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在沪央企发展巡礼 > 图片展示 > 正文

“天神”交会夜泪难辨喜悲——记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首席特级技师王曙群

2012-10-23 10:35
来源:解放日报         新民网编辑:王玲   T | T 字号: 打印 参与评论(0)

图说: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首席特级技师王曙群 

  来到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走进王曙群创立的首席技师工作室,一棵仍留在写字板上的“故障树”,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这群人为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立下的大功。

  时间拉回到去年4月20日:飞船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王曙群等人在测试组装一个对接机构传感器时,信号在某个低温点突然消失。开始,他们认为是操作员因过度疲劳导致的操作失误。再次检查,这次,故障没有出现;但试验队并未放松警惕,又反复试验,故障果然又出现了。

  “它只有在特定临界点才会出现。”王曙群马上联系设计师,对电表、插座等部件一一排查,但都没有结果。“这时必须冷静,和每一个参与设计和制造传感器的人 员对话。”最后发现,问题出在产品上。一名装配员当时感觉一个螺丝不太牢固,就在上面多点了一滴胶水。就是这滴不起眼的胶水,让这群航天人锲而不舍排查了

  十几天。

  我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关键技术是交会对接,而交会对接的关键产品是对接机构。作为飞船对接机构总装的带头人,首席特级技师王曙群对对接机构的每个单机,

  乃至机械组件的每个螺丝、每项指标都了然于胸。飞行器要在太空中对接,舱与舱之间必须“天衣无缝”。经过多次试验,王曙群等人发现,对接结构分离姿态与设 计要求有较大偏差,且发生偏差没有规律。为攻克这一难题,王曙群走路想、睡觉想,在饭桌上也不自觉地用手比划,老婆孩子说他“中了邪”。一个星期日,王曙 群在车间里加班,外面下着暴雨。爱人打电话来,让他加班后去接一下正在补课的儿子。王曙群心不在焉地回话:“知道了!”说完又忙起了手里的活。当他终于两 脚跨出厂门时,才突然意识到:“该到哪接儿子?”

  42岁的王曙群说,除了对家人的深深歉疚,最让他操心的就是团队里的年轻人。20人的团队,平均年龄34岁,至今仍有10人未婚。“一旦有任务,加班就成 了家常便饭,花前月下就显得有点奢侈。”一次热循环试验就需要37小时,程萍、陈方、周锴等年轻人为了保证试验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准确,每次都37个小时

  连轴转。半夜,瞌睡袭来,冷水擦把脸;饿了,啃几块饼干……

  2011年11月3日凌晨,当天宫和神八在太空上演完美“一吻”时,王曙群等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直播,“就像一个十年寒窗的学子在等发榜,心里总有一丝不

  安,虽然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对接成功的那一刻,16年的艰辛与付出化成泪水,瞬间迸发。那一夜,整个团队彻夜未眠。

(新民网编辑:王玲) 
今日热点

发布评论

评分:
1 2 3 4 5
 / 0 人已评
>>已有20条评论

您还能输入140

同时转发到上海滩微博
  • 数据加载中……
微言博议:重阳节,你打算为长辈做些什么?
微言博议:重阳节,你打算为长辈做些什么?

妈妈一句“我想去西双版纳”,26岁的北京小伙樊蒙辞掉工作,用轮椅推着... [详情]

微访谈

微言博议

微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