养老床位当中,有3万多张有3万多张现在闲置着,这个闲置的床位是郊区的养老床位,这个闲置资源应该通过政策的调整想办法把它盘活。 (2013-09-18 10:32:17)
新民网:沈志先:老龄事业牵涉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我感到当前比较紧迫的有这几件事:一是抓紧贯彻落实近期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若干意见》,要从上海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突出的特点出发,来细化落实国务院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投融资政策、土地公益政策、税费优惠政策、补贴支持政策等,市区两级政府要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养老服务事业当中。更多的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同时对于能够马上做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抓紧做、马上就做。譬如说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要按照居民生活的价格,我们在调研当中养老机构对这个问题反映非常强烈。 (2013-09-18 10:29:33)
新民网:下图为沈志先。新民网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0:28:32)
新民网: (2013-09-18 10:27:27)
新民网:沈志先:我对施小琳同志受市政府的委托所做的本次老龄事业的工作报告表示赞同,市人大内司委根据常委会的要求,从今年5月份开始组织发展了对发展老龄事业的专题调研,形成了较为强劲的调研报告,这一报告反映了市、区、县人大联动调研,人大代表和专家以及基层群众共同研讨的结果,坚持了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在调研座谈的过程中,有三位老人的积极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说,逢年过节,小辈到我的家里去吃饭,我吃好饭以后,马上说我要回家了,我说的这个“家”指的就是养老院。在我内心深处已经把养老院视为自己真正的家。还有一位年过90的老人说我在养老院里想过,但是我知道在外面有400多人进不来,我在想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分享这个幸福呢?老年这番话是对老龄工作的期盼。还有一位60多岁的年轻老人说我们在从事老伙伴助老项目,因为招投标至此有半年多的时间了,但是需要帮助的老人是等不及的,老人的这一番话是对我们工作的批评。政府在老龄事业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我们要以敬畏之心,我们要有亲民之心。 (2013-09-18 10:26:36)
新民网:下图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浩。新民网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0:25:16)
新民网: (2013-09-18 10:25:04)
新民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浩:下面请常委会人员结合市人大的调研报告,对市政府报告请予审议。列席代表和有关同志也可以申请发言。 (2013-09-18 10:23:39)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总之,我们将继续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充分依托全社会对老龄事业的支持,集聚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充分发挥媒体宣传的放大效应,进一步优化老龄事业发展的环境,形成老龄事业发展的合力。继续坚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本,既尊重老年人日趋多层次、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也尊重他们参与社会的热情,发挥好老年人在参与公益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老年人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充分整合政府各部门资源,充分发挥机构、社区、家庭的不同功能,充分运用政府、市场、社会的不同调节机制,充分调动市、区两级的积极性,不断推动老龄工作的新发展。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2013-09-18 10:17:02)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六)坚持人才为先,培育激励,进一步夯实老龄事业发展的工作基础。一是要增加总量,优化人员结构。推动有关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等设置涉老专业和课程,逐步培养形成一支10万人左右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指导养老机构科学设置岗位,对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同类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注册考核和职称评定等政策,提高养老服务岗位吸引力,稳定服务队伍。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利用高校、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对养老机构、社区为老服务组织、涉老社会组织的护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将养老服务人员列入就业培训补贴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广泛开展专业培训,增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职责素质。同时,积极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培育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及老年社团,充分发挥其在老龄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三是提高工资待遇,改善职业环境。将老龄服务人才纳入本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制定老龄服务专业人才薪酬标准,积极提高薪酬和社会保险待遇,积极改善工作条件。探索入职补贴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激励。 (2013-09-18 10:16:44)
新民网: (2013-09-18 10:16:36)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五)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建设。一是全力以赴地完成养老床位建设指标。根据规划安排,明、后两年还需落实1.5万张的指标,为此要加快专项规划编制,确保养老机构设施在全市有规划、在区县能落地,进一步整合养老设施基本建设审批流程,加快设施建设。同时,以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为重点,优化机构照护功能结构,加大对机构设施的公共财力投入,实现区县、街道(乡镇)公建养老机构设施全覆盖,鼓励拥有自有产权的养老机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针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现行养老服务补贴标准较低的现状,适时提高养老服务补贴标准。制定全市统一的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办法、运营评估机制、区县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等配套政策,强化政府在养老服务事业中的职责。建立为老服务项目考核与第三方评估机制、奖励机制,提高社区为老服务项目的针对性和服务质量。加大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养老服务机构,在新增养老床位建设、日常运作、租金、人员岗位方面给予补贴和政策优惠。三是切实加强行业管理。一方面要做好行政许可,正确处理好鼓励引导和许可准入的关系,既明确许可条件程序,又降低门槛,减少不必要的审查环节。另一方面要做好监督管理,坚持建管并重、以管促建,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管相结合,督促和指导养老机构强化内部管理,尤其是对食宿、医疗护理等方面的监管,保障入住老年人和养老机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分级分类管理。针对市、区、街镇等不同层面,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民建民营等不同建设运营模式,民办非企业、工商登记等不同属性,失能照护不同定位的养老机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提供相应的支持政策。 (2013-09-18 10:12:05)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四)坚持政策引导,回应需求,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宜居社区建设,编制《上海市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细则》,从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等五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定。我们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选定了40个社区继续扩大试点,适时推出辅具租赁、喘息服务、照料者培训等项目,鼓励和辅助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强化家庭养老的基本支撑,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二是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和服务网点建设,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基本医疗护理与康复的服务设施和网点。三是积极开展以“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行、助医”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提供送配餐、理发、洗浴、集中洗衣等一系列菜单式服务。并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内容,形成日间照料、助餐、护理培训、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等多层次服务体系。四是进一步理清本市老年人需求清单、养老设施清单、养老服务项目清单、养老服务队伍组织人员清单和养老服务政策、机制清单等“五个清单”,全面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 (2013-09-18 10:10:39)
新民网: (2013-09-18 10:09:48)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三)坚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进一步激活多元主体活力。一是制定出符合上海实际的、政策清晰的引导民间资本投入老龄产业的办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机构、老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等为老服务行业的建设和运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可选择的优质服务产品。二是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企业研制开发老年用品、食品、服饰、金融、房产、文化娱乐、医疗康复保健等产品。三是继续通过每年举办的养老及康复医疗国际博览会,加快“科技助老”的研发运用,搭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老年人共同参与的老年产业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四是选择闵行区等区县作为养老服务实验基地(闵行正在探索持有型养老社区、混合型养老社区和嵌入型养老护理中心三种养老产业业态),试点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2013-09-18 10:08:07)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二)坚持协调联动,各司其职,进一步发挥各部门的资源优势。一是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研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课题,重点聚焦养老公共服务和养老服务产业相关问题,着眼系统设计和政策统筹平衡,提出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总体考虑及有关政策措施建议。二是继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稳定、合理的城保养老金增长机制,完善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不断理顺“城保”、“镇保”、“农保”养老保障制度的合理梯次关系,实现养老保障制度的全覆盖。三是继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试点推进老年护理保障制度,进一步研究通过护理保障、商业保险等多渠道、多形式解决老年人的护理支付需求。深入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和家庭病床制度,加强老年疾病的防治与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形成由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组成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四是加强医养结合。探索将具有内设医疗机构资质的养老院的护理服务纳入医保护理保障,调整养老机构医保结算方式,进一步整合建立统一的老年人社区居家服务体系。同时,加大所在地医疗机构对养老院的医疗支持,推动养老机构与老年护理医院资源互补。 (2013-09-18 10:06:59)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下一步的重点任务是:(一)坚持统筹谋划,系统设计,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老龄化城市环境和氛围。一是坚持法制保障,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为契机,积极配合市人大完成《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修订和《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条例》的制定,进一步完善相应政策法规的配套,如老年人优待政策、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养老设施的建设规划,以及国务院养老机构许可和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等。二是规划先行,进一步完善养老事业发展布局。将养老规划纳入到上海总体规划布局中,研究制定全市养老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各区县也要尽快制定区域专项规划予以支撑,梳理提供可用的规划地块,确保养老机构设施在全市有规划、在区县能落地。三是以老年友好城市建设为载体,进一步优化城市适老环境。编制《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对老年友好城市进行比较详尽的规范,并加以推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打造为老服务信息化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为老服务的能级和水平。四是营造氛围,进一步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大力推动老年文化产品创作,办好老年电视、广播专栏。围绕庆祝全国老年节、敬老日等重要节日,全市报刊、电台、电视台等集中开展老龄工作和尊老敬老宣传。开展走访慰问、宣传表彰、文艺演出、服务关心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内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教育,让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大力弘扬。 (2013-09-18 10:04:53)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根据上述总体要求,重点要做到“五个转变”:一是在保障对象上,要从单纯保障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向为全社会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转变,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经济状况,提供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二是在机构养老上,要从仅管理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向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全行业管理转变,将各类养老机构统一纳入行政许可和行业管理范围。三是在发展布局上,要从偏重养老服务事业向促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共同发展转变,不断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大力提高养老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四是在服务提供上,要从政府直接提供服务向多种主体提供服务转变,政府除了提供基础性、保障性、示范性养老服务外,主要通过民办公助、公建民营、购买服务政策引导,加强服务监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五是在工作推动上,要从重硬件建设向建管并重转变,深化养老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培育具有竞争活力的养老服务市场,完善准入、退出和有效监管制度。同时,下一步还要坚持“五个并举”,即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统筹兼顾,机构养老与其他形态的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设施建设与机制建设同步推进,内部活力与外部活力一起激发,老龄服务事业与老龄服务产业共同发展。 (2013-09-18 10:04:16)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海老龄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立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激发市场活力,创新服务供给方式,进一步推动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适度普惠的老龄服务事业新发展,进一步促进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回应多样需求的老龄服务产业新发展,把服务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上海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让上海老年人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3-09-18 10:04:04)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下一步本市老龄事业发展的要求和任务。市委、市政府通过编制专项规划加强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通过建章立制、加大投入健全养老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政府实事立项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韩正同志强调要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加快完善“9073”养老服务格局;杨雄同志指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负担越来越重,一定要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好;李希、光辉同志在老龄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要求,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落实推进。长期以来,市人大和各位代表十分关心和支持老龄工作,这次市人大对本市老龄事业发展进行的专题调研和督查,将对本市的老龄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013-09-18 10:02:34)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四)多元主体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除了政府提供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外,社会力量也应该成为发展老龄事业的主体。从市场角度而言,虽然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尚未形成清晰完整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相关的土地、金融、服务、医疗等政策支持还不够充分,市场的活力和潜力还没有很好的发挥,尚未形成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从社会角度而言,为老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在数量、专业水平、项目执行能力等方面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差距;各类为老志愿服务、老年人参与社会以及老年人自我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从家庭角度而言,家庭赡养功能的过度弱化现象仍然存在,家庭责任的宣传教育力度、制定鼓励或直接辅助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的政策、对于少数故意推卸赡养责任家庭进行有效约束等方面仍然存在欠缺。 (2013-09-18 10:02:23)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三)社区为老服务支持体系尚未形成。社区是养老服务发展的重点,但目前在服务覆盖面、多样性、专业性等方面还难以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占大多数的“90”老年人群的服务还是较为薄弱。一是养老资源布局不够合理。在服务总体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空间布局不够平衡的情况较为突出,中心城区和新建大型住宅区养老床位比较紧张,郊区农村的社区为老服务资源相对缺乏。二是养老服务体系结构不够合理。无论是机构还是社区照料,目前的服务供给仍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尚未形成高、中、低不同层次服务的完整梯度分布,面向失智、失能、临终老人的专业性照料服务以及面向特殊老年人的个性化服务尚未普遍开展。三是为老服务队伍有待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力量配备偏于薄弱,普遍存在老龄干部数量少、兼职多、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超负荷工作的现象。服务从业人员尤其是护理服务队伍不稳定,呈现“三低三高”特征: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大职业风险高;学历水平低,年龄偏高。因此,养老机构与社区为老服务机构等一直面临服务人员紧缺、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困境。同时,由于职业前途不佳,社会上也缺乏专业培养为老服务人才的学校和专业。 (2013-09-18 10:02:14)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二)养老机构建设面临的瓶颈问题难以突破。一是“十二五”规划养老床位指标完成难度增大,“十二五”期间,各区县的挖掘潜力空间已十分有限,养老床位更多需要通过新建项目实现,土地资源紧,建设周期长,规划难落地,2014、2015年每年分别需要新增养老床位7500张(其中公建每年6000张),才能突破到2015年末本市养老床位要达到12.5万张的目标,目前床位数缺口较大。二是新建项目建设周期长。新建项目增多,项目建设周期明显加长,项目从走程序办手续,到开工建成,需经历较长时间。养老床位建设确立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以来,2012年第一次出现了几个区县无法完成当年指标的情况。三是各区县尚无养老设施建设专项规划。C9用地(指其他公共设施用地分类)既存在总量不足,也不明确多少可以用于社会福利用地;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中虽有Rc6用地(社区福利设施用地:包括社区小型养老院、工疗康体服务中心等)用于社区福利设施,但配置标准较低、数量较少。同时,现有床位存量中,由于主办主体以及房屋产权属性(大部分是租赁)等影响,床位流失现象严重。 (2013-09-18 10:02:02)
新民网:下图为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 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10:01:26)
新民网: (2013-09-18 10:01:12)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一)老龄事业发展的资源和力量缺乏有效统筹。老龄问题不仅涉及年长者的特殊需要,包括保健与营养、住房与环境、家庭、社会福利、收入保障与就业以及教育,还涉及以总人口中老年人所占比率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问题,包括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消费、储蓄、投资,以及对一般社会经济状况和政策所起的影响,需要整体推进、统筹谋划。面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社会、市场和家庭来共同回应,由此涉及到的法律、税收、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需要顺势求进、统筹协调。《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这三部涉及老年人权益保障及养老机构设立、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今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需要我们抓住契机、抓紧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通过制度保障来创造工作条件、丰富工作手段、增进工作绩效。 (2013-09-18 10:00:03)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尽管本市老龄事业在以往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成绩,但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家庭小型化引发的对老年人疾病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日益显现;老年人渴望共享发展成果、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的诉求日益强烈;传统养老功能的弱化和服务供给能力的不足,又与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市场的消费需求构成突出矛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13-09-18 09:58:57)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五)社会敬老爱老助老风尚进一步弘扬。加强老年优待,继续开展百岁老人慰问,推进双月为老服务和尊老社会一条龙服务,实施方便老年人游园的便民措施和高龄老年人免费入园的政策。在住房保障政策中,规定本市老龄夫妇家庭可申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以保障其基本居住权利,规定家庭成员应当与老年人共同申请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以引导子女承担法定赡养义务,体现了对老年人的特殊关爱。持续推进“银发无忧”工程,有154万老年人参加了意外伤害保险。继续做好老年维权工作,全市近千名法律援助律师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编印《老年人权益保障实用手册》,帮助老年人妥善处理涉及其切身利益的各种矛盾。“十二五”以来,受理老年人来信、来访、来电总数9.77万人次,调解处理9.57万人次。以庆祝敬老日、全国“敬老月”为契机,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2013-09-18 09:55:03)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四)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制定老年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养老机构远程学习收视点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完善四级老年教育网络,不断提高各级老年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发展远程老年教育,推进养老机构养教结合,建成数字养老院资源平台,建立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2012年投入老年教育经费达到1.24亿,为历年最多。出台《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修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本功能配置标准,为社区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文化权益保障提供了依据。以老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203家,村(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5311个,基本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形成了覆盖城乡、资源共享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结构。举办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主题活动,开设一批适合老年人收视、收听的广播影视节目,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健身活动,老年人健身场所和健身组织不断增加。成功举办老年人运动会,组织90多次市级以上的老年竞赛活动,并多次组团参加全国性或地区性的老年体育比赛,展示了上海老年人的风采。 (2013-09-18 09:54:28)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三)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出台《关于推进本市“十二五”期间养老机构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指标,首次将养老床位任务列入政府绩效考核,首次建立养老机构统筹建设资金机制,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十二五”以来,新增养老床位11432张,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9家,新设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88个,每年新建和改造社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300家。目前,本市共有养老床位10.5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近29张;共有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313家,服务人数1.10万人;共有社区助老服务社231个,服务人数27.20万人;共有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492个,受益人数5.40万人;共有老年活动室6093个,日均活动人数30万人次以上。2012年起,帮助1000户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性”住房改造,以及为10万名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老伙伴”计划)纳入市府实事项目,受到老年人欢迎。出台《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和《老年照护等级评估要求》两个地方标准,发布养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开通全市养老服务、老年活动室电子地图,扩大养老机构医保联网结算、完善养老机构综合意外责任保险、进一步促进了养老机构的规范化发展、便捷化服务以及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各区县的科技助老、“网上敬老院”、“护老者之家”、“乐龄生活圈”、老年人互助服务睦邻点、独居老人关爱等各具特色的实践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 (2013-09-18 09:53:31)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一)养老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继续调整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连续九年提高小城镇社会保险养老金水平,2011年将“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2011-2013年,城保累计增加养老金805元,镇保增加350元,新农保增加325元,基础养老金标准达到470元。为企业退休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和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增加了养老金。研究出台一系列城镇“居保”配套政策,并与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以及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制度进一步衔接。继续为“城保”、“镇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发放节日生活补助。顺利完成364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每年为7000人次特困离退休人员上门送发养老金。 (二)老年医疗保障不断加强。调整老年人城镇居民医保的住院报销比例,减轻了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自负医疗费负担。提高“镇保”医保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并参照居保水平建立门急诊统筹,50万退休“镇保”人员的医保待遇得到了明显改善。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规范,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居家和机构相结合的舒缓疗护项目,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继续为社区中有需求的独居、重病和高龄老人等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十二五”以来,为老年人开设家庭病床8万多张。 (2013-09-18 09:49:13)
新民网:面对本市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高度重视,“十二五”以来,在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各区县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本市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提高,“9073”养老服务格局不断完善,各项老龄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2013-09-18 09:45:54)
新民网: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本市老龄事业发展情况。 一、本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程度最高的城市,人口老龄化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持续增长。截至2012年底,本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367.3万,占户籍人口25.7%,据预测,到2015年末,将为435万,达到30%。二是高龄老人不断增加,失能老人日益受到关注。2012年底,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67.03万人,占老年人口18.2%。据预测,“十二五”期间将超过70万人。同时,失能老年人数量也将继续增长。三是老年抚养系数逐年升高,2010年本市老年抚养系数为34.4%,2012年为39.3%,预计2015年老年抚养系数将达到50%,(即每两名15~59岁人口将抚养一名老年人)。从2013年起,新增老年人口中80%将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传统的家庭照料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旺盛。 (2013-09-18 09:45:02)
新民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浩:上海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老龄事业的发展涉及到千家万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社会各方面对此也是高度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老龄事业的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年初就将这项工作列为今年的重点项目之一,安排在本次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市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市人大司法委员会从今年5月份开始主持开展相关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供大家在审议中参考。现在请市民政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做报告。 (2013-09-18 09:43:46)
新民网:下图为新民网记者到达会场,准备图文直播。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09:28:02)
新民网: (2013-09-18 09:27:36)
新民网:下图为上海市人大今天将对上海的老龄事业发展报告进行审议。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2013-09-18 09:25:12)
新民网: (2013-09-18 09:24:06)
新民网:18日上午9:30,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老龄事业的报告,新民网将全程图文直播。届时,关心老龄事业的市民可登录新民网www.xinmin.cn或关注我们的新浪官方微博@新民晚报新民网。  (2013-09-17 14: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