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_新民网卫星直播车重走解放路 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_专题_上海_新民网_为民分忧 与民同乐

首页

数字报纸

评论

视频

新民e会

房产

资讯

购物

汽车

晚报科教

上海慈善基金会官方论坛

手机新民网

法院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上海 > 专题 > 新民网卫星直播车重走解放路 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 > 专访

 新闻列表页
1
  • 25日10时直播老战士重返上海解放重要战役旧地

    来源:新民网2009-05-24 18:38
              月浦镇位于宝山区的东北部资料图   【新民网•预告】5月25日10时,新民网卫星直播车将开至宝山区月浦镇,载着老战士陈博重返上海解放重要战役月浦攻坚战旧地,党史专家年士萍将随车担任直播嘉宾,畅谈60年前上海解放的历程以及60年后的城市变迁。   陈博是1949年5月参加月浦攻坚战的老战士,时任解放军三野87师259团2营营长。他将参与25日新民网全程直播,向网友讲述60年前发生在上海解放战场上的故事。(新民网记者杨扬)   背景资料:1949年5月13日凌晨,解放上海战役在月浦打响第一枪。作为解放上海战役的重要标志,2002年5月,宝山区月浦镇人民政府在月浦公园兴建了纪念碑。   1949年5月13日凌晨,我解放军第29军87师253团奉命向月浦发起攻击,经过两昼夜鏖战,于15日拂晓攻占月浦街区。并固守阵地近l0天。23日,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一举攻占月浦东南高地,打开了通往吴淞口的大门,为上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战,259团团长胡文杰、253团政治处主任王里等近两千名指战员壮烈牺牲。(资料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全文]
    25日10时直播老战士重返上海解放重要战役旧地
  • 25日10时直播老战士重返上海解放重要战役旧地

    来源:新民网2009-05-24 18:38
              月浦镇位于宝山区的东北部资料图   【新民网•预告】5月25日10时,新民网卫星直播车将开至宝山区月浦镇,载着老战士陈博重返上海解放重要战役月浦攻坚战旧地,党史专家年士萍将随车担任直播嘉宾,畅谈60年前上海解放的历程以及60年后的城市变迁。   陈博是1949年5月参加月浦攻坚战的老战士,时任解放军三野87师259团2营营长。他将参与25日新民网全程直播,向网友讲述60年前发生在上海解放战场上的故事。(新民网记者杨扬)   背景资料:1949年5月13日凌晨,解放上海战役在月浦打响第一枪。作为解放上海战役的重要标志,2002年5月,宝山区月浦镇人民政府在月浦公园兴建了纪念碑。   1949年5月13日凌晨,我解放军第29军87师253团奉命向月浦发起攻击,经过两昼夜鏖战,于15日拂晓攻占月浦街区。并固守阵地近l0天。23日,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一举攻占月浦东南高地,打开了通往吴淞口的大门,为上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战,259团团长胡文杰、253团政治处主任王里等近两千名指战员壮烈牺牲。(资料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全文]
    25日10时直播老战士重返上海解放重要战役旧地
  • 25日10时直播老战士重返上海解放重要战役旧地

    来源:新民网2009-05-24 18:38
              月浦镇位于宝山区的东北部资料图   【新民网•预告】5月25日10时,新民网卫星直播车将开至宝山区月浦镇,载着老战士陈博重返上海解放重要战役月浦攻坚战旧地,党史专家年士萍将随车担任直播嘉宾,畅谈60年前上海解放的历程以及60年后的城市变迁。   陈博是1949年5月参加月浦攻坚战的老战士,时任解放军三野87师259团2营营长。他将参与25日新民网全程直播,向网友讲述60年前发生在上海解放战场上的故事。(新民网记者杨扬)   背景资料:1949年5月13日凌晨,解放上海战役在月浦打响第一枪。作为解放上海战役的重要标志,2002年5月,宝山区月浦镇人民政府在月浦公园兴建了纪念碑。   1949年5月13日凌晨,我解放军第29军87师253团奉命向月浦发起攻击,经过两昼夜鏖战,于15日拂晓攻占月浦街区。并固守阵地近l0天。23日,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一举攻占月浦东南高地,打开了通往吴淞口的大门,为上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战,259团团长胡文杰、253团政治处主任王里等近两千名指战员壮烈牺牲。(资料来源: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网站) [全文]
    25日10时直播老战士重返上海解放重要战役旧地
  • 60年代“红领巾”追忆赵超构

    来源:新民网2009-05-26 14:20
        【新民网·独家报道】今年是上海解放60周年,60年来,有许多为上海建设和改革大业做出重要贡献、为上海人民所深深铭记的平凡人物,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唯有通过一些侧面的采访展现他们对上海城市精神的影响。   我国杰出新闻工作者著名杂文家,也是新民晚报老社长赵超构先生,1992年已经辞世。但是他在45年前的一篇短小报道却影响了一个上海市民的世界观。5月26日,“60年代的红领巾”、华东医院原财务处处长袁如澜女士接受了新民网记者的采访。   1964年8月5日,新民晚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社会新闻《切莫当她孩子气》,赵超构亲自撰写“未晚谈”《有理教太公》评论主人公“红领巾”拥有“爱护公共财物、爱护集体利益的品德”“奋勇向前,表现新一代勃勃生气”。原来主人公和她的外婆在公园划船,一条鱼跳上来,给外婆带回家去。“红领巾”觉得这是国家财产,于是写信给公园,附上2角钱零用钱,“不能让国家财产受任何一点小损失”。   新闻中的这位“红领巾”袁如澜如今已经快要退休。赵超构先生45年前的这篇评论影响了袁如澜的世界观。她说:“当时的那个年代我们都要学习雷锋,所以对我来说那件事情是一件小事,但是赵老的文章鼓励了我,坚定了我的信念,后来我一直从事财务工作,在我的工作中我一直坚守着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信念”。   袁如澜也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她回忆,赵超构先生等老一辈报人用他们的责任心和文笔,为青少年的成长做出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是我们现在的青少年从媒体上能够获得的有效信息和引导不像我们以前那个时代,希望现在的媒体能够像老报人一样多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袁如澜说。(新民网记者易蓉)   [全文]
  • [晚报推荐]新民晚报老报人回忆60年前的今天

    来源:新民晚报2009-05-25 15:33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报老报人回忆60年前的今天“春燕报春第一声”——   “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天记录下来”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五日的《新民报·晚刊》一版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五日的《新民报·晚刊》二版   【新民网•晚报推荐】“东方第一大都市的上海,今晨二时正式解放!”1949年5月25日,第一份刊登上海解放消息的报纸从圆明园路50号走向千家万户。它如同一只报春的燕子,在枪林弹雨中率先将人民胜利的消息传递给百万市民。它,便是60年前的新民晚报——新民报·晚刊。   最早报道上海解放   翻开1949年5月25日的新民报·晚刊,总共两版,一版头条大标题十分醒目——解放军布告安民,引题“约法八章必须遵守”,副题“沪市府警局均已接管”。   主要内容如下——   本报讯人民解放军,今晨已分别派人接管上海市政府、市警察局等机构,并劝各机构工作人员,继续工作,听候命令。   本报讯人民解放军今晨解放上海后,今午由毛主席、朱总司令会衔张贴布告,内容如下:1、保护全体人民生命财产。2、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3、没收官僚资本。4、保护公私学校,医院及文化机关。5、除战犯外,不逮捕停止抵抗之公务员。6、游兵散勇,应向人民解放军报到。7、现行减租减息,后行没收土地。8、保护外侨之生命财产安全。   一版下面是消息《解放军通过中区,向虹口区推进中》。左上角还有一篇署名文章《解放军在大城市》。   第二版头条是特写《解放后的街头》,另有《人民冒弹雨争看解放军》《市政府档案无恙,正式接管有待》《职工的吼声》等多篇相关报道。   这些报道均是记者当天上午和中午抢发的新闻,时效性极强,既有重大新闻,又有街头见闻。新民报晚刊的独家报道,被誉为“春燕报春第一声”,因为它是当天唯一一份报道上海解放消息的报纸。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两天后的5月27日创刊。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page]]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冒着子弹抢回新闻   5月24日,上海仍在国民党统治下。仅隔一天,新民报·晚刊的“光明版面”是怎么诞生的呢?记者日前访问了本报原副总编辑张林岚和老记者张之江。   张林岚先生早在1945年就进入重庆新民报,1947年来到上海的新民报,笔名“一张”,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后任副总编辑。   60年前的往事,在张先生脑海中依然清晰。他说,上海就要迎来曙光,早就盼着这一天到来的记者、编辑们热血沸腾:“我们不能上前线,但也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报纸一天都不能停!”为了这一天,大家早早开始准备,《解放军在大城市》一文就是从北平的报纸上选载的。   5月24日晚,枪声不断,张林岚一夜未眠,次日凌晨听到新华社的广播,知道上海解放了。编辑部要求,能到报社的记者都来,把街头见闻写下来。当时的采访部副主任唐海安排记者分头采访。25日上午,报社全部十一二位记者都到了,大家兴奋地交流着路上看到的解放军入城情景并分头写稿。“报社同仁都有一个想法:上海解放,是最大的新闻。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天记录下来!”张林岚说。   现年91岁高龄的张之江先生,是当年上海的名记者。他回忆起60年前的那次采访,心情十分激动。25日,上海的老百姓一早就看到进城的解放军战士都睡在马路上,他们很是心疼,忙着送吃的、递毛巾,可战士们只是憨厚地笑,都不肯接受。部队一位指导员解释: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有严格的纪律……市民们赞叹: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好的军队!   这些动人场面和对话,张之江都一一记录了下来。他回忆道:“我一路采访,走到南京路四川路口,听到苏州河北面还在打枪,子弹打到这边惠罗公司门前柱子上,我就靠着柱子躲一下,见不打枪了又往前跑,一步步移到圆明园路报馆。不一会儿,在外采访的记者周光楣、李仲源也回来了。”   周光楣就是采写一版头条《解放军布告安民》的女记者,当年是有名的时政记者,已于两年多前离世。据老同志回忆,那天,周光楣一早赶到市政府采访,目睹了代理市长赵祖康将大印交给解放军代表的历史性场景。她设法在第一时间拿到了解放军即将发出的布告。要回报社必须经过四川路北京路口,一路上,她和张之江一样,边跑边躲子弹。更惊险的是,她还亲眼看到前面一个行人中弹倒下,冒着生命危险抢回了重要新闻!   当天报纸争抢一空   张林岚当时任二版编辑,他将记者们的见闻综合为一篇1000字的特写《解放后的街头》,文中这样描写道:“大世界的十字路口,汇集了千万的人群……安详而又激动地迎接解放的日子。有的人与战士们攀谈,有的在讨论战士们手中的美式武器……爱多亚路四川路口德士古公司门口有工人贴的标语‘毛主席万岁’‘解放军万岁’‘解放大上海万岁’……”   然而,这些稿件的刊发并不顺利。1947年,新民报和文汇报、联合报曾一同被国民党当局关闭。经多方争取,两个月后,当局终于同意新民报恢复出版,但派了两个特务到报社当记者,还安插了一个人来当总编辑。   张之江说:“我把写好的稿件交给当时的总编辑,他居然把稿件中‘上海市民盼上海解放,兴高采烈迎接解放军’这部分删去。排字房工人胡林根是中共地下党员,他拿着稿件跑到总编辑面前质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张之江写了南京路上的事实,你怎么可以这样删改稿子?在排字工人的支持下,我稿子的主要内容保留下来了。”   当天下午,一份份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民报·晚刊从印刷机上吐出。为了第一时间让市民知道上海解放的消息,所有的编辑、记者都来到街上卖报。尽管因物价飞涨,一份报纸要卖到90万金圆券,但那天的报纸,很快被争抢一空。   记者仔细阅读了那一天的报纸,《解放后的街头》这篇特写是这样结尾的:“五月二十五日,是大上海的一个伟大的节日。”   “能够在这样的时刻,把这一页历史写下来,不是很有意义吗?”88岁的张林岚老先生眼睛里现出了光彩。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晚报推荐]新民晚报老报人回忆60年前的今天
  • [晚报推荐]新四军老战士介绍"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

    来源:新民晚报2009-05-24 14:18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陈毅强调“不入民宅”,毛主席批示“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新民网•晚报推荐】昨天中午,收藏家王毅来到本报,送来了他收藏的一件珍贵文物:1949年解放上海战役打响前,陈毅司令员、粟裕副司令员兼第二政委颁布的我军“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命令原件,上面有“保持革命军人艰苦朴素的传统作风”“不住民房店铺,不准打扰戏院及一切娱乐场所”等条款,标明“每人一份”。背面还有用钢笔写的“林班长宋班长甫班副”的字样。   昨晚,今年89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曾参加当年接管上海工作的范征夫,向记者介绍了公约守则的由来和成功接管上海的过程。   陈毅布置任务   “1949年2月第三野战军南下到达徐州贾汪时,陈毅司令员就找时任司令部城市政策组组长的曹漫之谈话,交代他一项重要任务——起草第三野战军《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   范征夫记得,陈老总说:自古以来,军队进入城内,住进民房,干好事的不多。我们很快就要进入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那里老百姓受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对我军很不了解,我们进城以后一定要严守纪律,给他们一个好的“见面礼”。入城纪律是入城政策的前奏,入城纪律搞不好,以后影响很难挽回。   曹漫之接受任务后刚要出门,陈老总又把他喊回来:“你去找些历史书查一查,看上面有没有军队进城‘不入民宅’这句话,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   曹漫之每到一处就去地方图书馆查看“二十四史”等古书。谁知查来查去没有“不入民宅”这句话。陈老总笑着说:“你真是个书呆子,书上没有的,我们就不能写吗?反正军队进城后,在没有找到营房之前一律睡马路,这一条一定要写上,否则,那么多人一下子涌进老百姓家里肯定要出问题,弄不好会天下大乱。”   范征夫说,文件在上报总前委得到邓小平、刘伯承同意后,上报党中央。很快就收到了毛主席的电报批示,主要是“很好,很好,很好,很好”8个大字。   1949年4月1日,第三野战军颁布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   “三野九、十兵团各部进入上海市区时,夜晚都露宿街头不入民宅,不吃市民送的食品饮水等,赢得了上海人民的热烈拥护。”范征夫说,这个“见面礼”的历史意义非常深远。   接管创造奇迹   5月27日上海解放后,我军接管人员开始正式接管这座特大城市。“在接管过程中,我们仍然严格遵守入城纪律,使接管工作始终进展顺利。”范征夫回忆说,接管部门出动多辆宣传车,在马路上一遍又一遍播放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及军管会、市政府发布的公告,讲明我党我军的政策纪律,深得人心。   “5月28日,我们先举行接管国民党市政府仪式,29日接管了市政府各局及各大单位,30日接管20个市区国民党政权、警察、党务等机构,6月l日~2日,接管了上海市郊区20个区的国民党一切机构。”范征夫说,在接管国民党常熟区公所时,100多名国民党区公所公务人员,整整齐齐列队欢迎。他们说,解放军不用重炮攻打市区,爱护人民,使财产建筑物免受炮火损伤;解放军进入市区,不住民房睡马路,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使人非常感动;解放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你们几位接管人员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态度和蔼,以礼待人,所以我们愿意配合你们接收,心服口服地接受你们的领导。   当时中外舆论认为,我党我军接收上海如此顺利,是个“奇迹”。本报记者江跃中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 [晚报推荐]上海解放60周年:记“交接市长”赵祖康

    来源:新民晚报2009-05-23 15:25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把上海完整地交给新中国———“交接市长”赵祖康一生无悔   【新民网•独家报道】“作为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1949年5月这个伟大的转折点上,他以极大的勇气,承担起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把上海完整地交给新中国。”   现任市政府参事赵国通的父亲赵祖康,曾担任旧中国最后一任国民政府的上海市长。解放后,他又担任过新中国上海市的五届副市长,这在中国现代史上绝无仅有。昨天,赵国通向记者娓娓讲述了父亲作为“交接市长”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一个意外的电话   1949年5月24日,国民党军队已往苏州河以北撤退,解放军兵临城下,上海解放指日可待。   “凌晨1时,长乐路516弄庆祥里7号突然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携两个女儿借住在大学校友家中的父亲,接到了一个令他非常意外的电话,是国民党政府上海市长陈良让当时的社会局长陈宝泰打来的,让他马上过去。”   赵国通告诉记者,父亲去了才知道,陈良想让他代理市长,“父亲想推辞,但最后还是答应了,让他作出这个决定的最关键因素,是他想尽力让上海的市政设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少受破坏。”   赵祖康第一个以“代理市长”身份打出的办公电话,是给代理警察局长陆大公的。“我是代理市长赵祖康,把武器弹药都锁起来,维护好社会秩序。”   一片欢乐的海洋   5月24日深夜,解放军发起进攻,从徐家汇攻入市中心,赵祖康立即命令在市政府和警察局大楼升白旗,向人民解放军投降,同时让警察尽快释放被关押的进步学生,不得与解放军发生冲突,强调警察只有维持社会治安的职责。   “这其间,父亲不但忙于抢修道路、恢复公交、拜见中共接收代表、厂店银行复业等各种工作,还与解放军军事联络员会晤,参与劝说苏州河北岸国民党军残部放下武器。”   赵国通告诉记者,经过父亲3个多小时紧张反复的劝说,在四川路邮电大厦内的200多名国民党官兵缴械投降。接着,父亲又协助解放军与各方面联系,相继说服河滨大楼、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内的国民党残余部队放下武器。   27日,解放军浩浩荡荡进入苏州河北面,宣告上海解放的军事行动完全结束。赵国通至今还记得父亲曾这样形容当天的申城:“全市人民一片欢腾,整个上海成了兴奋欢乐的海洋。”   一次郑重的谈话   1949年5月28日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3时,赵祖康和陈毅在汉口路原国民政府大楼那间80来平方米的旧市长办公室举行了国共上海市政府移交仪式。赵国通曾查阅过档案,记下了陈毅和父亲的对话:   “你是国民党上海市代理市长赵祖康?”   “是。”   “共产党上海市军管会的命令你执行得怎么样?”   “条条照办了。”   “资产、档案呢?”   “完全无损,请一一查点。”   严肃地问过上面的话后,陈毅站起来,向赵祖康伸出了自己的手。   父亲曾告诉赵国通,移交仪式和陈毅市长讲话结束后,陈毅与父亲作了一次单独谈话,诚恳地邀请他发挥专业特长,在新上海人民政府中担任工务局局长一职。为打消赵祖康的顾虑,陈毅对他说:“赵先生,我们是一定能很好合作的。”   “父亲告诉我,这句话在他一生中的许多重要时刻都起过作用,帮他作出了选择。历史证明,这样的选择对了。” [[page]]   一幅宏伟的蓝图   赵祖康历任上海市工务局局长、市建委副主任、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副主任等职,为上海的市政建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作为市政建设专家,同时又是上海市领导,赵祖康不仅提出了城市发展的许多重要指导思想,还直接参与新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研究制定。“现在的中山环路、人民大道、曹杨新村、西郊公园、人民公园等,都有父亲参与设计。”   赵国通告诉记者,早在1946年,父亲就完成了《大上海区域计划总图草案》和《上海市土地使用及公路系统计划总图草案》,提出在黄浦江建设越江交通工程,沟通浦东和浦西。但在腐败的国民党政府统治下,这个设想一直没能实现,几十年后才付诸实施。   上世纪80年代,赵祖康提出,必须从上海作为国际重要港口城市、工商基地和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的战略角度来领会城市总体规划的意义。他还提出,上海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必须“照顾到整个长江三角洲,使之协调配合”。   “1984年国务院批准了上海的总体规划,父亲的设想,也随着上海的发展一步步成为了现实。”   一腔殷切的期盼   岁月荏苒,60年上海飞速发展,当年的孩童也已年近古稀。但赵国通从来未忘记父亲的教诲。   “1990年我50岁生日,父亲在华东医院给我写了八个字:通达事理,国家栋梁。”赵国通告诉记者,这是他名字的由来,也是父亲最殷切的期盼。多年来,赵国通一直在努力。   2001年,赵国通担任上海市政府参事,至今已有9年。此外,他还担任过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他自封了两个绰号,一是“赵通风”,二是“赵两轮”,都来自他的提案。“赵通风”说的通风环保、改进农民工工作环境,“赵两轮”说的是节约能源、提倡保护骑自行车上路权。   父亲曾说过,当年,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把社会各界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这才迎来了上海的解放,这不仅是军事上的伟大胜利,更是政治上的伟大胜利。对于这一点,赵国通感触尤深。   “我是一个说话很直的人,有时甚至很尖锐,但这么多年来,党一直对我很宽容,很理解,在市政府参事中,90%是非中共人士,大家都敢议敢言,我认为,这是统一战线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荣辱与共,肝胆相照,一如既往。”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 老照片牵出60年往事回忆 解放上海老战士上网找战友

    来源:新民网2009-05-21 03:10
         老照片中的一位战士被找到了。新民网萧君玮采访/剪辑   相同的照片,一张已经斑驳,一张仍旧崭新。新民网萧君玮摄   【新民网·独家报道】5月19日,新民晚报于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则“寻人启示”,寻找一张老照片中的两位解放军战士。   60年前,两位参加了解放上海战役的年轻战士拍了一张“解放上海纪念”的珍贵照片,几经辗转,其中的一张照片被收藏爱好者王先生获得。深知背后大有故事的王先生,来到新民晚报,希望能找到照片中的两位战士,亲手将照片还给他们,以感谢子弟兵当年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报道发出后,多位市民致电提供线索。19日晚,一位女士来电,称照片中左面个子稍高的战士,正是她父亲胡宝云,她家中亦有一张一模一样的照片。仅仅一日,照片中的一位战士被找到了。   5月20日,新民网记者来到胡老家中,见到了那张一模一样的珍贵照片。胡老说,这张照片是解放上海后,他与关系不错的战士李伟新一起去照相馆拍的,拍照片正是为了纪念上海解放。照片下方,拍摄的年份仍可辨识——1949年。   胡老回忆,照片拍完不久后,照片中的另一位战士李伟新就被调走,至今已60多年没有见过面。“当时军队里也没法查去了哪,我和他也就断了联系。这照片我们是一人一张的。”看到这张照片,让胡老难以平静,回忆起与李伟新在战争年代的友情故事,胡老滔滔不绝。   胡老的老伴介绍,那天发现这事的是他们家13岁的小孙女。“孙女打电话来,说爷爷上了报纸了,我们才在新民晚报上看到的。”胡老的老伴说,“一开始不确定,但后来老胡拿出一张一模一样的照片,我们才晓得照片上的就是他。”胡老的老伴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胡老看到照片时非常激动,血压一下子就上去了。老伴让他先别激动,再细细问来。那天,胡老和老伴说了一宿的战斗故事。   与战友李伟新60年没见,记忆却被一张老照片再次开启。胡老萌生了一个愿望,希望能和老战友再见一次面。这一次,80岁的胡老通过网络发出了他的“寻人启示”——亲爱的老战友,你在哪儿?有机会的话,真想再跟你聊聊天。(新民网记者萧君玮) [全文]
    老照片牵出60年往事回忆 解放上海老战士上网找战友
  • 原《学生报》老战友祭扫烈士墓 追忆严庚初

    来源:新民网2009-05-16 19:56
    老战友们把严庚初的历史归为上海新闻界的历史 新民网徐媛媛摄 十几位老战友龙华纪念为《学生报》英勇牺牲的严庚初烈士新民网徐媛媛摄    【新民网·独家报道】5月16日,在上海解放60周年前夕,曾在解放前为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主办的《学生报》工作的十几位老战友来到龙华烈士陵园,悼念同在该报工作、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严庚初。   当日,黄振生、张毓芬、孙增红、缪雯、申高山、包启新、王树人、朱鸿兴、缪鹏等老一辈革命战士向革命烈士墓献上花篮。曾担任《学生报》负责人的黄振生致辞时表示,今年是建国60周年,我们国家在6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如果没有严庚初以及千千万万为了党和人民牺牲了自己生命的革命者,我们就不会有今天。   随后,老战友们在龙华烈士陵园内举行了严庚初同志的追思座谈会,大家纷纷发言,回忆了与严庚初一起工作时的情景。本次悼念活动的组织者孙增红表示,严庚初是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他之前遭受了很多很多的刑罚,包括老虎凳、电刑、用竹签戳手指等,但他始终告诉敌人办《学生报》的只有自己一人。严庚初的战友缪鹏为了纪念他,特地给女儿的起名为“缪记庚”,意为一定要记住严庚初,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   曾与严庚初一起工作过的缪雯向新民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一些细节。她说,严庚初平时总是笑嘻嘻的,他日日夜夜都在工作,但从没看到他露出疲态。一有空,严庚初就跟学生们一起学习,给学生们讲苏联的消息。“我记得有一回,严庚初开车到同济大学送报纸,下车时突然看到特务、警察已把同济给包围了,严庚初掉头就跑。这时候,特务们已经发现了他,便开着车追他,当时的情景很像电影里追车的场面。后来,严庚初将车开到其哥哥工作的永安公司,钻进永安公司的电梯里上了楼,等特务们到了永安公司已不见严庚初的踪影。”回忆起这段惊险的送报经历时,缪雯感叹到,严庚初的工作很危险,但他很勇敢。(新民网记者徐媛媛)    严庚初事迹   严庚初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上海时期,就加入了地下党。他曾到苏北解放区做过交通员,1945年10月回到上海。他一面在中国新闻专科学校读书,一面在上海学生团体联合会出版的《学生新闻》做发行工作。《学生新闻》停刊后,他转到了《青年知识》。1947年5月,上海学生联合会成立,同时出版《学生报》,严庚初担任印刷发行工作。   1948年10月中旬,严庚初被国民党军统局特务逮捕。1949年5月7日他被秘密杀害。 [全文]
    原《学生报》老战友祭扫烈士墓 追忆严庚初
1

2010新民晚报"夏令热线"    

7月17日,由本报与市建交委联合主办的第18届“夏令热线”正式开通。 [详细]

政府资讯

市政府
我想看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