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圆桌回放_圆桌论坛_评论_新民网_为民分忧 与民同乐

首页

新民报系数字报纸

区县数字报

评论

视频

新民e会

房产

资讯

购物

汽车

健康

上海慈善基金会官方论坛

法院频道

市民用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评论 > 圆桌论坛 > 往期圆桌回放

 新闻列表页
  • 议事厅:GDP全球第二是中国文明复兴的拐点

    来源:新民网记者:冰宁2010-08-27 19:36
         本期议事厅精彩视频。新民网张玮制作 本期议事厅嘉宾和主持人合影。新民网张玮演播室回传   【新民网·独家报道】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二季度的GDP已经超过日本,年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几无悬念。然而在财富爆炸式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资源透支严重、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激化,都在困扰着国人。   中国除了GDP,还缺些什么?中国梦的内涵、衡量成功的标准,除了财富还有什么?未来改革的方向在哪里,路又该怎么走?本期“市民议事厅”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经济年鉴社主编张兆安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刘擎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骏教授、市民代表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全方位赶超,中国才能强大   张兆安研究员提出,GDP是个经济指标,是总量。从这个角度看,我国GDP世界第二是好事,但是不能仅看GDP的数量,更要看质量,现在GDP的结构有问题,增长动力失衡、收入失衡、产业结构失衡、环境失衡。这里面GDP的构成更重要,财富分配也很重要。现在我们是老二了,继续往前走,如何做成全面性的老二更重要,只有真正做到了全方位的老二,中国才能强大。我们做世界第三的时候矛盾也有,但是不突出,变成世界第二之后,是矛盾的凸显期,如果按原来的发展方式走下去的话,就会是矛盾的爆发期。这也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顾骏教授提出,我们曾经做到世界老三的时候,很开心,但是这次老二了,淡定了。世界老二只是个名称,要更在乎的是实实在在做的怎么样,现在开始的淡定、反思是个好现象。    GDP全球第二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拐点   刘擎教授提出,我们冲到世界第二的地位,其中是有付出了很大代价的,这是个奇迹,但这个奇迹是反常规的,一味追求奇迹是反科学发展观的。GDP世界第二了,在这个发展的拐点上,我们同时也看到基尼系数也在全球名列前茅了,两个数据对比,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   发展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现在国内的维稳费用非常高,所以经济必须要考虑社会代价、道德代价。所谓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经济意义上更快、更合理的发展,还要问我们的发展宗旨是什么?我们不能做一个只看输赢的国家,要看对错,更要有道德、礼仪规范、廉耻。如果我们竞争只讲输赢、不讲对错,这样的文明是非常可怕的,哪怕是GDP上的遥遥领先,这没有意义,它的发展不是造就和谐幸福社会。    公平、正义的文明才是出路   刘擎教授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文明的复兴是两个概念,GDP至上的心态绝不是中国伟大文明的传承。儒家文明讲的是道、礼、仁、义,现在人的功利、算计与儒家文明是不一致的。   张兆安研究员指出,科学发展、转化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一句口号,一定要扎扎实实去做,要把原来的矛盾都转化过来。张兆安研究员与刘擎教授一致认为,内需的需求结构是要先解决普通劳动者、低收入者的需求,这部分需求的满足,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问题。公平、正义的文明,才是我们社会的出路。(新民网冰宁)      本期议事厅完整视频。新民网张玮制作 [全文]
    议事厅:GDP全球第二是中国文明复兴的拐点
  • 议事厅:食品安全需要比上市公司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来源:新民网记者:冰宁2010-08-20 19:22
    议事厅:食品安全需要比上市公司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实录一)新民网张玮制作   【新民网·独家报道】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到本该销毁的问题奶粉“重现江湖”,从奶制品新国标“倒退”25年,到激素门中的家长求检无门,乳制品监管体制屡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提起食品安全,中国老百姓只能是一声叹息,随后的选择往往就是用脚投票。   本期“市民议事厅”邀请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陈舜胜教授、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孙时进教授、上海浦瑞律师事务所邢路律师、市民代表婴儿家长钟明娜就“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放心地选择食品,食品安全信心如何重塑”展开讨论。   监管机制面临“快速变化的阵痛”   孙时进教授指出,食品安全问题凸显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生活水平的变化。以前大家对牛奶需求量小,现在需求急剧增加,量就不够了。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总是滞后的,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让这个痛苦的过程拉短,是不是一定要经历过才知道监管处理,比如能不能吸取别国事故的教训,提前预防?   邢路律师提出,这次的圣元奶粉事件,可以明显看出我们缺少完善的制度化的食品公共危机处理程序。之前家长找质检、食药监督投诉,各方都说不管,致使家长投诉无门。最后卫生部直接插手,这实际是非常规的办法。常规问题用非常规方法解决是不行的,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很难建立信心。对于常规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建立常规的程序,比如什么样的程度什么部门必须介入,介入后,调查,公布相应的标准,相应的技术数据,公布结果。还有消费者有没有权利要求上一级部门复议,召开听证会,这整个一套流程都应该公布出来。现在没有,依靠的是媒体和卫生部门,这离法治状态还较远。   政府监管食品难度大应以信息披露为主   邢路律师认为,政府监管食品的生产过程难度比较大,全国企业那么多,从原材料、物流、加工到最后销售,这个链条这么长,现在应该抓的是信息公开、信息披露,食品配方、食品成分、生产过程公开出来。这个完全可以参照股票交易上市公司披露的规则来。从法律上来说,食品安全里面存在一个民事买卖关系,地位平等的交易是最安全的交易。如果政府应主盯信息披露,让消费者自己判断选择,选择权在消费者,双方自愿、信息完备、公开了,交易双方的地位才平等。   孙时进教授补充说到,现在的技术手段是可以做到这一点了,产品可以追踪产地,整个生产过程是怎么样的,都可以公开。   食品安全隐患有前兆解决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专家陈舜胜教授提出食品安全的隐患是有前兆的。政府部门要建立并完善预警机制,发现苗头,要介入,要研究调查,防患于未然。比如,三聚氰胺几年之前是在饲料里出现,还没到食品中,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一般情况,三聚氰胺通过饲料转移比较少,但是激素、抗生素可以通过饲料转移。全国那么多养殖机构,有没有受到必要的监管?关键是建立食品安全有效的监管机制,这很重要,我们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一直在喊,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现在的问题是,监管部门和老百姓脱节,百姓有疑惑得不到及时解决,政府有时候也不愿意向公众透露相关信息,类似的问题,有关部门搜集意见广泛征求措施,及早消除。政府部门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把这个作为契机,调查后得出可信的数据,有问题解决,没问题老百姓就放心了。(新民网记者冰宁) 议事厅:食品安全需要比上市公司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实录二)新民网张玮制作 议事厅:食品安全需要比上市公司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实录三)新民网张玮制作 [全文]
  • 议事厅:官员式的任期"养"不出真正的大学校长

    来源:新民网记者:冰宁2010-08-13 20:37
      本期议事厅精彩视频新民网 陈炅玮制作 新民网主持人与嘉宾合影。新民网记者张玮现场摄   【新民网·独家报道】他做校长,不是当成官来做的。这是刚刚去世的钱伟长先生让今天议事厅节目嘉宾——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院长朱易安教授最感动的地方。   今天我们的节目,还邀请到了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系张可创教授、上海大学教师杨锃和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教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共同缅怀钱老,深入讨论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校长?    校长任期太短,行政官员的任期制不利于大学的发展   朱易安教授强调,大学不只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更应该是塑造人文传统的机构。钱老的例子启示我们,教学单位不应该像企事业单位换领导那样频繁换校长,学校有自己的传统。张可创教授认为,我们呼吁好校长,从教育方面来说,是呼吁宽松的好的体制,好的体制才可以塑造出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才可以让好的校长在任期内把自己的思想理念得到一定程度的实践。大学的传统和大学校长是相辅相成的,每一个校长形成一种传统,每一个传统对校长也是一种规范和要求。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缺乏“气”,一种发自内心的底气。钱老提出的校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知识分子由内而外的气节、气质。    没有自主权,现在的大学校长成了“被校长”   校长没有自主权,是现在大学的一个大问题。上海大学教师杨锃认为,校长往往被制度牵制,是“被校长”。我们应该反观,第一代校长是在时代下的产物。理顺学术本身和教育本身相对独立性,这样校长才可能成为大家仰慕的校长。如何让教育制度体现出独立性,这是一个我们关心的本质性的问题。张可创教授提出,现今的校长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要有独立意识,保证学校定位,敢于实行教授治校,敢于对不良的行政命令和评估体系抗争,有内涵和人格魅力。我们的时代呼唤有人格魅力的校长,我们也希望社会为这样的人的脱颖而出创造社会环境,让教育根据规律向前运行、办下去。    在后英雄时代办大学,需推行现代大学制度   朱易安教授认为,过去时代要一个英雄,虽然钱老不是打仗的英雄,但作为学者出来是很了不起的。今天可能没有英雄,大学的发展需要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制度很重要,当然选大学校长的人格魅力更重要,更要推进民主治校。现在对校长的评估,需要以大学教职工、教授作为很重要的评估主体,当然还有学生。   华东师大教育学系教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认为,钱老是英雄在后英雄时代办学。我们现在需要一个有领导力的校长,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善于将整个组织集聚起来,变成一种思想。   张可创教授希望,让教育真正成为自主、独立、有社会影响力的机构。(新民网记者冰宁)   本期议事厅完整回放新民网陈炅玮制作 [全文]
    议事厅:官员式的任期"养"不出真正的大学校长
  • 议事厅专家深度剖析“事故频发”:政府治理不能企业化

    来源:新民网记者:冰宁2010-08-06 19:55
       本期节目主持人与嘉宾合影。新民网记者田小冬现场摄 本期议事厅精彩视频。新民网陈炅玮制作 本期议事厅完整视频。新民网陈炅玮制作   【新民网•独家报道】近来,国内发生多起生产安全事故,紫金矿业的金铜矿发生了污水泄漏,导致居民无法正常饮用水;南京塑料厂的管道破裂,引发大爆炸,多人死伤,许多建筑被夷为平地。   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令人困惑的是,我国在相关的监管、应急处理、责任查处等方面并不缺少法律法规,而在这些事故中,我们看到是法律法规屡屡被“突破”,为何有法难依?是法律法规自身的适应性问题,还是执法者的问题?8月6日下午,司法专家、公共管理专家和市民共同来到新民网《市民议事厅》节目,探讨我们身边的安全问题。    法律与技术滞后、执法不严共同导致悲剧   上海政法学院杨寅教授表示,客观地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方方面面的风险也在增加,包括近期的气候异常现象等。上述几个生产安全事故,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客观的、有法律的、有法律与技术结合的。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张敦福教授认为,中国社会急剧变迁,法律建设也在赶路。有的法律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没有结合中国实情。其实,法律的执行,社会文化背景非常重要,如果大多数人不尊重法律,尤其是一些政府部门,没有自我承担责任的意识,法律再严格,也没有用。    应强化事前事后信息公开制度   在紫金矿业事件中,存在上市公司、环保部门瞒报事实的情况;而在南京爆炸案中,政府向公众隐瞒了居民区下化工管道走向的信息。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刘霞教授认为,从全球和我国的急剧变化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SARS之后,政府在危机管理、危机应对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深层次问题的浮现,政府管理、政策创新,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应急处理和信息公开方面还存在大量问题。南京爆炸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网友“吉米外公”表示,稳定、和谐是社会必需的,但不要把封锁消息、隐瞒事实与和谐划等号。让大家知道真相,有防范措施了,大家负起责任,就可以把事故扼杀在摇篮里或者能亡羊补牢,这才是真正的和谐。    政府治理不能走“企业化”之路   张敦福教授认为,20年来,地方政府有企业化的倾向,经营自己的地区,把经济效益放第一位,忽视了公共安全。地方政府不能忘了为公众服务,过多的企业化会导致忽略本职工作。   杨寅教授指出,有一个问题特别需要注意,就是政府对政府的监管。传统的计划经济年代,这种监管是上对下的,是绝对的。但是现在放开了,例如税收、经济自主权已经部分分开了,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和监管是一个新的课题。比如上海的三级政府四级管理就一直在探索。这种政府间的监管必须发挥效力,避免管理真空。(新民网冰宁) [全文]
    议事厅专家深度剖析“事故频发”:政府治理不能企业化
  • 议事厅:素质教育破题需要社会摒弃“学历思维”

    来源:新民网记者:冰宁2010-07-28 21:15
    议事厅节目片段精选。新民网 陈炅玮制作    【新民网·独家报道】高考录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在过去30多年中,高考一直扮演着改变个人命运的“角色”,为了高考,现在的学生们更多地在迎合出试卷的老师、迎合试卷的标准答案,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李佳智这样告诉我们。   从小到大所受的应试教育压迫——均因“高考之水天上来,奔流直抵幼儿园”,网友认为,中国儿童应该最有思想,但被高考绑架的教育制度铲除了一些儿童爱思考的习惯。高考到底该考什么?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高考制度?本期“市民议事厅”邀请上海市政协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袁园,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骏教授、日本神户大学教育学博士、上海大学教师杨锃、今年的高考学生李佳智展开讨论。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骏教授说,只要是学历式的教育,容不得有思想,外国也是同样。但是学生有没有思想的权利?这很重要。中国的教育不是制度的问题,是城市农村二元问题。农村的孩子只有一个高考机会,考到上海的是新上海人,考不到的是农民工,这两种身份就靠高考。临到考试,一搞素质,乡村的孩子可能就走掉了。高考不能不考,分数也不能不好,进去的学校也不能不好,但分数只是进学校的敲门砖,别把孩子固化在这块砖上,家长给孩子空间,不要管死。   日本神户大学教育学博士、上海大学教师杨锃把高考的失败总结为:教育过程的异化和考试内容的固化。现在高考筛选是成人化的视角,没有个性化和创造力的体现。中国应试教育下,许多老师把教育变成非常态。教育要回到常态,让孩子有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教育的两个中心:教师和学生,两者要互动。老师有没有尊重孩子值得我们反思。   上海市政协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袁园强调,考试是手段,孩子的未来,不应该追求分数。教育是为了让每个人过美好的生活,应该帮助老师认清自己,避免追求分数。老师从传统的教育过来,学生获取信息很多,老师可能对付不了,应该抱着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心态。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转变旧观念。(新民网冰宁) 议事厅节目实录。新民网 陈炅玮制作 [全文]
  • 议事厅谈唐骏事件:诚信文明是中国后30年的起点

    来源:新民网记者:冰宁2010-07-21 18:54
    本期市民议事厅嘉宾和主持人合影新民网张玮摄 本期市民议事厅精彩回放新民网张玮制作 本期市民议事厅全程视频回放新民网张玮制作   【新民网·独家报道】世界杯最火的是章鱼,没想到之后是唐骏。“唐骏学历门”备受关注,这不仅是个人的学历或品格问题,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教育部19日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了经过合法批准的四百多家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名单,同时做出重要提醒:在中国,教育部不承认通过函授、远程教育及网络教育等非面授学习方式获得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也就意味着唐骏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学位不被认可。   本期市民议事厅请到社会学、心理学的教授,律师,市民一起探讨:“唐骏学历门”事件,是唐骏的迷失还是社会的迷失?    唐骏事件三大关键词:学历、能力、诚信   “唐骏学历门事件”中有三个关键词:学历、能力、诚信。徐汇区政协常委黄荣楠律师与市民代表贾玉倩认为,按照轻重排序,诚信>能力>学历,但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孙时进教授与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系张可创教授都认为,实际上,三者排序是很困难的。张可创教授说:“诚信是德,学历和能力是才。现在是一个标签式的社会,我们的社会太浮躁。这也没有办法,社会要给你贴上一个标签。很多考博的人不是为了学术,而是为了职业。而真正的博士学历,这是一个过程,是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和独立的过程。”    建立诚信机制,要胡萝卜与大棒并举   黄荣楠律师提出,如果严厉处罚了唐骏,大家不怕,还是有很多造假,杀鸡吓不了猴怎么办?社会现在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就像三聚氰胺,或者说杀幼儿的事件,我们在评价社会热点的时候,一味的强硬的态度,并没有起到作用,这时候其实应该有关心,让一个人有机会迷途知返。孙时进教授认为,历史有个发展过程,早期的原罪,如果坦白,我们就不追究,严格学术的规范也是一步一步发展而来,不可能一开始那么严格。张可创教授认为,诚信机制不仅是惩罚机制,也是对好的表彰机制。诚信机制是大棒和胡萝卜,先告诉你会受到惩罚,就产生敬畏感。我们要痛恨罪恶,但要关心罪人。    打造诚信中国,要靠个人自省与社会机制交互作用   打造诚信中国,建造诚信体制需要两方面考虑,市民代表贾玉倩认为:一是自省,诚信体制是从每个人建立起的,我们需要自省;二是体制,有没有惩罚?为什么造假事件层出不穷,出现后却不了了之。   张可创教授提出,在当前,公鸡不想打鸣,母鸡不想下蛋,乱套、错位的社会,更需要每个人自省,真实面对自己,要活出真自我,这在社会学上是很重要的;同时,更要认清自己的地位,扮演好角色,不迷失自我,尽责任和享受权利。我们关注唐骏,不是关注他一个个体,而是关注社会,我们要建立一个让善性充分发扬的社会。   孙时进教授认为,中国已经走到了关注诚信、关注精神文明的路口,这是一个前三十年奠定下来的基础,希望这是一个后三十年的起步。人如何有尊严?人活得幸福?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功,我相信中国有能力在后三十年走出这样的一条路,应该有这样的决心。(新民网冰宁) [全文]
    议事厅谈唐骏事件:诚信文明是中国后30年的起点
  • 中学生感叹“缺独立见解”,想象力应成教学改革核心

    来源:新民网记者:冰宁2010-09-10 13:37
    本期议事厅节目视频。新民网田小冬制作   【新民网·独家报道】一位教育大师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青年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欧美国家学生比,我们的孩子相对缺乏这种独立性。参加HOBY世界青少年精英峰会的中学生从美国归来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大堆感想,可异口同声的一句话却是:“我们都是听完就完,说完就完,一点事情都不多想,没有自己对事情独到的见解,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今天的议事厅节目请来了两位参加峰会的中学生倪润祯、陈正宇,来和大家分享这段难忘的经历。同时我们也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两位专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社会学系社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徐连明,与大家一起探讨“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倪润祯同学认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优势在于专业知识比外国学生丰富,填鸭式教育毕竟是最有效的,但是这种教育模式也导致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比较弱。杨小微教授认为,我们的老师也非常关注这个问题,他们不是不懂,有社会对他评价体系在那里,逼着他们这样做。但我们不能唯限制论,只有条件改好了才改,那就来不及了。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教育的开放式、互动式,但首先我们要破除思想的禁锢。独立思考是很基础的东西,不仅仅要体现在课堂上。我们现在的一个教学班只被当做教学单位,而不是学生在学校里交往成长的单位,如果把这种功能发挥出来作用是很大的。我们正在研究如何改变课堂教学中的被动教学和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状态,一种枯燥的、被动的生存状态。前提是我们不要那么注重升学率,其实这些活动搞好了,学生的精神气质上来了,他会考好的,我坚信,因为我们有实验根据。我们在好几个学校,活动开展得非常丰富,一点不影响学习成绩,甚至比原来更好。另外老师应把班级工作做好,比如建设班集体,学生就学会在一个班级体中过一种共同的、民主的生活。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优势。   徐连明教授提出,学习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动力问题。学生学得好不好,关键还是在自己。   杨小微教授认为,教育动力培养和激发是教育的一个问题,动力哪里来,关键在“需要”,光有需要还不够,要想去满足这种需要,就变成行动的动力。人小的时候会有很多需要,问题也很多,是十万个为什么。但是后天教育中,如果碰到不恰当的教育,可能就把所有的“为什么”掐掉了。要么所有的需要都满足,不管正不正当,两个极端。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好的教育者去引导你,发现你,看你有哪些好的势头,给予鼓励、支持,不好的地方进行规劝,这就是教育者的责任。刚刚提到的评价系统使得有些东西不能满足人的需求,导致在学校的生活单调压抑。   徐连明教授提出,我们教学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想象力,看到美国孩子在街上喊口号,他们这些好的做法、形式、师生互动,我们可以尝试。但仅做这些还不够,问题的关键不是表面上表现形式,毕竟中美文化、思维形式没有好和坏,只是不同。如果我们只是把美国的形式引入,反而是最没有想象力。杨小微教授提出,一个有想象力的民族才有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需要时间,这是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学生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不能给,不敢给。这方面我们可以一起努力。(新民网冰宁) >>点击进入节目专题 [全文]
  • 议事厅:地铁安全与效率的临界点不应成生死分界点

    来源:新民网记者:冰宁2010-07-13 20:52
    本期议事厅精彩片段回放新民网 张玮 制作 嘉宾与新民网主持人合影新民网记者顾磊现场摄   【新民网·独家报道】7月5日,上海轨交2号线中山公园站一列列车正在关门作业时,一名中年女性乘客强行上车手腕被夹,在列车启动后,该乘客与安全护栏撞击并跌落在站台上不幸身亡。该事故引起网友热议,而就在今天早上,地铁2号线又因为乘客拉制动闸而迫使地铁停下,导致在早高峰时段,后续车辆无法正常运行。就这些发生在地铁2号线的问题,本期市民议事厅请到地铁运输管理、社会学的教授,律师,市民一起探讨“地铁乘客安全,究竟该怎么办?”。   针对地铁2号线事故中,乘客手被夹住,而列车继续开动的原因分析,同济大学运输管理工程系周立新教授介绍说:列车相当敏感,三号线的法国车做过这个实验,车门三次没关上就会锁死,需重新启动。一、二号线都是运能紧张的线路,如果也这样,不适用,会影响效率,车开不走,就会影响到市民的出行。两难之下,既要保证列车不发生事故,又要保证准时发车,要在安全和效率两者间权衡。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骏教授补充说:安全到极限,效率没了;效率到极限,安全没了。我们要寻找临界点,这次事故中,这位女乘客的手恰恰就是伸在了这个临界点上。   在分析到事故责任方面,周立新教授介绍说,运输安全,要从系统角度分析。事故的发生有三层面问题:乘坐的人员、管理和设备,有一方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事故。这起事故是这三方面的碰头:乘客在整个的乘车过程当中没有保护好自己,或者说她对于整个坐车的规矩和守则还是不太了解;手夹在门里设备怎么会认为是关闭的?设备有差错;地铁方面,在处理事件的过程当中,采用的措施也有不当。   顾骏教授则认为,这位女乘客要负主要责任。生命是自己的,设备再完美,也难保千分之一的事故,不要侥幸;事故发生后,要从两个角度考虑问题,一是法律赔偿,但更要去讨论此类事故该如何避免。乘客要受到处罚,无限制的免责下去,带来的后果很严重,会让更多的乘客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地铁运营方,一旦这样,难保不出危险。   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吴东律师坚持认为,地铁运营公司应该承担全部的过错责任。当然要等待事故的调查,确认地铁的设计方、制造方是否存在瑕疵或者缺陷。乘客在这起事故当中是没有过错,因为她本身不是因为想自杀,只是在列车启动时企图赶上此列车。从这个角度来说,乘客是无辜的。   而市民代表徐婷则呼吁大家不要争抢,意外不是我们能估计到的。同时也提出了广大网友的疑惑:地铁的制动装置该怎么使用?一般情况下,都是警告乘客,请勿擅动,否则要负法律责任,究竟什么时候该拉闸,什么时候不能拉闸?怎么才能得到这样的知识。(新民网记者冰宁) 本期议事厅全程回放新民网 张玮制作 [全文]
    议事厅:地铁安全与效率的临界点不应成生死分界点
  • 议事厅:丹麦自行车热启示上海如何解决路权之争

    来源:新民网记者:冰宁2010-07-01 20:39
    本期新民议事厅嘉宾和主持人合影新民网张玮摄 本期议事厅精彩片段回放新民网 顾磊 制作 本期议事厅全程回放新民网顾磊制作   【新民网·独家报道】城市交通问题是重要的民生的问题,城市的机动车道路越修越宽,而非机动车越来越窄。目前一些城市在主干道上取消了非机动车道,客观上导致机非混行;缩减了人行道,减少了人行斑马线的设置,导致行人为了过条马路不得不绕道而行,有的人干脆横穿马路。拥有小汽车,是不是就可以滥用?路上的车越来越多,交通堵塞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应该怎样合理使用汽车,我们能不能学习丹麦等国,把自行车恢复起来呢?   7月1日14时,一线执法的交通民警戴永祥,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杨晓光教授,上海司法研究所所长、上海政法学院杨寅教授,上海世博会丹麦场馆的讲解员Signe做客新民网“市民议事厅”节目,共同讨论市民朋友们非常关注的交通问题。   戴永祥警官讲述了他所在辖区宝山区沪太路场中路附近的大场立交桥禁止非机动车通行,但仍有很多非机动车主不惜违反交规,冒险上立交的案例。节目嘉宾就这一案例展开讨论。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杨晓光教授认为,交通的本质就是人的移动,很多人包括交通的参与者和规划者没有真正理解交通,交通就是汽车是很大的误解,其实一个城市完全可以不要汽车,现在机动化可以用别的交通工具,整个规划、设计、管理需要有强有力约束。这里面有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谦卑地研究,在资源有限的时候,先让它通行,再渐渐去改变它。工业不要被汽车绑架,要有系统的规划。和谐的交通、高品质的交通建立在一个合理的规划之上。交通问题非常复杂,交通还是要交给专家、交通的参与者、决策者。   上海司法研究所所长、上海政法学院杨寅教授讲到了路权,路权是城市空间、城市资源的利用问题,尤其在上海,有道路、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还有铁路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还有环保问题,节能、低碳必须要在体现出来。交通是一种权利之争,但我们要淡化这种利益之争,作为交通参与的各方都要宽容。上海交通的未来充满乐观,我们国家还是工业化阶段,汽车在上海大行其道的历史还很短,实际上,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还有很多可以改变,中国的、上海的交通问题有解,也充满希望,相信上海能起到示范作用。   上海世博会丹麦场馆的讲解员Signe说,到过不少城市,觉得上海交通还不错。她介绍说,在丹麦,骑自行车是一种时尚,很酷,也很安全。不像在中国,觉得是因为很穷才骑自行车。我们觉得骑车不仅可锻炼身体,也很环保。交通是一个整体工作,中国的交通要改善,百姓的观念要改变,需要从小孩子做起,父母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而且政府要花很多钱,就像丹麦的欧登塞,他们也是花了很多钱。   如何把交通参与方面统筹起来,找一个适合上海、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的规划、决策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充满希望,毕竟“一切始于世博”。期待我们的出行更便利,期待大家都有一颗更宽容的心,期待一个新的交通蓝图在批判和继承中诞生。(新民网记者冰宁) [全文]
    议事厅:丹麦自行车热启示上海如何解决路权之争
  • 顶着保障名头的公租房难助力楼市调控

    来源:新民网记者:冰宁2010-06-09 19:25
         本期议事厅精彩视频新民网陈炅玮制作   嘉宾与新民网主持人合影新民网记者顾磊现场拍摄   【新民网•独家报道】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上海住房体系,有效解决上海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及其他城市常住人口的阶段性居住困难,在研究探索的基础上,上海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制订了《本市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6月4日-13日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公租房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一出台,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今天的《市民议事厅》节目,邀请到参与公租房政策制定的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教授,人大代表、上海城开集团总裁倪建达先生,房产分析师蔡为民先生,市民代表、搜房网网友张艳做客直播间共同讨论:有经适房的教训在前,公租房能起到遏制房价上涨的作用吗?公租房能改变年轻人迫切买房的心态吗?公租房的覆盖范围较大,到底能够保障谁的住房呢?    公租房短期内难有平抑房价作用   公租房政策出台后,很多网友都对这一政策充满期待。那么,公租房到底能不能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呢?嘉宾人大代表、上海城开集团总裁倪建达先生认为,公租房跟房价没有关系,对其影响不会太大对房价根本没有影响,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而嘉宾资深房产分析师蔡为民先生认为,公租房让人感觉不出是个什么东西,按照征求意见稿,略低的价格到底,没有吸引力。公租房很多该量化的没有清楚量化。公租房的来源到底在哪里?没看到一个具体可行的,起码要知道明确的标准,上海一年有多少套数,按人口比例来的,还是每区做一个调查,到底有多少量。而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教授认为,公租房政策可以弥补市场上的短板,可以保障“被买房”一族的住房需求,短期内可以给他们多一个选择,长期来看,能对房价有抑制作用。    公租房服务特定群体,保障功能非常有限   公租房政策不设收入门槛,入住公租房有没有可能是海归或者开宝马的富人群体?陈杰教授认为,公租房政策制定之初,没有设定收入门槛,是为阶段性在上海奋斗的人,在住房问题上,可以多一个选择,政府手上必须有一定的房源,因为租借政府的房子会更稳定、更有安全感。而嘉宾倪建达认为,公租房政策到底是保障性质的,还是市场性质的,性质不同,对象就不同,如果是市场性质的,就应该把“公共”两个字去掉,完全有市场去做。略低于市场的租房价格,保障性质体现在哪里?实际上,上海的住宅建设量是够的,没有必要专门由政府提供一个安全、诚信的市场,现实的问题是住宅体系不合理,但不缺乏住房供应,应把住房底层的人的住房真正解决。政府应该承担起有限的责任来,不能太自信,同时也提醒网友们要理性看待公租房政策。    公租房有推高市场租金的可能   有观点认为,政府调房价越调越高,现在租价不算高,会不会适得其反,推高租价?嘉宾蔡为民认为,公租房政策非但平抑不了房价反而可能会推高租价。政府做公租房的思路到底是什么?国外的公租房是远低于市价的,而目前意见稿中“略低于市价”显然会导致很多人买不起房,也租不起房。嘉宾倪建达认为,有可能会推高租价。可供租赁的房子的市场供应量已经很大,但怎么能变成有效的供应量才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最终问题应该把社会资源挖掘出来,想租的可以租到房子。   市民代表搜房网友张艳则带来了对公租房的许多疑问:公共租赁房到底在哪里?年限将来有没有放宽?我们拭目以待。节目中,嘉宾对公租房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也带出了更多的困惑,我们相信政府在对公租房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能给公众提供更多的咨询,让公众去判断这个是好政策还是一个不太完美的政策。(新民网记者冰宁) 本期议事厅完整回放新民网陈炅玮制作 window.addEvent('domready',function(){load_md('1','509');}); [全文]
    顶着保障名头的公租房难助力楼市调控
  • 扮“老弱”投机观博凸显制度信仰的缺失

    来源:新民网记者:冰宁2010-06-02 20:51
         本期议事厅精彩视频新民网张玮制作 嘉宾与新民网主持人合影新民网记者张玮现场拍摄   【新民网•独家报道】最近,有大学生致信上海市委书记,对世博会上一些人假扮残障人士、坐轮椅观世博的不文明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一事件也引起了热议。除了假扮残障人士,通过“租借”老人、超龄儿童坐婴儿车等方法逃避排队的现象,也见诸媒体的报道。   假冒“老弱”逃避排队,这是国民素质的问题,还是运营管理的问题?插队频现,究竟是因为排队太长,还是社会文化心理使然?今天的《市民议事厅》节目中,新民网邀请社会学者、文化学者、律师和世博志愿者就这一现象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嘉宾们认为,假冒“老弱”逃避排队的行为在中国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渊源,由于中国社会长期处于人治的状态,法律等制度并非决定性的准则,这就造成人们不相信,也不愿意遵守制度,普遍存在一种插队文化。   这与国外的排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排队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民众的行为习惯,是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道德氛围使然。在这种制度环境和道德氛围内,人们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排队成为了一种行为文化。这种行为文化的结果就是:“循规蹈矩”者受到尊重,无礼粗俗者被人不齿。表面看来排队者比插队者要吃亏,但人人都排队的结果是塑造了一种对制度的信仰,维护了社会的诚信,大大降低了社会运行成本。   嘉宾上海大学顾骏教授分析说,在我们国家形成了相反的行为文化,不守规矩的人得利,老实人吃亏。而嘉宾上海市政协常委、市尚伟律师事务所主任黄绮律师分析说,国人争先恐后惯了。如今是抢购时代,由于资源的有限,人又太多,事事争先,必然是国人的心态。   黄绮律师还认为,发生这样的事情,要看看管理有没有漏洞,目前的管理设计是以善心来待人,都是以每一个市民是有相当的素质为前提。真正开始世博会了,考验我们的不是这些硬条件,这些条件再好,我们看到垃圾桶不能跟着队伍走,能否有个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该不该花管理成本?目前的情况下,必须要用高成本下去,到了如此排队的情况下,人的某种欲望就会凸显,他可能在别的地方做的到,可是在这个地方做不到。假残障折射出国民素质,希望“假残障”这样的事不要再有。   顾骏教授则认为,不能所有问题都是说管理的问题,每个人管住自己一点,就解决了管理上的大问题,所有的问题都集中起来管理的话,哪个国家都管不了的。轮椅背后体现的是,社会对特定人群的关怀,但是那些“假残障”一点难为情都没有,很得意,觉得自己很精明,这跟一个人的教养有关,让一个人知道羞耻,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公道自在人心,做人应有自己的尊严和底线。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个世界是否真的美好,有的时候,真的是我们每个人多要做点事。   嘉宾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陈子善教授强调,排队是常识,“假残障”这样的事情,不仅是市民素质的问题,同时也有管理上的问题。不赞成“假残障”这种做法,要以平常心去看世博会。嘉宾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汪琼同学则结合自己在世博会做“小白菜”的两周经历,给我们讲述了她看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同时她提出,希望通过普及预约机等制度改进,减少长时间排队所带来的痛苦,减少作假插队的现象。   排队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行为,却体现着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在一个文明城市之中,排队不仅意味着对公平秩序的遵守与履行,更体现着一种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原则,对于效率的合理追求,和对他人权利的尊重。而这些恰恰是一个良好环境的文明基石。   世博聚焦世界目光,凸显成就,也暴露缺憾。种种有待完善之处,都促使我们每个人审视自己,提升自己,做促进文明腾飞的实践者,这将是上海世博会留下的又一笔宝贵财富。      本期议事厅完整回放新民网张玮制作 [全文]
    扮“老弱”投机观博凸显制度信仰的缺失
  • 市民议事厅:“富士康十连跳”是对GDP至上的巨大警示

    来源:新民网记者:冰宁2010-05-21 20:13
    本期议事厅精彩视频新民网顾磊制作 嘉宾与新民网主持人合影新民网顾磊现场拍摄    相关评论:    富士康“9连跳”劳动保障部门真的不介入?    吕怡然:富士康的“自杀门”也需要社会心灵抚慰   【新民网•独家报道】在短短五个月里,深圳富士康公司已经连续发生10起员工跳楼事件。今天凌晨,不幸又发生了第十跳。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让人无限悲恸。富士康员工的轻生频率如此之快,着实让社会震惊。这些跳楼者平均年龄不到24岁。富士康因此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媒体质疑富士康是“血汗工厂”,高密度的死亡与其“半军事化管理”有关。但富士康方面却将此归因于复杂的社会原因。那么,富士康的10连跳,究竟是谁的责任呢?21日,新民网《市民议事厅》节目邀请政协委员、企业管理专家、社会心理学专家、市民,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黄荣楠:工会不能成为老板的代言人   节目嘉宾徐汇区政协常委、上海市律师协会理事黄荣楠律师认为:连续五个月以来的十连跳,表明富士康公司和员工之间很陌生,公司只是把员工当成一个机器,员工之间隔断了友情的锁链,也很陌生,在整个10连跳的过程中,没有工会的声音,工会在哪里?一个员工之间没有爱心、企业缺乏关心、工会没有体贴心的企业是一个空心企业。富士康在解释员工自杀原因时,非常坦然地说:我们企业没问题,如果富士康有问题,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挤破头想进富士康,充分说明更应当关注全社会的用工环境问题。   我们国家过去几年都强调经济发展,对企业家的关心要超过了对员工的关心。当今天富士康的事件发生的时候,对工会的指责已经发生,我们希望对工会起到促进作用,而不是老板的代言人。   孙时进:活着也是一种财富,社会要有珍惜生命的意识   节目嘉宾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孙时进教授认为:鲜血让我们反思,不管是富士康,还是穷士康,当社会转型到这个地方,对这个事情要完整的进行注意,媒体对报道要有妥善方式,科学报道,要淡化自杀报道,不恰当的报道对自杀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工会要肩负起责任,社会要肩负起责任。公共卫生应该肩负起这个责任,我们才能有相应的对策。技术工作要扎扎实实做好,政府、学界坐下来,把它确实作为一个事情商量和解决。我们在教育的时候,有没有珍爱生命的教育,有哪些缺失和错位?社会发展中,这个阵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要解决背后的很多问题。整个社会的关注很重要,不仅仅是富士康要关注的问题。活着也是一种财富,要担负起责任来,社会要有这种珍惜生命的意识。    万君宝:企业功能庸俗化,企业不仅是牟利机构,更应是培养人才的机构   节目嘉宾上海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系万君宝副教授指出,我们现在的打工者,在经济开发区,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的尊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企业来说,企业不仅仅是谋利机构,还是一个社会机构,所以要求我们的企业要有责任感,企业家要有道德感。企业要有担当。为什么会在富士康发生这样的事情,现在已经过十了,而且时间如此集中,我们现在把这个引导到钱的问题,是对生命的侮辱。这实际上是劳动者对恶劣生存条件的抗争,虽然这种抗争形式我们并不主张。如果这种最后的抗争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这是我们时代的悲哀。   从企业的角度说企业家要有担当精神;对于企业家,有一种庸俗化的现象,只会赚钱。真正的企业家在于创新,在于责任感,我们国家更需要这样的企业家。企业应担负培养人才的责任,企业要讲良心。   网友leo呼吁社会各界关心一线员工生存状况,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经济发展到现在,更需要有尊严活着,不是“给我一口饭,我就可以屈辱地活着”,不能笼统地说80后90后的怎么不好。应该更多地给予他们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温家宝总理作出庄重承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现在的企业运作和一些社会制度,完全是在为GDP服务,完全忽视了劳动者的尊严,这恰恰是导致“十连跳”的根本原因。   本期议事厅完整回放新民网顾磊制作 [全文]
    市民议事厅:“富士康十连跳”是对GDP至上的巨大警示
  • 市民议事厅:房地产业支柱地位已成调控最大疑问

    来源:新民网记者:冰宁2010-05-13 20:42
    本期议事厅精彩视频新民网顾磊制作     本期议事厅完整回放新民网顾磊制作    >>相关:    网友热议"限购两套房"称"限购一房也买不起"    街访:市民盼楼市新政细则早日出台观望者居多   【新民网·独家报道】“国十条”出台后,各地楼市调控细则近日纷纷出台,但开发商则一再强调自己是拉动经济走出衰退的火车头,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政府不会打压,以此给市场炒家吃定心丸。那么政府该不该把房地产继续列为支柱产业呢?今日下午“市民议事厅”节目中,与会嘉宾就对此展开了一场辩论。    石建勋: 应把房地产业赶出“十二五”规划的支柱产业行列   与会嘉宾,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石建勋教授表示,现在应该主要解决好房地产这个产业定位问题,把房地产业赶出“十二五”规划的支柱产业行列。   石建勋认为,当前的限购房等调控政策只是应急措施,是打一针退烧针,要想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彻底的改革。政府要考虑房地产行业发展定位问题,房地产业应不应该是支柱产业,房地产到底应定位于贡献GDP,继续充当经济火车头,还是定位于解决民生问题?   石建勋介绍,新加坡的经验是政府只留一小部分土地开发高档商品房,让部分做高端住房的开发商进行商业化开发,市场化销售。而其他开发商只是为政府打工建造公屋,挣的是辛苦钱,是为民生服务。   石建勋强调,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靠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中国未来的支柱产业方向可能是高科技、新能源,但不可能是房地产业。开发商应尽早认清形势。政府的调控也应尽早明确房地产业定位。房地产业不是小孩子,经济形势不好就哄一哄,明天房价高了再打一巴掌,应该有系统的政策出台。避免政策矛盾,才能长远解决产业健康发展和民生发展。    薛建雄:房地产中长期看仍是支柱产业,应给政府5-10 年时间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则表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薛建雄认为,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有其必然性,而且房地产作为支柱,始于1998年后,现在还未达到顶峰,在一段时间以内还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调房地产,对宏观经济不利,对房地产调整,必须国际和国内的环境很好才行。   薛建雄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来自满足公众衣食住行这些民生需要,在先基本解决了食、衣、行之后,现在正在解决“住”的消费,但从中国去年房地产4万亿的销售额来看,仅仅和汽车消费在同一个数量级,远远没有达到峰值,未来还有很大空间。同时,房地产还能消化前几轮发展积累下来的过剩产能,是事实上的经济火车头。   薛建雄还指出,未来一线城市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现在一线城市的制造业需要向二、三线城市扩散,但现在扩散不出去,因为二三线城市连工人住的房子都没准备好,房地产业未来房展空间很大。   薛建雄最后表示,社会是发展的,要相信政府,吃穿都解决了,车子都解决了,要给他时间,5-10年,大家都能找到合适的定位的房子,都不会太贵。    孙洪林:行政限购 离婚率可能会上升   与会嘉宾,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申房律师事务所主任孙洪林则提醒采用行政限购商品房可能导致离婚率的上升。   孙洪林表示,一旦实行限购,肯定会有假离婚出现。不过真假离婚很难辨认,没有认定二套房那么方便。但是不可否认,政策出来之后,离婚率可能会有一定增幅。   而薛建雄提出如果能给这个政策打个“补丁”,比如加上一条,以离婚两年为时间节点,离婚时限超过两年的再买房才可以给贷款,就能防止假离婚盛行。   但他的补丁之说引来争议,其他嘉宾纷纷质疑这个补丁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孙洪林认为:这种政策补丁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由于感情因素,离婚了,就是两个独立的家庭了,你还算我一个家庭?   市民代表,搜房网友唐先生也认为这个建议操作起来有问题,离婚后,其中一位就变成了无房户,政府不能让人家没房子住呀。   人大代表孙洪林和市民代表唐先生最后表示,政府要担起责任,要及时有效提供保障房,尤其是公租房的面积,能让买不起房的人也能生存,可以居住,让房价回归理性。(新民网记者冰宁) 新民网市民议事厅节目现场新民网顾磊摄 [全文]
    市民议事厅:房地产业支柱地位已成调控最大疑问
  • 市民议事厅:世博会的看点是中国的文明与进步

    来源:新民网记者:黄珏2010-04-29 18:03
    市民议事厅:世博会的看点是中国的文明与进步(视频精选)新民网张玮制作 嘉宾与新民网主持人合影新民网顾磊新民网演播室拍摄回传   【新民网独家报道】上海世博会的开幕离我们近在咫尺。如何把握住世博精髓?中国与世博会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世博会对上海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4月29日14时,新民网第36期“市民议事厅”邀请专家、志愿者热议“世博”。    一大精髓五大看点   世博会的精髓在哪里?如何让参观者把握住精髓?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表示,世博会的精髓,是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探讨未来的城市发展模式。   全世界的眼睛都在聚焦世博,不同人眼中均有不同的“世博看点”。在孙元欣看来,本届世博会有五大看点值得参观者细心品味:   第一看点,是祖国发展和民族团结,主要可以看中国馆,各个省市的展馆,香港、澳门、台湾馆等;第二看点,是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具体可以看世界各国的展馆;第三看点,是最新的科技成果的应用,各大企业馆,各个国家馆都有最新科技的展出;第四看点,是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模式,例如城市最佳实践区的72个案例;第五看点,则是世博园区还有浦江两岸的夜景。    世博历史中上海商人最早参与   5月1日,上海世博会即将召开,这将是160年来首次由发展中国家主办的注册类世博会,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最广的一届世博会。   谈及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上海图书馆上海年华项目组黄薇表示,中国参与世博由来已久,在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来自上海的中国商人徐荣村以“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荣获大奖。直到1904年,中国官方才正式第一次组团参与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   那么历届世博会,大家都在看什么?上海图书馆上海年华项目组组长王曼隽表示,孙元欣提到的五大看点,历届世博都基本有所体现,唯一不同的是,随着政府对世博会自主权的不断重视,我们更多展现的是文明与先进,让全世界的人,真正多方位了解中国。    开幕式是“开胃菜”   明晚,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将在黄浦江畔的世博园区举行。志愿者戴培表示,自己的家就在浦东世博园区中国馆的门口,除了观看电视直播之外,还会和父母一起到馆外欣赏开幕式的“低碳烟花”和“音乐喷泉”。   在看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大家对世博会开幕式同样充满了期待,“开幕式什么样”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孙元欣认为,与奥运会开幕式不同,世博会开幕式有“简洁、唯美、高科技”三个要求。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是正餐,那么世博会开幕式就是开胃菜,高科技、各国政要的出席都是看点;随后还有很多精彩内容可以在180多天的展期里向世人展现。    世博会,上海迈入世界级城市的“入场券”   1999年12月,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上海从“申博”到今天,已走过十年光阴。   孙元欣认为,上海十年巨变,其中,地铁、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大大方便了人民生活;此外,上海的对外交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交通网已经建成。在这个过程中,市民们的广泛参与亦体现了志愿者精神。   孙元欣认为,上海若能够成功举办世博会,就得到了迈入世界级城市的入场券。未来世博会结束后,上海还将发生巨大变化,上海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人民生活还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新民网记者黄珏) 完整版视频回顾请看下一页 [[page]] 市民议事厅:世博会的看点是中国的文明与进步(视频回顾)新民网张玮制作 [全文]
    市民议事厅:世博会的看点是中国的文明与进步
  • 议事厅:楼市拐点要靠改变“房价绑定地方政府”预期

    来源:新民网记者:沈小栋2010-04-22 20:09
    新民议事厅:楼市拐点要靠改变“房价绑定地方政府”预期  嘉宾与新民网主持人合影新民网张玮新民网演播室拍摄回传   【新民网•独家报道】房价连续暴涨近日引发国务院出台“国十条”楼市调控新政,本轮调控能否使房价真正出现“拐点”?新民网第35期“市民议事厅”今日邀请市人大代表、大学教授、房地产分析师、市民代表对此进行深入讨论。嘉宾们认为,“国十条”是一剂高效“退烧药”,但楼市真正的拐点,却在于调控手段能明确改变市场对于“地方政府必然让房价上涨”的预期。   为遏制疯涨的房价,17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十条”调控新政,对地方政府调控楼市责任和停发第三套房贷款等作出了规定。此后,住建部又公布了一系列打击开发商炒作楼盘的措施。   国务院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政策,而且力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这展现了中央坚定遏制房价快速上涨的决心。市场也迅速作出反映,部分炒家抛盘、退房。但楼市拐点是否真的会就此出现呢?   与会嘉宾、房产分析师蔡为民介绍,“国十条”是一剂高效“退热药”,不过其所接触的炒家们虽大多暂停购买,但并未改变预期,反而希望房价下跌后去抄底。而市民代表,搜房网友“吉米外公”则表示,身边的年轻人对拐点能否出现充满疑虑,此前多轮调控失败已使他们不敢相信房价会出现拐点。   与会嘉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指出,中国人正经历“财富积累期”,只要还存在“房价上涨预期、财富扩张效应”,公众就还会去炒楼,当央企、地方政府、银行还在配合开发商参与这一造梦过程时,公众的房价上涨预期就很难改变。   地方政府因土地财政被开发商“绑架”,如何能切割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利益链,让公众改变对房价调控的悲观预期呢?   与会嘉宾,市人大代表、上海望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季宝红建议:“应限定央企土地全部用于造廉租房。地方政府拍地底价以上部分全部归为廉租房资金。”   虽然物业税被公众认为是切割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利益链的利器,但房产分析师蔡为民则认为物业税并无此奇效,发达国家都有物业税,但日本、美国仍然出现了房产泡沫。物业税的作用虽能在房产景气差的阶段拉低房价,但在房产景气上升周期,上家可以把税费转嫁下家,反而会推高房价。   与会嘉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指出,房价真正要出现拐点必须从货币政策上动真格,所有泡沫说到底都是货币现象,只有政府真正把钱管住,才能吓住有钱人,让他们因害怕接最后一棒而不敢买房。当然代价可能是银行坏账和烂尾楼再现。但楼市“癌症”不实施“化疗”,现在已很难痊愈。   与会嘉宾还呼吁社会各界尽早对改革渠道达成共识,制度设计者应拿出更大勇气和智慧对治住房问题。(新民网记者沈小栋) [全文]
    议事厅:楼市拐点要靠改变“房价绑定地方政府”预期
  • 市民议事厅:入园"积分制"合理但不合法

    来源:新民网记者:黄珏,顾磊2010-04-09 16:22
    嘉宾与新民网主持人合影新民网 顾磊新民网演播室拍摄回传 市民议事厅:嘉宾热议“家长打分,孩子入园”是否合理(视频精选)新民网顾磊制作   【新民网·独家报道】非户籍幼儿要获得公办幼儿园入读机会,需视家长在上海的居住时间、职称等情况而定。孩子的受教育权利与家长的条件挂钩,是否合理?如何缓解、解决公办幼儿园资源不足问题?4月9日下午14时,在新民网市民议事厅中,与会嘉宾就此展开激烈讨论。   市人大代表、律师裴蓁表示,政府部门考量问题欠缺超前意识。政府在做出相关决策时,能否更加透明,公开征询一下老百姓的意见。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这是一个纠结的制度,它合理但不合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加大政府对公共教育的保障责任。   市民蒋先生表示,自己作为新上海人,孩子也面临入园问题,这个制度对外来人口无疑是利好。   新民晚报记者陆梓华表示,“家长打分孩子入园”突显一个现状,就是上海优质的教育资源非常集中,还没有达到一个均衡化。需要加强顺畅信息沟通的渠道,不能让“择校热”过早地在学前教育就开始了。   更多内容,请收看本网稍候推出的市民议事厅详细报道。(新民网记者黄珏) 完整版视频回顾请看下一页   新闻背景    市教委:外地儿童入公立幼儿园拟看家长“积分”   民调    60%网友认为“本地幼儿园本就应先服务上海人”    评论    三人茶馆店:“家长打分,孩子入园”又是个“拼爹”游戏    曹景行:“家长打分入园”是把受教育权扭曲成了奖励 window.addEvent('domready',function(){load_md('1','428');}); [[page]] 市民议事厅:嘉宾热议“家长打分,孩子入园”是否合理(视频回顾)新民网顾磊制作 [全文]
    市民议事厅:入园"积分制"合理但不合法
  • 市民议事厅:社区自治关键要建立公共协商机制

    来源:新民网记者:张琦,张玮,刘砚舟2010-04-01 19:39
    嘉宾与新民网主持人合影。新民网刘砚舟新民网演播室拍摄回传    市民议事厅:构建现代文明共识应该从社区自治起步(视频短片)新民网张玮制作 市民议事厅:构建现代文明共识应该从社区自治起步(全程回放)新民网张玮制作   【新民网•独家报道】世博期间,本市21个“迎世博居委会自治家园”社区将向海内外游客开放,将展现世博会副主题“城市社区的重塑”,让大家深入了解上海社区居民是如何民主自治的。如何开展社区自治?如何看待世博会的副主题“城市社区的重塑”?4月1日下午1:00,新民网第33期“市民议事厅”邀请了参与该项目的5位嘉宾,嘉宾们指出,构建现代文明共识,应该从社区自治起步,社区自治需从陌生人变熟悉人起步。    社区自治需从陌生人变熟悉人起步   浦东新区张江镇碧波路居委会主任蔡卫国介绍说,他们那里的新上海人比较多,社区开展了“相约九号社区文化节”,让新上海人找到家的感觉,一起来参与社区自治。“只要每一个社区居民都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就会感觉到社区是我们自己的家园。”   “所谓自治,它有一个基础,必须要构建社会性的关系。”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自治家园”项目组组长徐中振指出,城市里面的很多人,到一个新的地方,周围都是陌生的,不像乡村社会有自然的家族的地缘性的关系。徐中振谈到,无论是新建的商品房小区,还是老弄堂,对社区居民来说,居民之间都可能会有距离。   “只有社区居民是主人的话,才会谈得上自治问题。”徐中振说,真正的自治是一个社区居民参与公共生活、公共管理,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对一些公共事务、甚至能够解决一些矛盾。“首先是应该让陌生的人们熟悉起来。”   市人大代表、承兴里居委会主任洪克敏认为,让陌生的居民相知、相认、相亲、相助,居委会理应搭建平台,开展活动。    社区自治需要草根社群组织创新   “草根社群怎么组织创新,完全是因地制宜的。”徐中振指出,老式居住区和商品房的社区都在探索、寻找、创新,根据具体情况来开展社区自治的工作。“三个老太太一起组织个丝袜小组,就能产生社区自治最需要的草根社群。”   徐中振提到,“自治家园”项目组专家讨论说,要试图找出上海城市居民自治的金矿,我们要发掘这个“金矿”,第二个,我们发现以后还要挖一口井下去,我们要挖下去看看,它为什么会这样,还有些什么问题。    没有公共协商机制社区居民才会憋气、吵架   徐中振谈到,社区居民共处在一个公共空间,比如说养狗的人和不养狗的人,比如有车的人和没车的人,比如说住在高层的人和下面的人,出现了这矛盾怎样解决?如果没有协商性的机制,大家会有想法,情绪越来越大,就会吵架,各类矛盾都会出来。   方金娣说,针对养狗不文明的情况,社区有一位参与社区自治的居民代表表示“没有不文明的狗,只有不文明的人”,结果在“社区联席会议”上得到了其他居民代表的认同。不久后的一天,小区居民意外发现,出门遛狗的社区居民全都牵了绳子遛狗了。   徐中振也举了个例子,黄浦区的承兴里居委会是一个老弄堂,居民们相互约定了晒衣服的规则,文明秩序通过居民自治、自我管理重新构建了起来。方金娣说,社区自治,就是让大家一起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徐中振提出,自治社区会从生活的共同体变成道德的共同体,最后变成信念的共同体,通过居民的自主管理会产生价值认同,新的社会秩序将从中产生。    社区自治居民“孤独感”才能变“自豪感”   华山居委会委员吴永湄告诉我们,她们那里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老年人比较多。通过合唱队、读书会、编织组等等活动,比如读书会,讨论非常热烈,大大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再比如舞蹈队跳的舞,既美观又大方,用比较少的钱跳大家欣赏的舞蹈,“居民感到的不光是快乐,还有幸福感,不孤独了。大家对社区的感情完全不一样了,不再是婆婆妈妈的事情。”   “居民当主人,陌生人变成熟悉人,熟悉人怎样进入参与、主持,成为主人,这才是我们真正工作的主要目的。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黄浦新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方金娣说,通过社区自治的活动,老百姓才能觉得安定,快乐,甚至说有自豪感了。   徐中振说,“这就是社区建设的发展过程,过去主要是生存型,现在主要是发展型,原来是有需求,现在是有追求。”    只有失败的居委会才会说居民“很难弄”   徐中振说,社区自治做得好的小区,居民们一见到去研究的学者,就会抢着说,居委会干部很辛苦的。居委会干部都会抢着说,居民们很辛苦,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社区工作开展得不好的地方,居委会的干部会说,我们这里的居民“很难弄”的。   “居委会只有从服务入手,才能凝聚居民。”洪克敏提到。   “社区是现实,同时也是梦想。”讨论结束时,徐中振意味深长地说。(新民网记者张琦) [全文]
    市民议事厅:社区自治关键要建立公共协商机制
  • 市民议事厅:央企地王冲动须靠财税体制改革治本

    来源:新民网记者:沈小栋2010-03-24 18:42
    市民议事厅:央企地王冲动须靠财税体制改革治本(精编版)新民网张玮制作 完整版市民议事厅视频请看下一页 本期市民议事厅嘉宾新民网记者顾磊摄于新民网演播室   【新民网•独家报道】央企为何热衷地王?央企应不应进房地产市场?央企进房地产市场的背后推手是谁?3月24日下午2:00,新民网市民议事厅中,市民代表、政协委员、房产专家、媒体评论员等与会嘉宾就此展开了一场激辩。   上海易居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央企热衷地王主要是因为其对市场信号敏感度差造成的。央企高价拿地后,往往需要房价在拿地后再涨20%-30%才能盈利。而万一市场调整,央企地产公司可以通过母公司的不断输血来避免资金链断裂,所以其目前对地价上涨信号缺乏敏感性。   市民代表、搜房业主论坛版主熊先生表示,央企和民企不是公平竞争关系,从融资成本上就不在一个平台上竞争,所以,如果央企进入房地产是为老百姓造廉租房的,老百姓欢迎,如果是争拿地王,把房价推得更高的,老百姓不会赞成央企进房地产市场。   市政协委员屠海鸣表示,央企、国企应不应进场不能一概而论,房价涨时,央企国企别和民企争地王,应多造保障房,平抑房价。房价低时,不妨及时进场补漏,稳定市场价格。   上海易居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则表示不能指望央企提供保障房,地方国企承担这一责任的可能性更大些。   而媒体评论员马红漫强调,央企的经营范围一直没有明确界定,往往公众舆论压力大时,主管部门会要求央企退一步,到呼声小时,又变成另一种政策。一方面国企应承担社会公益责任,一方面却要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这本身就是矛盾的。所以,必须从机制上解决国企与民争利问题,   对于“央企进房地产市场的背后推手是谁?是否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与会嘉宾则展开激辩。   媒体评论员马红漫表示,本轮房地产上涨,推高房价的民企虽然获得暴利,但已玩不下去,纷纷退出土地市场竞争,目前是央企托了一把,随着国资委要求78家央企限期退出楼市,游戏已近尾声。真正的受益者是地方政府。一方面没有风险,一方面有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税收的大幅增长。   市政协委员屠海鸣表示,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都认为,土地出让金80%应用于民生工程,但民生工程不应包括旧区改造、道路建设,不能将资金使用泛民生化。   上海易居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则认为旧区改造受惠者是居住在旧区的中低收入家庭,理应列入土地出让金使用范围。只有那些开发商觉得好,而又不是旧区改造地块土地出让金才应用于其它民生工程。   但屠海鸣反驳称地方政府本身就有旧区改造责任,且居住在旧区的也不全是中低收入者,甚至有不少企业商店也在旧区改造范围内,所以应明确民生工程仅限于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医疗、教育、就业保障项目。防止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冲动。   而媒体评论员马红漫则强调,土地出让金背后还有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税收的需求,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对等的产物,1994年中央与地方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以下政府越来越依赖土地财政补空额,这就需要中央政府能及时出台财税体制改革,让出一块利益来。要让房地产游戏继续,仅靠房地产的调控已经不够,更需要国家财税体制上有大的变化。   除了土地财政的推手作用,嘉宾们还对央企推高房价表示了强烈的担忧。   市民代表、搜房业主论坛版主熊先生表示,现行土地市场调控政策越来越限制中小企业拿地,未来楼市的竞争将不是越来越充分,而是越来越变成几大寡头之间的竞争,如此情况如何能保证房价的走低?   上海易居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78家主业不是房地产的央企应限拿新地。央企还有16家主业是房地产,数量过多,应进一步缩减。地方国企拿地数量超过央企拿地数量,应调整为主要从事保障房建设,其中相当数量诞生于房地产市场化初期,市场主体不足阶段,现在理应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民网记者沈小栋) [[page]] 市民议事厅:央企地王冲动须靠财税体制改革治本(完整版)新民网张玮制作 [全文]
    市民议事厅:央企地王冲动须靠财税体制改革治本
  • 市民议事厅:关爱独居老人,需社会合力建设长效护理机制

    来源:新民网记者:张琦2010-03-18 13:08
    第三十一期市民议事厅:关爱独居老人,需社会合力建设长效护理机制(短片回放)新民网张玮制作 第三十一期市民议事厅:关爱独居老人,需社会合力建设长效护理机制(完整回放)新民网张玮制作   【新民网•独家报道】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独居、空巢老人也会越来越多。关爱独居老人,如何更制度化人性化?3月18日10时,新民网第31期“市民议事厅”的与会嘉宾们提出,关注老人的心理、生活、物质,关爱老人应该形成一种合力,全民协力建设长效护理机制。    建议全民协力建设长效护理机制   “养老问题摆在上海面前。”市政协副秘书长、台盟上海市委的专职副主委高美琴说,这次在上海两会的提案中,台盟上海市委建议,应尝试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高美琴提到,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可以参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起一个护理的保险制度,首先是经过社会相关部门和专家调研,然后根据调研情况试点,成熟了以后再推广。   高美琴进一步阐述,对于老年人的护理,形式上可以有护理院、养老院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卫生服务中心在家里设家庭病床的形式。关于护理保险制度,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参照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制度,“护理保险账户上个人交一点,财政出一点,子女交一点,社会合力完成”。   “应该形成一个长效机制。”曾在五里桥街道担任了五年居委会主任的市民沈美娟补充道,社区、居委、邻里之间应该形成一种合力,来对老年人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照顾。   “制度方面应该是拓宽渠道。”上海社科院社会学专家陆晓文举了个例子,有报道说我们现在上海整个劳动市场当中,家庭劳务的人员缺少55万,这说明家庭服务有一个很大的市场。“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手段,行政的手段、社会互助的手段,还可以通过市场的手段,保险的手段,去考虑对老人的照顾。”    也要重视老年人的心灵孤单   与会嘉宾们认为,对于老年人的关心,除了物质生活上的照料以外,心理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心灵的照顾比物质的照顾更重要。”陆晓文指出,未来老龄化问题会越来越严峻,老人独居的状况也会越来越多,在全民来做关爱老人这件事的时候,子女对老人的尊重是最根本的。陆晓文解释说,对老人来讲,心灵上的问题是比较大的,需要有人和他说说话,这不仅仅是对老人饮食起居的妥善照顾,还应该注意到老人生理、性格的变化,希望所有的子女都能对老人和长辈尽孝。“要多理解老人,体谅老人,让他们心理、生活、物质上有一个平衡”。   沈美娟也表示,“老了以后,精神上的空虚或多或少是存在的,如何排遣老人的孤独,需要提上来放在第一位。”   对此,社工姚树梅也颇有体会,在工作中,常令她感到困惑的是,每一个老人的具体心理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另外,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他的痴呆程度到底是什么样一个情况?姚树梅建议,社会上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评估系统,对不同的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让关爱老人的工作做得更好。   市民沈美娟、市政协副秘书长、台盟上海市委副主委高美琴、上海社科院社会学专家陆晓文、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社工姚树梅参加了本次市民议事厅的讨论。 (新民网记者张琦) [全文]
  • 市民议事厅:减税与劳动者权益保护是提高工资关键

    来源:新民网记者:沈小栋2010-03-12 18:25
    第三十期市民议事厅:减税与劳动者权益保护是提高工资关键(视频短片回放)新民网实习记者陈炅玮制作 第三十期市民议事厅:减税与劳动者权益保护是提高工资关键(完整视频回放)新民网实习记者陈炅玮制作   新民网第三十期“市民议事厅”嘉宾与主持人合影。新民网记者顾磊摄   【新民网•独家报道】3月12日14时,新民网第三十期“市民议事厅”就“如何让劳动者收入跑赢GDP”展开激烈讨论,与会嘉宾们就该让老板让利还是政府让利、该不该提高最低工资、现有劳动法在保护劳动者收入上是严还是宽、是逼老板涨工资还是为创业者免税等问题展开思想交锋。   收入分配是本次全国两会讨论热点,全国政协委员张世平在两会上披露,1997年至2007年,我国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与此相对应的是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过低是当前最大的不公平。   收入分配问题正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表示,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劳动报酬、财产性收入。   本次市民议事厅讨论中,与会嘉宾市民王会艳和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都认为应首先在一次分配上进行改革,不过王会艳比较倾向让老板让利,多发奖金,而顾骏教授则认为政府在一次分配中的部分收入更应返还给劳动者。但市政协委员王德培和税法律师刘福元则更倾向二次分配中政府减税的方案,王德培更预测,政府将会在二次分配政策上有较大的举措。   在谈到阻碍劳动者收入提高的拦路虎究竟有哪些时,与会嘉宾争论激烈。顾骏教授认为应提高最低工资线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认为现有劳动法规太过宽松,不利劳动者收入提高,但王德培所长和刘福元律师则认为提高最低工资线不利企业运营,应放宽政府规制,鼓励更多企业雇工和企业主创业,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挑选余地,以机会公平促进劳动者收入提高。(新民网记者沈小栋) [全文]
    市民议事厅:减税与劳动者权益保护是提高工资关键

2010新民晚报"夏令热线"    

7月17日,由本报与市建交委联合主办的第18届“夏令热线”正式开通。 [详细]

政府资讯

市政府
我想看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