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_新民网卫星直播车重走解放路 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_专题_上海_新民网_为民分忧 与民同乐

首页

数字报纸

评论

视频

新民e会

房产

资讯

购物

汽车

晚报科教

上海慈善基金会官方论坛

手机新民网

法院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上海 > 专题 > 新民网卫星直播车重走解放路 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 > 要闻

 新闻列表页
  • [晚报推荐]上海昨隆重举行纪念座谈会 俞正声讲话

    来源:新民晚报2009-05-28 08:39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月27日是上海解放六十周年纪念日。27日上午,本市党政军领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负责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宝山烈士陵园,隆重祭悼为解放上海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新民晚报陈正宝摄)        5月27日是上海解放六十周年纪念日。27日上午,本市党政军领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负责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宝山烈士陵园,隆重祭悼为解放上海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新民晚报陈正宝摄)        5月27日是上海解放六十周年纪念日。27日上午,本市党政军领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负责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宝山烈士陵园,隆重祭悼为解放上海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新民晚报陈正宝摄)   【新民网•晚报推荐】昨天上午,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并讲话指出,经过6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上海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朝着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我们要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先辈的革命精神,牢记历史使命,保持昂扬斗志,为上海实现新崛起再创新业绩。   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主持座谈会,市领导刘云耕、冯国勤、殷一璀、吴志明、董君舒、王仲伟、沈红光、杨晓渡、江勤宏、杨雄、丁薛祥、徐麟等出席座谈会。   俞正声在讲话时代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和1900万上海人民,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表示深切怀念,向为上海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同志、老战士、老朋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俞正声说,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一代又一代上海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当年旧上海经济瘫痪、民生凋敝的废墟上,已经耸立起一座正在加快建设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特别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上海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焕发出勃勃生机。   俞正声说,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我们要始终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要坚持牢记宗旨,全心为民;要坚持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要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俞正声同志讲话全文另发)   老战士代表萧卡、建设者代表包起帆、青年学生代表冯艾在座谈会上发言。   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部分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领导,部分市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负责同志,驻沪部队、武警上海市总队领导及官兵代表,各委办局、区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过解放上海战斗的在沪老战士等本市社会各界群众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进入下一页: 俞正声在纪念上海解放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page]]        俞正声在纪念上海解放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   60年前的今天,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以摧枯拉朽之势歼灭了国民党守军,让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在这场激烈的大规模城市攻坚战中,人民解放军既全歼了敌军,又完整保全并顺利接管了城市,获得了军事和政治上的双重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上海的解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信心,从人力物力上有力地支援了向华南、西南进军,为夺取全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上海的解放,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上海的黑暗统治彻底结束,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为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上海的解放,标志着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获得了新生,从此开启了上海历史的新篇章。   “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这是当年陈毅同志饱含热情写下的诗句。在庆祝上海解放60周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他们以坚定的革命信念、远大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为上海的解放和建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我们不会忘记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功绩,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上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我们不会忘记上海地下党组织长期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为上海的解放和顺利接管做出巨大贡献;我们不会忘记广大工人群众和爱国人士所做出的努力,是他们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奋起,有效保护了大批重要资源,为新上海的生产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和1900万上海人民,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表示深切怀念,向为上海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同志、老战士、老朋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先辈们的革命风范和英名将永远铭记在上海人民心中,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   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告慰先烈们的是,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一代又一代上海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当年旧上海经济瘫痪、民生凋敝的废墟上,已经耸立起一座正在加快建设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别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上海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焕发出勃勃生机。   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活力显著增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从解放初期的3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3698.2亿元。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从半封闭转向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显著提升。经过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解放初,上海仅有公交线路44条,到了2008年底,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已经达到264公里,全市公交线路1058条;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重大突破,2008年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6万标准箱;航空枢纽加快发展。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雏形已基本建立,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集聚辐射作用不断增强。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9%,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4.1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一个较为完备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社会事业体系已经形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达到了比较富裕的小康水平。到2008年底,上海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7万元和1.14万元;市区人均居住面积16.9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促进就业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超过1630万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1.28岁,比解放前提高了40多岁。   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经过6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上海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朝着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尽管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困难,但也为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新的崛起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国务院"两个中心"建设文件的贯彻、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推进、南汇划入浦东、虹桥商务区的建设、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推出,这些既是上海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志在必行、务期必成的重大任务,也是上海在新起点上攀登新高峰的有力抓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先辈的革命精神,牢记历史使命,保持昂扬斗志,为上海实现新崛起再创新业绩。   我们要始终高举旗帜,坚定信念。60年前,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上海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生死考验面前威武不屈、前仆后继,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现在,我们身处和平年代,虽然很少遇到生与死的考验,但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还会很多。我们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运用、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正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做到任何时候不含糊、不动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增强维护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政治责任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我们要坚持牢记宗旨,全心为民。当年,入城部队为了保护上海的城市设施、保证上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宁愿牺牲自己也不用重武器攻击,宁愿露宿街头也决不进入民宅,以"持军整齐,秋毫无犯"的爱民行动,赢得了上海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现在,我们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要继续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下大力气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尤其要到那些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意见多的地方去,真切了解和准确把握群众"盼在何处"、"难为何事"。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们要坚持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发扬先辈们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始终奋勇前行。要解放思想、勇敢创新,不背过去成绩包袱、不受习惯做法束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受现有知识局限、不被地域思维所困,善于以新的眼光去发现问题,以新的思维去审视问题,勇于在一些矛盾交织的深层次问题上进行突破。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特别是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更要有一种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顽强意志,更要有一种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开拓精神,千方百计谋对策、想办法,雷厉风行抓落实、抓推进,以更大的冲劲、闯劲和韧劲攻坚克难。   我们要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在全国解放前夕,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充分估计到,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党所肩负的任务是繁重的、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需要全党同志继续进行艰苦的努力。今天,这场"考试"仍在继续,我们一定继续坚持"两个务必",无论在成绩面前还是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60年的成就令人振奋,但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我们要经常想一想,发展中还有什么问题,工作中还有什么不足,离中央要求还有多远,与国际大都市和兄弟省市还有什么差距,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国看上海。我们必须看到,尽管我们的物质财富大大增加了,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家的财力还很有限;上海虽然是一个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我们必须精打细算,勤俭办事,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使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同志们,朋友们!辉煌的过去已经载入史册,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全文]
    [晚报推荐]上海昨隆重举行纪念座谈会 俞正声讲话
  • [晚报推荐]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祭悼英烈仪式今举行

    来源:新民晚报2009-05-27 11:36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今天是上海解放六十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本市党政军领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负责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宝山烈士陵园,隆重祭悼为解放上海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新民晚报陈正宝摄)        今天是上海解放六十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本市党政军领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负责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宝山烈士陵园,隆重祭悼为解放上海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新民晚报陈正宝摄)        今天是上海解放六十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本市党政军领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负责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宝山烈士陵园,隆重祭悼为解放上海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新民晚报陈正宝摄)          纪念上海解放六十周年祭悼英烈仪式上午在宝山烈士陵园举行   【新民网•晚报推荐】(记者潘高峰)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今天是上海解放六十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本市党政军领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负责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宝山烈士陵园,隆重祭悼为解放上海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青松翠柏环绕的纪念广场庄严肃穆。16米高的烈士纪念碑上,陈毅手书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环绕纪念碑的烈士英名墙上,镌刻着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8000余位烈士英名。   上午9时,军乐团奏响国歌,人们肃立歌唱,声动四方。在向革命烈士默哀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缓步走到纪念碑前,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代表,驻沪部队、武警部队代表与参加解放战斗的在沪老战士代表也敬献了花篮。   市领导刘云耕、冯国勤、殷一璀、吴志明、董君舒、王仲伟、沈红光、杨晓渡、江勤宏、杨雄、丁薛祥、徐麟等参加了祭悼活动。   祭悼仪式上,10位参加过解放上海战斗的老战士也被请到现场。在10位少先队员的搀扶下,他们来到广场正中,接受少先队员们的献花和社会各界的致敬。他们虽已是满头华发、步履蹒跚,但坚定的目光和胸前的累累勋章,依然诉说着以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忠诚。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祭悼仪式开始前,市领导参观了陵园上海解放纪念馆内举行的“解放之路——庆祝上海解放60周年档案图片展”。抚今追昔,革命烈士们为解放的奉献牺牲和今日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交相辉映,令参观者感奋不已。   驻沪部队、武警上海市总队、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部分人民团体负责同志与社会各界群众250余人参加了祭悼活动。   祭悼仪式结束后,市领导还参加了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座谈会”,并参观了“城市魂.群英谱——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体展”。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晚报推荐]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祭悼英烈仪式今举行
  • 上海"江南之春"画展回眸三十年历程

    来源:劳动报2009-05-31 03:47
      为庆祝建国60年、上海解放60周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等主题为创作核心的第15届上海“江南之春”画展将于6月1日上午在刘海粟美术馆隆重开幕。用画笔和心灵反映大时代、讴歌广阔的现实生活,上海“江南之春”画展今年迎来创办30年的大喜日子。   “江南之春”通过常年一贯的创作讲评、创作班交流展示等辅导方式,使金山农民画、松江丝网版画、宝山吹朔版画以及青浦水印版画等民间绘画在上海画坛赢得了较好的知名度。画展在原有乡村特色基础上,逐步增加表现都市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题材。样式上,也逐步丰富为以民间绘画为主,以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重彩等百花齐放的格局,印证了画展强盛的生命力。   本届画展得到了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农民书画协会、刘海粟美术馆、宝山区杨行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6月1日至3日的展览将向公众免费展出。展览分“让历史告诉今天———江南之春画展30年回顾展”及“让作品告示明天———江南之春画展作品展示”,从23个文化馆、画乡、画院的580多幅参展作品中精选出的189幅入围作品,集中展示上海群众美术创作的丰硕成果 [全文]
  • 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 满怀信心向未来

    来源:解放日报2009-05-28 08:52
      昨天,是上海解放60周年,上海隆重集会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1900万上海人民,以60年拼搏奋进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告慰为解放上海运筹帷幄、决胜战场的老一辈革命家和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的革命先辈,以勇往直前的昂扬斗志和风发意气,庆祝上海新生一个甲子,更以满怀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心,展望上海更加美好的明天。   60年前上海的解放,为人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也宣告“三座大山”在十里洋场的黑暗统治彻底结束,标志着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获得了新生,上海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上海人民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在60年前百业凋敝、民不聊生的废墟上,建设起了一座正在加快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使上海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展现出壮丽的前景。   抚今追昔,我们深感骄傲,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解放60年的上海,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朝着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迈进。我们面对着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上海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考验,我们更面临着实现新崛起难得的宝贵机遇。我们要充满信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宽广的康庄大道;坚信我们只要坚持和发扬革命战争和改革开放中的那么一股劲,就一定能战胜当前的困难:坚信上海的明天将会更美好、上海的未来将会更灿烂。   我们要坚韧不拔,迎难而上,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坚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以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顽强意志,以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以更大的冲劲、更足的闯劲和更强的韧劲攻坚克难,走向未来。   满怀信心向未来,关键在于我们要始终高举旗帜。60年前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要发展,人民要幸福,上海要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真信、真学、真懂、真用"、作为共同理想来不懈地追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任何时候不含糊、不动摇。我们要坚持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尽力解决民生这个首要问题,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要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在仍在继续的"赶考"中,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向人民、向历史交出满意的、出色的答卷!   辉煌的60年已经载入光辉的史册,更加艰巨繁重的历史使命正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和改革开放中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承先辈多壮志,满怀信心向未来! [全文]
  • 俞正声在纪念上海解放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东方网2009-05-28 08:47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   60年前的今天,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以摧枯拉朽之势歼灭了国民党守军,让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在这场激烈的大规模城市攻坚战中,人民解放军既全歼了敌军,又完整保全并顺利接管了城市,获得了军事和政治上的双重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上海的解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信心,从人力物力上有力地支援了向华南、西南进军,为夺取全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上海的解放,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上海的黑暗统治彻底结束,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为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上海的解放,标志着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获得了新生,从此开启了上海历史的新篇章。   “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这是当年陈毅同志饱含热情写下的诗句。在庆祝上海解放60周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他们以坚定的革命信念、远大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为上海的解放和建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我们不会忘记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功绩,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上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我们不会忘记上海地下党组织长期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为上海的解放和顺利接管做出巨大贡献;我们不会忘记广大工人群众和爱国人士所做出的努力,是他们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奋起,有效保护了大批重要资源,为新上海的生产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和1900万上海人民,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表示深切怀念,向为上海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同志、老战士、老朋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先辈们的革命风范和英名将永远铭记在上海人民心中,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   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告慰先烈们的是,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一代又一代上海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当年旧上海经济瘫痪、民生凋敝的废墟上,已经耸立起一座正在加快建设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别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上海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焕发出勃勃生机。   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活力显著增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从解放初期的3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3698.2亿元。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从半封闭转向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显著提升。经过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解放初,上海仅有公交线路44条,到了2008年底,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已经达到264公里,全市公交线路1058条;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重大突破,2008年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6万标准箱;航空枢纽加快发展。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雏形已基本建立,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集聚辐射作用不断增强。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9%,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4.1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一个较为完备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社会事业体系已经形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达到了比较富裕的小康水平。到2008年底,上海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7万元和1.14万元;市区人均居住面积16.9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促进就业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超过1630万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1.28岁,比解放前提高了40多岁。   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经过6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上海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朝着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尽管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困难,但也为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新的崛起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国务院"两个中心"建设文件的贯彻、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推进、南汇划入浦东、虹桥商务区的建设、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推出,这些既是上海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志在必行、务期必成的重大任务,也是上海在新起点上攀登新高峰的有力抓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先辈的革命精神,牢记历史使命,保持昂扬斗志,为上海实现新崛起再创新业绩。   我们要始终高举旗帜,坚定信念。60年前,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上海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生死考验面前威武不屈、前仆后继,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现在,我们身处和平年代,虽然很少遇到生与死的考验,但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还会很多。我们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运用、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正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做到任何时候不含糊、不动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增强维护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政治责任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我们要坚持牢记宗旨,全心为民。当年,入城部队为了保护上海的城市设施、保证上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宁愿牺牲自己也不用重武器攻击,宁愿露宿街头也决不进入民宅,以"持军整齐,秋毫无犯"的爱民行动,赢得了上海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现在,我们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要继续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下大力气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尤其要到那些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意见多的地方去,真切了解和准确把握群众"盼在何处"、"难为何事"。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们要坚持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发扬先辈们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始终奋勇前行。要解放思想、勇敢创新,不背过去成绩包袱、不受习惯做法束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受现有知识局限、不被地域思维所困,善于以新的眼光去发现问题,以新的思维去审视问题,勇于在一些矛盾交织的深层次问题上进行突破。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特别是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更要有一种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顽强意志,更要有一种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开拓精神,千方百计谋对策、想办法,雷厉风行抓落实、抓推进,以更大的冲劲、闯劲和韧劲攻坚克难。   我们要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在全国解放前夕,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充分估计到,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党所肩负的任务是繁重的、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需要全党同志继续进行艰苦的努力。今天,这场"考试"仍在继续,我们一定继续坚持"两个务必",无论在成绩面前还是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60年的成就令人振奋,但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我们要经常想一想,发展中还有什么问题,工作中还有什么不足,离中央要求还有多远,与国际大都市和兄弟省市还有什么差距,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国看上海。我们必须看到,尽管我们的物质财富大大增加了,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家的财力还很有限;上海虽然是一个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我们必须精打细算,勤俭办事,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使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同志们,朋友们!辉煌的过去已经载入史册,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全文]
  • [晚报推荐]十余张珍贵老照片实录60年前上海解放

    来源:新民晚报2009-05-27 15:38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民网•晚报推荐】(记者 宋宁华  张龙)那一天,他用镜头拍下心头得激动——著名摄影家舒宗侨拍摄上海解放珍贵影像今天首次见诸媒体。   投降的白旗插在沙袋上(1949.5.25江西中路汉口路)来源:新民晚报 苏州河北尚未解放(1949.5.25北京路四川路) 解放军占领旧警察局(1949.5.25福州路江西中路) 国民党军队丢弃的装甲车(1949.5.25成都路) 工人纠察队维持交通(1949.5.25陕西南路淮海中路) 解放军搜索前进(1949.5.25八仙桥) 学生庆祝上海解放(1949.5.25淮海中路茂名路) 欢迎解放军(1949.5.25九江路江西中路)    从陕西南路拍到外滩   在舒老家,记者再次见到了舒老的两位女儿,也正是她们在整理父亲留下的作品时发现了这组珍贵的照片。看到本报正在刊登“上海解放城市记忆”一组报道,主动致电愿意提供给本报,让众多读者能分享这些珍贵的老照片。   这次发现的照片共有10余张,都是1949年5月25日拍摄的。“我记得那天一大早,父亲就兴奋地把我们叫起来,说要到花园给我们拍照。”舒老的女儿舒似茵、舒似槿回忆,那时候,兄弟姐妹大的不过5岁,小的才1岁多。   “父亲背着相机就出门了。从淮海中路陕西南路出发,一路拍到外滩。”后来,舒老的女儿介绍,这组照片只在1989年舒宗侨个人摄影展中部分展出过,从来没有公开见诸媒体。历经“文革”的非常年代,家里被冲击过多次,他却小心地将底片藏起来,使这些老照片在浩劫过后重见天日。    实录上海解放那一刻   记者小心地翻阅这些老照片,看到在这些照片里记录了当时人民群众用各种方式欢庆解放的情景,有些照片则仍可“闻”到浓重的火药味。   在照片中,有工人纠察队在维持秩序;有学生游行队伍举着旗帜庆祝上海解放;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刚刚张贴的布告;有市民群众激动地爬上国民党留下的坦克车欢呼;还有原国民党政府的门前插上白旗……   最让人忍不住捏把汗的是在四川路北京路附近拍摄的一张照片,那时候苏州河北岸尚未解放,街上空荡荡的,照片里拍到的几个人胆战心惊地躲在水泥杆后面。但从照片的拍摄角度却可以看出,舒老当时就站在马路中央!    墓碑上留下和平心愿   “父亲性格坚强,即使在身体最受摧残的动乱年代也从没落过泪,但当造反派抄家抄走了他的相机,他却落泪了,因为那是他最心爱的宝贝。”舒似茵说,当父亲终于“摘帽”可以重新拍照时,他再次燃起了对摄影的热情!舒老70多岁时还爬上栏杆抓拍新闻,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   晚年的舒宗侨心情舒畅,对于过去九死一生的磨难一笑置之。在94岁高龄的时候,舒老安详地离开人世,安葬在福寿园,那里有不少一起工作过的同仁,包括范长江、曹聚仁等。在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当年他文章中的一句话,“希望这次战争(抗日战争)完了之后,全世界能彼此和谐地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理想——民主政治的环境中,奠定世界永久和平的基础。”这是舒老的心愿,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晚报推荐]十余张珍贵老照片实录60年前上海解放
  • [晚报推荐]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红色线路游今天启动

    来源:新民晚报2009-05-27 15:36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民网•晚报推荐】(记者沈敏岚周铭鲁)感恩先烈伟绩,重温红色记忆,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红色经典线路游今天上午在二大会址启动。据悉,市旅游部门将邀请部分参加解放上海战役的指战员官兵和地下组织工作者伉俪实地参观二大会址,并为他们在二大会址这一党的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地方拍摄了婚纱照、便装照、军装照等。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 [晚报推荐]"百名将军颂上海"活动昨在沪举行

    2009-05-27 15:18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民网•晚报推荐】(记者江跃中)为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昨天下午,驻沪三军和武警部队的100多位老将军欢聚一堂,举行“百名将军颂上海”活动。   这次“百名将军颂上海”活动,由中共杨浦区委员会、杨浦区人民政府、百名将军看上海组委会、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上海增爱基金会、上海市现代领导进修学院联合组办。活动策划人和发起者、上海市现代领导进修学院院长徐本利教授告诉记者,这次活动是继此前的“百名将军看上海”“百名将军颂‘八一’”“百名将军颂军旗”“百名将军迎奥运”等百名将军系列活动后,举行的又一次重要活动,都是上海人民不忘历史、崇敬英雄、尊重前辈、继承传统的具体行动,一定能不断转化为建设美好上海的新动力。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 [晚报推荐]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吸引市民4余万

    来源:新民晚报2009-05-27 14:14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民网•晚报推荐】(记者鲁哲)今天,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楼展厅又迎来大批观众。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联、市作协、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和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联合承办的“城市魂·群英谱”——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自25日在这里开展以来,观众络绎不绝。前昨两天,已有4万多观众参观了展览。留言墙上,贴满了观众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两天采访下来,听到最多的一句是:上海,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   两天来,不少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参观。看到苏步青、谢希德的大幅照片,复旦大学的学生会惊喜地欢呼:“我们的老校长!”站在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的展板前,上海大学的学生同样激动。一名上大学生告诉记者,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像校长一样,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80高龄的孙大惠老人昨天站在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陈毅的展板前,眼角湿润了。他曾是陈毅市长的警卫战士。“那时候,我才20岁,我为陈毅市长站岗。”前天,30多位参加过解放上海战役的31军上海兵也相约来到展会。看完展览,他们写下这样一段留言:英雄的人民,光荣的城市,继承和发扬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弘扬了济南第二团的战斗精神,向光荣的上海城敬礼!   一位78岁的市民看了展览后,写下这样一段话:我生于上海,长于上海,工作于上海……我看到上海人才辈出,我看到英雄辈出,我爱新中国,……我爱上海这块土地。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 [晚报推荐]60年前 一条23字消息通过电波震撼人心

    来源:新民晚报2009-05-26 13:38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今日凌晨攻入上海市区,大上海解放了”   【新民网•晚报推荐】“中国人民解放军今日凌晨攻入上海市区,大上海解放了。”23个字的新闻,昨天,87岁高龄的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邹凡扬接受记者采访时,脱口而出,背出60年前的5月25日他写的这篇震惊世人的新闻稿。    解放军进城了   1949年,解放战争在中华大地上由北向南节节推进。5月25日清晨,苏州河以南的大片城区已经解放,苏州河以北地区,国民党的守军还在顽抗。24日,中共地下党成员邹凡扬一夜未眠。他说自己一夜都守在窗口,天蒙蒙亮时,看到国民党的败兵向东逃窜,把枪支弹药随手一丢,有的还把军装脱了。10多分钟后,穿着蓝灰色军装的解放军战士紧贴着沿街房屋搜索前进。    到国民党电台去   邹凡扬奉地下党组织的指示,要通过电台在第一时间播报上海解放的消息。看到解放军来了,他就从永嘉路跑到常熟路住所。那里他有一部汽车,几个地下党成员约好在那里集合。一个同志开着车,把邹凡扬送到位于大西路(今延安西路)7号的国民党电台——上海唯一一家官办电台,功率大、覆盖面广。   在车上,邹凡扬写下了这篇23个字的稿子。进入电台后,找到和地下党有联系的电台代理台长,要他中止播音,改播他写的上海解放的新闻和《解放军入城布告》。国民党电台播音员施燕声被临时指派来播报新闻。随后由中共上海地下党派来的3位青年钱乃立、陈奇和徐炜也赶到了电台。因为当时没有录音设备,几个人就轮流着一遍遍播出上海解放的消息。    消息传遍每个角落   从电台听到上海解放的消息,在家中躲避战火的老百姓陆续走上大街,和解放军汇合,迎接上海的解放。上海解放的消息传遍了广播电台的电波所能覆盖的区域,在上海的外国通讯社迅速地把这一新闻转发到世界各地。   两天后,5月27日的晚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呼号第一次从收音机里响起。不久,由新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作词的《新四军军歌》的旋律被确定为电台的前奏曲,直到今天。上海广播60年迅速壮大   在解放上海的隆隆炮声中开始传送,60年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已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广播媒体。2002年7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整合,形成了“广播新闻、广播文艺两个中心,第一财经、五星体育等专业频率并驾齐驱”的新布局,平均日总播出时间达到227小时。   本报记者鲁哲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 俞正声出席《解放日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并讲话

    来源:东方网2009-05-26 11:45
    俞正声等市领导参观《解放日报》报史陈列展时,饶有兴趣地观看电子报演示。 5月25日,社会各界参加《解放日报》60周年座谈会。   60年前,伴随着上海解放的号角,《解放日报》正式创刊。六十年风雨历程,六十年春华秋实。昨天,纪念《解放日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希望《解放日报》以及上海的新闻单位,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努力为推进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发来贺信、贺词。张惠新、王晨、沈德咏、杨洁篪、柳斌杰、李东东、金炳华、赵启正、田聪明等领导也发来贺信。   俞正声在讲话时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解放日报》表示热烈祝贺,向多年来辛勤工作的几代“解放报人”表示崇高敬意。他说,《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上海市委的机关报,长期以来坚持与党和人民的事业休戚与共,与伟大的时代共同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热情讴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发挥了党报应有的作用。   俞正声指出,要始终高举旗帜,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发挥舆论宣传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积极抢占舆论制高点。要坚持“三贴近”,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深入到火热生活中去,深入到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中去,大力宣传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广大干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激励和鼓舞全市干部群众的信心斗志,为实现“四个确保”作出贡献。   俞正声指出,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要继续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努力形成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出得了精品的发展环境,积极做强做大报业集团。要发扬优良传统,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昨天的展览中心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各界人士、新老报人聚集在一起,共叙《解放日报》走过的辉煌历程。   上海市领导刘云耕、冯国勤、殷一璀、钱景林,全国人大常委龚学平、全国政协常委蒋以任等出席座谈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宋超宣读了中央和有关方面领导的贺信、贺词。   杨浦区委书记陈安杰,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管彤贤,市人大代表柏万青,解放日报原党委书记、总编辑王维,解放日报国内部副主任、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干部谭新政在座谈会上发言。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主持座谈会,解放日报党委书记、总编辑裘新作主题发言。   会前,市领导观看了《解放日报》报史陈列展。 [全文]
    俞正声出席《解放日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并讲话
  • 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火爆开展 首日1.6万人参观

    来源:青年报2009-05-26 04:03
      昨天上午,“城市魂·群英谱———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在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楼展厅向公众免费开放。还未开展,展馆外广场就已人头攒动,市民们竞相前来一睹上海英雄。据主办方表示,首日前来参观的市民人数高达1.6万人,留言簿中写上了200条市民心灵的感悟。    【大学生】希望继承“上海魂”   在昨天上午的展览中不少大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前来观展,他们手举鲜艳党校旗帜,成为展会现场的亮点。与同时前来参观的上海老一辈们相比,这些年轻的面孔正是上海新的希望。而对大学生来说,在展览中能看到太多熟悉的名字,有些人曾经在他们学校当过老师,甚至做过校长。而沈翠英、金晶、姚明、刘翔这些极具时代特色的名字也出现在了展览中,很贴近现在的生活,他们在80后大学生们心中的英雄形象更是不可磨灭。   交大学生小张在著名爱国侨领董寅初的画像前站了好久,还要求同学一定要给他在画像前拍照留念。小张告诉记者,董寅初先生就是在交大毕业的,既是他的老校友也是他的精神榜样。“我们是党校组织前来学习的,没想到一进展区看到的就是我的校友,真是很有亲切感。”而在一旁的上海大学学生小黄指着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的大幅相片兴奋地对一旁的同学说,“看!这是我们大学的校长!”他对记者说,看到自己在读大学的校长成为上海城市之魂,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他激动地说,“我也希望毕业后能像我们的校长一样为上海作出巨大的贡献!”   复旦大学中文系女生小婕表示,自己对金晶的印象最深。“当时在电视中看到她面对“藏独”分子突如其来的野蛮袭击,她毫不畏惧,用柔弱的身躯捍卫了奥林匹克火炬的尊严,让我非常感动,虽然她身有残疾,但这并不能妨碍她成为英雄。看着金晶的这个奥运火炬,我感觉同为80后,我们应该像她那样,在2010年积极参与世博公益行动,为迎接世博会的胜利召开尽心尽责。”   记者看到,在展览留言簿中,大学生们写上了他们观展后的人生感悟。一位交大学生在留言簿上写道:“先辈们用他们的人生谱写了上海60年的辉煌,我们要用自己的未来铸就上海灿烂的明天。”大学生们纷纷表示,本次展览中都是为上海这座城市发展作过很大贡献的人,代表了不同时代的精神,每个人的故事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署名“上大2008研孙焕翔”的参观者在留言墙上写道:“80后的我们,就要从前辈手中接过建设祖国的重担。40年后的祖国,百年华诞,定会在祖国丰碑上、上海丰碑上刻上我们的名字。”    【老兵】年轻一代再接再厉   60年前参加过上海解放战争的老兵庄秋珊昨天早上6点钟就与战友们早早赶到了展览中心等待,在看完展览后,代表参加解放上海三十一军全体上海兵留下这样一段令人动容的话:“英雄的人民,光荣的城市,继承和发扬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弘扬了济南第二团的战斗精神,向光荣的上海城敬礼!”庄老告诉记者,他是三野第九兵团31军的战士,参与了解放上海的战役。“我们从济南一直打到上海,我参与了浦东高桥的激烈战斗。今天我同30多个当时的战友一起自发组织来看这个展览,看到了这些老照片,勾起了自己对往昔的回忆。”70多岁的郑海清是庄秋珊的老战友,他在留言簿上写道:“光照四方,魂传千秋。”他说:“这次的展览涵盖的人物很齐全,老中青各个领域都有。”   庄秋珊昨天也通过本报寄语当代青年人:“为了上海的解放我们流过血流过泪,现在看到形势一片大好,我希望年轻一代要铭记这些为上海付出过的英雄前辈,勇挑大梁,接过建设祖国的重担再接再厉!为世博为社会作出贡献!” [全文]
  • 新民网直播车“重走解放路” 92岁老营长重回月浦

    来源:新民网2009-05-25 19:15
         “重走解放路”92岁老营长再回旧战场新民网徐迪翰制作 “重走解放路”92岁老营长再回旧战场新民网薛骁翔摄   【新民网·独家报道】宝山月浦镇,曾是解放上海战斗打得最激烈的主战场之一。6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87师253团二营营长陈博作为代营长,曾在宝山月浦镇浴血奋战过。60年后,92岁的陈博老人与新民网直播车一起,重走当年他和战友们战斗过的地方。在开车去月浦镇的路上,陈老一直看着车窗外的景色喃喃自语:“变化太大了,太大了。”   5月25日上午10时许,新民网一行来到曾为月浦攻坚战主战场的行中中学内,60年前曾在此战斗过的陈博老先生与从另一角度接触这一历史事件的钱华生老先生一起接受了新民网专访。   当时,钱华生老先生13岁,被国民党军队逼迫在月浦镇修建暗堡。当时,陈博老先生32岁,部队到达月浦即遭伏击,吃尽了碉堡暗枪的苦头。在访谈中,两人各自回忆当时的点滴往事,虽然角度不同,但最终达成的看法却相当统一——当年在月浦镇的这场战斗,打得异常艰难,异常沉重,异常血腥。   60年过去了,当年寸土必争的战略高地,如今已经成为一所学校。两位老人与新民网记者到达时,学生们正在准备升国旗做早操,他们可能不知道,半个世纪前,眼前的老人曾在这片土地上流血、战斗,为创造一个新社会而奋斗。(新民网记者萧君玮) [全文]
    新民网直播车“重走解放路” 92岁老营长重回月浦
  • [晚报推荐]新民晚报老报人回忆60年前的今天

    来源:新民晚报2009-05-25 15:33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报老报人回忆60年前的今天“春燕报春第一声”——   “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天记录下来”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五日的《新民报·晚刊》一版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五日的《新民报·晚刊》二版   【新民网•晚报推荐】“东方第一大都市的上海,今晨二时正式解放!”1949年5月25日,第一份刊登上海解放消息的报纸从圆明园路50号走向千家万户。它如同一只报春的燕子,在枪林弹雨中率先将人民胜利的消息传递给百万市民。它,便是60年前的新民晚报——新民报·晚刊。   最早报道上海解放   翻开1949年5月25日的新民报·晚刊,总共两版,一版头条大标题十分醒目——解放军布告安民,引题“约法八章必须遵守”,副题“沪市府警局均已接管”。   主要内容如下——   本报讯人民解放军,今晨已分别派人接管上海市政府、市警察局等机构,并劝各机构工作人员,继续工作,听候命令。   本报讯人民解放军今晨解放上海后,今午由毛主席、朱总司令会衔张贴布告,内容如下:1、保护全体人民生命财产。2、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3、没收官僚资本。4、保护公私学校,医院及文化机关。5、除战犯外,不逮捕停止抵抗之公务员。6、游兵散勇,应向人民解放军报到。7、现行减租减息,后行没收土地。8、保护外侨之生命财产安全。   一版下面是消息《解放军通过中区,向虹口区推进中》。左上角还有一篇署名文章《解放军在大城市》。   第二版头条是特写《解放后的街头》,另有《人民冒弹雨争看解放军》《市政府档案无恙,正式接管有待》《职工的吼声》等多篇相关报道。   这些报道均是记者当天上午和中午抢发的新闻,时效性极强,既有重大新闻,又有街头见闻。新民报晚刊的独家报道,被誉为“春燕报春第一声”,因为它是当天唯一一份报道上海解放消息的报纸。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两天后的5月27日创刊。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page]]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冒着子弹抢回新闻   5月24日,上海仍在国民党统治下。仅隔一天,新民报·晚刊的“光明版面”是怎么诞生的呢?记者日前访问了本报原副总编辑张林岚和老记者张之江。   张林岚先生早在1945年就进入重庆新民报,1947年来到上海的新民报,笔名“一张”,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后任副总编辑。   60年前的往事,在张先生脑海中依然清晰。他说,上海就要迎来曙光,早就盼着这一天到来的记者、编辑们热血沸腾:“我们不能上前线,但也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报纸一天都不能停!”为了这一天,大家早早开始准备,《解放军在大城市》一文就是从北平的报纸上选载的。   5月24日晚,枪声不断,张林岚一夜未眠,次日凌晨听到新华社的广播,知道上海解放了。编辑部要求,能到报社的记者都来,把街头见闻写下来。当时的采访部副主任唐海安排记者分头采访。25日上午,报社全部十一二位记者都到了,大家兴奋地交流着路上看到的解放军入城情景并分头写稿。“报社同仁都有一个想法:上海解放,是最大的新闻。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天记录下来!”张林岚说。   现年91岁高龄的张之江先生,是当年上海的名记者。他回忆起60年前的那次采访,心情十分激动。25日,上海的老百姓一早就看到进城的解放军战士都睡在马路上,他们很是心疼,忙着送吃的、递毛巾,可战士们只是憨厚地笑,都不肯接受。部队一位指导员解释: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有严格的纪律……市民们赞叹: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好的军队!   这些动人场面和对话,张之江都一一记录了下来。他回忆道:“我一路采访,走到南京路四川路口,听到苏州河北面还在打枪,子弹打到这边惠罗公司门前柱子上,我就靠着柱子躲一下,见不打枪了又往前跑,一步步移到圆明园路报馆。不一会儿,在外采访的记者周光楣、李仲源也回来了。”   周光楣就是采写一版头条《解放军布告安民》的女记者,当年是有名的时政记者,已于两年多前离世。据老同志回忆,那天,周光楣一早赶到市政府采访,目睹了代理市长赵祖康将大印交给解放军代表的历史性场景。她设法在第一时间拿到了解放军即将发出的布告。要回报社必须经过四川路北京路口,一路上,她和张之江一样,边跑边躲子弹。更惊险的是,她还亲眼看到前面一个行人中弹倒下,冒着生命危险抢回了重要新闻!   当天报纸争抢一空   张林岚当时任二版编辑,他将记者们的见闻综合为一篇1000字的特写《解放后的街头》,文中这样描写道:“大世界的十字路口,汇集了千万的人群……安详而又激动地迎接解放的日子。有的人与战士们攀谈,有的在讨论战士们手中的美式武器……爱多亚路四川路口德士古公司门口有工人贴的标语‘毛主席万岁’‘解放军万岁’‘解放大上海万岁’……”   然而,这些稿件的刊发并不顺利。1947年,新民报和文汇报、联合报曾一同被国民党当局关闭。经多方争取,两个月后,当局终于同意新民报恢复出版,但派了两个特务到报社当记者,还安插了一个人来当总编辑。   张之江说:“我把写好的稿件交给当时的总编辑,他居然把稿件中‘上海市民盼上海解放,兴高采烈迎接解放军’这部分删去。排字房工人胡林根是中共地下党员,他拿着稿件跑到总编辑面前质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张之江写了南京路上的事实,你怎么可以这样删改稿子?在排字工人的支持下,我稿子的主要内容保留下来了。”   当天下午,一份份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民报·晚刊从印刷机上吐出。为了第一时间让市民知道上海解放的消息,所有的编辑、记者都来到街上卖报。尽管因物价飞涨,一份报纸要卖到90万金圆券,但那天的报纸,很快被争抢一空。   记者仔细阅读了那一天的报纸,《解放后的街头》这篇特写是这样结尾的:“五月二十五日,是大上海的一个伟大的节日。”   “能够在这样的时刻,把这一页历史写下来,不是很有意义吗?”88岁的张林岚老先生眼睛里现出了光彩。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晚报推荐]新民晚报老报人回忆60年前的今天
  • 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明起开放 新民网提前探营

    来源:新民网2009-05-24 17:04
    新民网记者提前探营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视频制作:萧君玮   【新民网•独家报道】为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城市魂•群英谱——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将于5月25日(周一)至6月3日(周三)向公众免费开放。目前布展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新民网记者5月24日下午来到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楼展厅提前探营。   此次展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文联、上海市作协、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联合承办,将集中展示上海解放60年来为上海的建设和改革大业做出重要贡献、为上海人民所深深铭记的60个典型人物及2个典型群体的事迹和风采,再现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上海城市魂脉。   新民网记者在布展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抓紧铺地毯、布置展板、准备展品,展品中不乏刘翔的跑鞋和奥运领奖服、姚明的篮球等实物。十多位讲解员也在反复背诵着讲解词。   248万多网友参与评选“60+2”浓缩上海城市精神   广泛的群众参与是此次展览一大特色。在本市各行各业推选的初选名单基础上,自4月1日起进行了为期10天的网上公示评选,得到广大网民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响应,248万多网民参与了网上评选投票。同时,沪上相关专家学者在此基础上评选产生了由60名个人和2个集体组成的“群英谱”,展现上海解放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战线的风采。   主办方表示,整个投票、评选过程也是广大市民走近典型、理解典型、学习典型的过程。许多参与者还通过推荐新人选、网上留言等方式对本次活动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多种手段展现人物事迹预约前4天参观者已逾4.5万人   新民网记者今天在上海展览中心了解到,“城市魂•群英谱——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分为“爱国奉献服务人民”、“爱岗敬业追求卓越”、“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城市丰碑风范长存”4部分。整个展览面积约1300平方米,通过380多幅珍贵照片和档案史料、数十件实物展品,以及模型、实景、视频等多种手段,生动展现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据主办方介绍,“城市魂•群英谱——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未展先热,广大市民争相预约,许多单位纷纷致电要求组团参观。目前,预约登记前4天参观的观众已超过4.5万人。(新民网记者杨扬萧君玮) [全文]
  • [晚报推荐]上海解放60周年:记“交接市长”赵祖康

    来源:新民晚报2009-05-23 15:25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把上海完整地交给新中国———“交接市长”赵祖康一生无悔   【新民网•独家报道】“作为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1949年5月这个伟大的转折点上,他以极大的勇气,承担起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把上海完整地交给新中国。”   现任市政府参事赵国通的父亲赵祖康,曾担任旧中国最后一任国民政府的上海市长。解放后,他又担任过新中国上海市的五届副市长,这在中国现代史上绝无仅有。昨天,赵国通向记者娓娓讲述了父亲作为“交接市长”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一个意外的电话   1949年5月24日,国民党军队已往苏州河以北撤退,解放军兵临城下,上海解放指日可待。   “凌晨1时,长乐路516弄庆祥里7号突然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携两个女儿借住在大学校友家中的父亲,接到了一个令他非常意外的电话,是国民党政府上海市长陈良让当时的社会局长陈宝泰打来的,让他马上过去。”   赵国通告诉记者,父亲去了才知道,陈良想让他代理市长,“父亲想推辞,但最后还是答应了,让他作出这个决定的最关键因素,是他想尽力让上海的市政设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少受破坏。”   赵祖康第一个以“代理市长”身份打出的办公电话,是给代理警察局长陆大公的。“我是代理市长赵祖康,把武器弹药都锁起来,维护好社会秩序。”   一片欢乐的海洋   5月24日深夜,解放军发起进攻,从徐家汇攻入市中心,赵祖康立即命令在市政府和警察局大楼升白旗,向人民解放军投降,同时让警察尽快释放被关押的进步学生,不得与解放军发生冲突,强调警察只有维持社会治安的职责。   “这其间,父亲不但忙于抢修道路、恢复公交、拜见中共接收代表、厂店银行复业等各种工作,还与解放军军事联络员会晤,参与劝说苏州河北岸国民党军残部放下武器。”   赵国通告诉记者,经过父亲3个多小时紧张反复的劝说,在四川路邮电大厦内的200多名国民党官兵缴械投降。接着,父亲又协助解放军与各方面联系,相继说服河滨大楼、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内的国民党残余部队放下武器。   27日,解放军浩浩荡荡进入苏州河北面,宣告上海解放的军事行动完全结束。赵国通至今还记得父亲曾这样形容当天的申城:“全市人民一片欢腾,整个上海成了兴奋欢乐的海洋。”   一次郑重的谈话   1949年5月28日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3时,赵祖康和陈毅在汉口路原国民政府大楼那间80来平方米的旧市长办公室举行了国共上海市政府移交仪式。赵国通曾查阅过档案,记下了陈毅和父亲的对话:   “你是国民党上海市代理市长赵祖康?”   “是。”   “共产党上海市军管会的命令你执行得怎么样?”   “条条照办了。”   “资产、档案呢?”   “完全无损,请一一查点。”   严肃地问过上面的话后,陈毅站起来,向赵祖康伸出了自己的手。   父亲曾告诉赵国通,移交仪式和陈毅市长讲话结束后,陈毅与父亲作了一次单独谈话,诚恳地邀请他发挥专业特长,在新上海人民政府中担任工务局局长一职。为打消赵祖康的顾虑,陈毅对他说:“赵先生,我们是一定能很好合作的。”   “父亲告诉我,这句话在他一生中的许多重要时刻都起过作用,帮他作出了选择。历史证明,这样的选择对了。” [[page]]   一幅宏伟的蓝图   赵祖康历任上海市工务局局长、市建委副主任、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副主任等职,为上海的市政建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作为市政建设专家,同时又是上海市领导,赵祖康不仅提出了城市发展的许多重要指导思想,还直接参与新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研究制定。“现在的中山环路、人民大道、曹杨新村、西郊公园、人民公园等,都有父亲参与设计。”   赵国通告诉记者,早在1946年,父亲就完成了《大上海区域计划总图草案》和《上海市土地使用及公路系统计划总图草案》,提出在黄浦江建设越江交通工程,沟通浦东和浦西。但在腐败的国民党政府统治下,这个设想一直没能实现,几十年后才付诸实施。   上世纪80年代,赵祖康提出,必须从上海作为国际重要港口城市、工商基地和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的战略角度来领会城市总体规划的意义。他还提出,上海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必须“照顾到整个长江三角洲,使之协调配合”。   “1984年国务院批准了上海的总体规划,父亲的设想,也随着上海的发展一步步成为了现实。”   一腔殷切的期盼   岁月荏苒,60年上海飞速发展,当年的孩童也已年近古稀。但赵国通从来未忘记父亲的教诲。   “1990年我50岁生日,父亲在华东医院给我写了八个字:通达事理,国家栋梁。”赵国通告诉记者,这是他名字的由来,也是父亲最殷切的期盼。多年来,赵国通一直在努力。   2001年,赵国通担任上海市政府参事,至今已有9年。此外,他还担任过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他自封了两个绰号,一是“赵通风”,二是“赵两轮”,都来自他的提案。“赵通风”说的通风环保、改进农民工工作环境,“赵两轮”说的是节约能源、提倡保护骑自行车上路权。   父亲曾说过,当年,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把社会各界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这才迎来了上海的解放,这不仅是军事上的伟大胜利,更是政治上的伟大胜利。对于这一点,赵国通感触尤深。   “我是一个说话很直的人,有时甚至很尖锐,但这么多年来,党一直对我很宽容,很理解,在市政府参事中,90%是非中共人士,大家都敢议敢言,我认为,这是统一战线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荣辱与共,肝胆相照,一如既往。”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 纪念上海人民广播60周年 老广播人口述历史项目成果

    来源:解放日报2009-05-23 04:10
      2009年,上海人民广播走过了60个春秋。作为纪念上海人民广播6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广播人口述历史项目成果发布会暨广播媒资管理系统开通仪式,昨天下午在本市广播大厦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龚学平发来贺信。   “纪念上海人民广播60周年:老广播人口述历史”项目,共完成了对42位上海老广播人的采访拍摄工作,形成录像带39盘、DVD视频光盘35盘、音频光盘34盘、图片资料32盘,采访拍摄总时长超过65个小时。“SMG广播媒资管理系统”将实现广播内容资源的多渠道、高质量采集、收录、筛选,针对广播的播出节目、制作素材建立起“存储、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 [全文]
  • [晚报推荐]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下周起免费开放

    来源:新民晚报2009-05-22 14:02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群英谱写城市魂   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下周起免费开放   【新民网·晚报推荐】(记者鲁哲)为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城市魂·群英谱——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将于5月25日至6月3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向公众免费开放。   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入选名单通过网上公示和专家评选产生。在初选名单基础上,主办方在东方网进行了为期10天的网上公示评选,共有248万网民参与了网上评选投票,并同时多方征询本市各方面专家学者意见,最终产生由60名个人和2个集体组成的展现上海解放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战线、不同风采的“群英谱”。   “城市魂·群英谱——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分为“爱国奉献,服务人民”、“爱岗奉献,追求卓越”、“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城市丰碑,风范长存”等四个部分。整个展览面积约1300平方米,通过300多幅珍贵照片和档案史料、数十件实物展品,以及动态模型、实景、视频等多种手段,生动展现了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展览时间:5月25日(周一)至6月3日(周三),上午9时至下午4时   展览地址: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楼展厅(延安中路1000号)   预约电话:22162216-66122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 [晚报推荐]永安地下党总支书记宗鳌春回忆60年前

    来源:新民晚报2009-05-22 13:33
      天亮时永安楼顶挂上第一面红旗   ——当年永安公司地下党总支书记宗鳌春回忆60年前的一幕   1949年5月,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饮马长江、飞渡天堑、节节胜利,上海马上便要迎来黎明的曙光。热切盼望解放的上海地下党员在黎明前的一刻——5月25日凌晨,勇敢地在永安公司楼顶挂起了第一面红旗。   昨天,经历过当年这一历史事件的宗鳌春向记者讲述60年前这惊心动魄的一刻。   迎接解放   宗老今年84岁,依然精神矍铄,说话思维清晰,只是因为年迈,手有些发抖,写字不太利索了。   1949年,宗鳌春24岁,担任永安公司地下党的党总支书记。   5月24日晚,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入上海市。“党支部的几名党员一商量,该用什么来迎接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呢?有人提议,在公司的最高点挂面红旗吧,那是胜利的标志啊!”宗老回忆。   第二天凌晨,大家都怀着急切的心情,不时地向窗外张望。突然,有人惊喜地叫了起来:“解放军来了!”大伙一拥而上,挤到窗口。地下党领导迅速与解放军接上了关系。一股难以遏制的喜悦心情,使大家欢呼起来。   几个青年党员说:快升红旗!大伙一致称好。有人从一面大彩旗上裁出一面1米多长的红旗。“上绮云阁去,那是永安的最高点!”   红旗飘扬   记者来到如今永安百货的顶楼,只见一个欧罗巴风格的塔楼上,竖立着旗杆,便是当年的挂红旗处了。   “挂红旗时还有一段小插曲。”宗老先生说,当时有4名青年党员去挂旗,他们是雷于斌、黄明德、乐俊炎、唐仁。4人爬上塔楼,准备把旗挂到旗杆的钩子上,但爬上去后却发现钩子掉了,上面窄小的空间根本站不住人。这时,苏州河北岸的国民党部队还在顽固挣扎,战斗激烈地进行着,枪声哒哒,子弹横飞。苏州河对面残敌在高楼里随时可能打冷枪。   但年轻的党员们没有被吓倒。有人想出办法,找根消防皮带来!乐俊炎趁着机枪声刚停,用皮带将自己和旗杆绑在一起,腾出两手,使劲将绳子系在旗杆顶端,南京路上飘扬起了第一面鲜艳的红旗!   行业龙头   “不仅是迎接解放,之后的永安几经改革,也依然走在时代的前沿。”如今的永安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雨林介绍,90余年来,永安百货始终是上海乃至全国百货行业的龙头和坐标。   ■1956年,成为全国百货业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   ■1966年,改名为国营东方红百货商店,正式挂上了国营的牌子。   ■1969年,更名为上海市第十百货商店。   ■1988年,商店在完成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停业装修后,改名为上海华联商厦重新开业,“穿在华联”,闻名全国。   ■1992年,商厦正式获批成为股份制公司,成为全国百货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2005年,商厦全面恢复永安大楼古典式建筑的历史原貌,并翻牌为永安百货。   现在,永安百货属于全国最大的商业集团——百联集团,共有职工近600人,去年营业额近6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10倍。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今天,上海商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永安百货这一“百年经典”,正书写着更加崭新的篇章!(本报记者宋宁华) [全文]
  • [晚报推荐]访“解放上海纪念”老照片主人公胡宝云

    来源:新民晚报2009-05-21 13:46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同的照片,一张已经斑驳,一张仍旧崭新。新民网萧君玮摄   拍照是为了留住上海战役胜利那一刻   ――访“解放上海纪念”老照片主人公之一、“战斗模范”胡宝云   【新民网·晚报推荐】“1949年解放上海纪念”照片上的主人公之一胡宝云,在时隔60年后,又见到了保存在战友李伟新那里的一张完全相同的照片。“当初拍这张纪念照片,就是为了留住解放上海战役胜利的那一刻。你们把它登在报纸上,寻找解放上海的战士,让我感动啊!”   昨天下午,记者在位于上海警备区第五干休所小区里的胡宝云家探访时,老人兴奋地取出他珍藏的照片。“啊,一模一样,确实是同一张照片。”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王毅边看边点头。他手里那张登在本报上的照片,和胡宝云手里的照片,1949年同时“诞生”,之后各奔东西,60年后的今天又“相聚”。这令枪林弹雨中走来的“战斗模范”感慨万千!   连续十多天打胜仗   1947年2月入伍的胡宝云是河北人,今年已经80岁了。说起打仗的事,胡宝云对上海战役印象最深。   “当年打上海难度大,意义也大,所以我们早就摩拳擦掌,要在战斗中一展身手。”当时担任二排排长的胡宝云回忆说,他所在的部队原33军98师294团,是在1949年5月14日左右进入打上海的外围阵地的,从杨行层层突破,一直打到吴淞口区域,仗打得很激烈,却是打一仗胜一仗,连续打了十多天,最终胜利完成了解放上海的战斗任务。   “我难过的,是排里的一位叫张玉文的战士,眼看上海要解放了,他却牺牲在了杨行的战场上。他是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头部献身的,20岁还不到。”胡宝云告诉记者,上海战役我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总共牺牲了8000多名官兵。   拍张照片“留住胜利”   在“战上海”的十多天里,为了打好仗,胡宝云他们睡不了睡不好,吃不香吃不饱,生活特别艰苦。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   “我们都很喜欢上海这座城市,想到自己曾为她的解放付出过许多,就感到满足、开心。胜利来之不易,我打算用拍照片的形式作个纪念,留住生命中的这个重要胜利时刻”。   胡宝云指着手中的照片说,当时部队驻扎在老城厢小南门救火会附近,排里的战士李伟新对他的提议表示赞同。于是,两人利用一个星期天,去旁边的一家小照相馆,拍下了这张纪念照片,两人各印了一张。   “李伟新比我小2岁,读过书,有文化,经常教我认字,补习文化,我也向他传授打仗的经验等,我们是一对好战友。但没几天,连领导就让我通知小李,上级要调他去其他部队工作。走的那天,我送他到驻地门口,挥挥手,就告别了,但因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个部队,所以这一别就是60年啊!其间我再也没有看到过他,也没有得到过有关他的任何消息,真是非常想念他……他今年也有78岁了。”   “战斗模范”继续奉献   1950年,胡宝云由于在上海战役、蚌埠阻击战、淮海战役和秋季大练兵等战斗、练兵中表现勇敢顽强,善打硬仗,被上级授予“战斗模范”的称号,他还先后荣立过一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等。   部队后来留在了上海,胡宝云继续为保卫和建设这座城市作奉献。1955年,他被授予上尉军衔,后来又晋升大尉军衔。   在上海公安边防部队任职的16年里,胡宝云忠于职守,深受好评。1979年,组织上派他去筹建上海警备区第二干休所,他先后任所长、政委等职,干到1984年离休。   “昨天下午5时不到,13岁的小孙女打来电话说,爷爷的照片登在今天的新民晚报上了,我一开始不相信,看到后我一下激动起来,血压升高到170,昨天晚上觉也睡不着。社会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同志啊,我感谢王毅同志收藏照片,也希望能够尽快找到李伟新战友,把这张珍贵的照片送还给他。”   本报记者江跃中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晚报推荐]访“解放上海纪念”老照片主人公胡宝云

2010新民晚报"夏令热线"    

7月17日,由本报与市建交委联合主办的第18届“夏令热线”正式开通。 [详细]

政府资讯

市政府
我想看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