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_晚报体育版纪念报庆八十周年_专题_上海_新民网_为民分忧 与民同乐

首页

数字报纸

评论

视频

新民e会

房产

资讯

购物

汽车

晚报科教

上海慈善基金会官方论坛

手机新民网

法院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上海 > 专题 > 晚报体育版纪念报庆八十周年 > 要闻

 新闻列表页
1
  • 7月27日新民网直播"我们的第一"体育报道评选颁奖仪式

    来源:新民网2009-07-23 15:47
      【新民网·独家报道】“我们的第一”体育报道评选活动是《新民晚报》创刊80周年报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由新民晚报体育部策划,评选自《新民晚报》1982年复刊以来,体育版上刊登的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整个评选活动历时两个月,经过全国读者评选和相关专家组的评定,最终有八篇体育报道获奖。   7月27日15时,“我们的第一”体育报道评选在新民晚报社举行颁奖仪式,新民网全程直播颁奖仪式。(新民网记者 陈梦迪) [全文]
  • "我们的第一"最具影响力体育报道评选读者获奖名单

    来源:新民网2009-07-28 13:37
       庆祝新民晚报创刊80周年“我们的第一”最具影响力体育报道评选读者获奖名单(名单由新民晚报提供):   特等奖(1位)   姚惠菊   一等奖(3位)   陈鸿翔   马关根   边颖   二等奖(5位)   夏继和   江永华   吴永刚   周明华   刘俊   三等奖(10位)   苏舟   张莹   陈伟   张难寅   孙远义   王祺   宋吉慧   张文娟   谭军   宋庭科   欢乐奖(20位)   徐松年   贺福康   马时泓   陈海凤   吴寿莹   陈瑛   许阳   刘慧华   谭鸿飞   唐丽庆   仇立妹   彭亮   刘迎春   陈海凤   胡朋   方常能   郁立群   李浩   吴粉贯子   陈秀英        新民晚报体育部近期将书信通知获奖者领奖事宜。 [全文]
  • [晚报推荐]"我们的第一"读者评选7月10日截止

    来源:新民晚报2009-07-09 14:33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抽一点时间投我们一票   “我们的第一”读者评选明截止   【新民网·晚报推荐】(记者李元春)由本报体育部联手新民网举办的《“我们的第一”——纪念报庆八十周年体育报道评选活动》,从6月23日进入投票阶段以来,广大读者反响热烈,目前还有一天时间,投票将正式结束,还请读者朋友踊跃参与。   北起黑龙江,南到广东,东始上海,西达宁夏……天南海北的读者朋友,都积极参与本次活动,厚厚的一沓信函和长长的网络投票名单,无不显示出天南海北的读者朋友,对本次活动的热情与支持。从投票开始截至昨天,半个月时间内本报已经收到信函几千封、电子邮件数百封,读者范围涉及全国2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上海所有区县均有读者参与。目前从新民网的反馈统计来看,得票数暂居第一的,是本报率先报道小姚明的《篮球之路上的第一串脚印》;排在二三位的,分别是第一篇全面解读跳高名将朱建华成材之路和介绍坚持20多年长盛不衰的新民晚报中学生足球赛的文章。随着读者来信的增多,排名还将发生变化   本市浦东读者陈鸿翔还专门为“我们的第一”评选活动作了一首名为《歌唱“第一”》的诗:“我们的第一,我们的美丽……第一是智慧与坚毅的结晶,第一是汗水和心血的积累。”他还热情表示:“在读者心中,《新民晚报》的体育报道,可圈可点,值得关注。”   读者投票活动将于本月10日截止,参与投票者将有机会参加抽奖活动,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幸运奖20名。投票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投票表格(复印有效)寄往新民晚报体育部,地址:上海市威海路755号文新大厦411室,邮编:200041。二是登录新民网(www.xinmin.cn)投票并下载投票表格,填写好发送电子邮件给本报,邮箱地址:tybnba@wxjt.com.cn。投票者请填好姓名、联系电话、地址、邮政编码等详细资料,并请注明“参与投票”。本次活动由九城置业公司赞助。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 "我们的第一"今起评选 新民晚报和新民网登候选表格

    来源:新民晚报2009-06-23 14:31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们的第一”今起评选   本报和新民网刊登候选表格截止期为7月10日   【新民网·晚报推荐】(记者李元春)新民晚报体育部联手新民网举办的《“我们的第一”——纪念报庆八十周年体育报道评选活动》,今起开始投票。   从1982年复刊至今,新民晚报率先报道了一些重要体育人物或体育事件、主办或参与策划了一些重大体育活动,由广大读者做主,最终评选出8篇最具影响力、最有分量的“第一”作品。   从即日(23日)起,新民晚报体育版(23日、26日和29日)将刊登候选表格,请广大读者从20篇候选文章中选出8篇(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字代号即可),投票截止日期为7月10日。参与投票的读者将有机会参加抽奖活动。本次活动设特等奖一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幸运奖20名。投票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投票表格(表格复印有效)寄往新民晚报体育部,地址:上海市威海路755号文新大厦411室,邮编:200041。二是登录新民网(www.xinmin.cn)投票并下载投票表格,填写好发送电子邮件给本报,邮箱地址:tybnba@wxjt.com.cn。投票者请填好姓名、联系电话、地址、邮政编码等详细资料,并请注明“参与投票”。本次活动由九城置业公司赞助。    >>点击下载候选表格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 “竹园棋林中的小蜜蜂” 围棋国手战的小客人常昊

    来源:新民晚报2009-06-03 17:29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报道 刊发时间:1984.9.26   “竹园棋林中的小蜜蜂”   围棋国手战的小客人常昊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置身满园皆竹的扬州个园,对这位死缠硬磨拖着母亲来观摩围棋国手战的小男孩常昊来说,满脑子都是黑棋白子,而把满园的修篁翠竹冷落了。   他一会儿从这张赛桌钻到另一张赛桌,看得津津有味而有点出神。在不看棋的时候,也是开口聂卫平、闭口石田芳夫。这个今年只有七岁的常昊,在上海的童龄小棋手中小有名气,曾获市儿童比赛的亚军,他怎么会跑到扬州来观看围棋国手战的呢?   他的母亲、一位纺织工人出身的普通干部周樾说:“常昊是上海市体育俱乐部围棋教练邱百瑞的学生,邱指导这次到扬州担任国手战的裁判。他便吵着要到扬州来,说要同聂卫平下下棋。我乘到南京探亲的机会,便带他一块儿来了。”   一到扬州,常昊成天同国手们在一起。不知是过于紧张还是棋路陌生,一天上午,他与聂卫平下让五子棋,他输了;晚上同北京棋手吴玉林下让四子棋,又输了。第二天,他钻到了钱宇平的宿舍里,拉着刘小光下了一盘,让五个子,他又输了。他说:   “这下回去要被爸爸揍了!”不过,他仍想下棋,他说:“我还要去找马晓春、钱宇平叔叔们下棋……”   听他母亲讲,常昊离开棋就浑身难受。他跟母亲去看望在南京机场工作的叔叔,他对飞机的兴趣不大,还是吵着要下棋。   他叔叔从部队里找来了一个会下棋的连长,不一会就被常昊吃了一个七零八落,弄得人家不好意思再同他下棋了。   常昊很小的时候不识时钟也不识钞票,但就喜欢下棋,什么斗兽棋、军棋、象棋,直到围棋。正因为这个原因,他父亲把他送到了围棋教练邱百瑞的门下。   常昊下棋,看来很有天赋,参加比赛的钱宇平说这小孩一看就很聪明。十七日,常昊看了曹大元与钱宇平的一盘棋,第二天就自信而得意地对曹大元说:“我能把你们昨天的对局复出来。”曹大元不信,他便当场复盘,整整一盘棋,仅只摆错了一个子。这使曹大元感到很惊讶。聂卫平也带着赞许的口吻对常昊说:“你前半局还不错,但后面就露馅了,今后还要努力呀。”常昊听了连连点头。   在个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小常昊,今晚我们杀一盘。”常昊这几天是够幸运的,因为他生活在这么多围棋国手中间。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竹园棋林中的小蜜蜂” 围棋国手战的小客人常昊
  • “篮球之家”的一颗小明珠

    来源:新民晚报2009-06-03 17:28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报道 刊发时间:1984.9.14   瞧!这张照片上的那个胖乎乎的小家伙,手里拿着一个特制的小皮球,看样子还刚刚学会拍皮球,竟吵着要和他爸爸比个高低:   这孩子今年刚满四岁,身高已达一米二十五,体重五十三斤,妈妈要给他买三十二码的鞋子!他是原上海男篮、现上海工人队主力中锋、身高二米零八的姚志远和身高一米八八的原中国女篮队长方风娣夫妇的儿子——姚明。   也许是家庭环境的熏陶和父母亲有心栽培,姚明从小灵活好动,特别喜欢皮球。去年全运会篮球决赛时,中国女篮教练周懿娴十分喜爱姚明,把自己喜欢的一个特制的小篮球送给了他,希望他长大后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姚明整天抱着小皮球不放,吵着要爸爸妈妈教他打篮球A父母亲一有空便跟他“耍球”,逢到自己训练和比赛,也常带他去看球。有时,他撒娇吵闹时,妈妈只要拿着小皮球来哄他,立刻就会破涕为笑。做爸爸妈妈见到这种情景,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真希望他快快长大,成为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1小家伙一个劲的长高,有时还会惹得爸爸妈妈“生气”姚志远开玩笑地说:“要带他出去玩玩,到公园、坐车都要买票;就连给他理发,也要按成人的价格付钱!”   姚明的胃口真好,每天吃两只鸡蛋、两瓶牛奶,特别是吃饭离不开鱼。但爸爸妈妈总是自己省吃俭用去满足他的胃口。   当我们来到这对篮球夫妇之家时,正逢姚明四岁生日。他午睡刚醒,手揉着惺松的眼睛就嚷着:“爸爸带我去打篮球!”年轻的爸爸无奈地双手一摊对我们说:“答应他的事,就非得要按期执行。”当他们父子俩来到院子里玩皮球时,看到姚明的认真劲儿,谁都会对这棵可喜的幼苗感到喜悦。   蒋家风张京生文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篮球之家”的一颗小明珠
  • 排坛巾帼飞翔在万米上空 随中国女排前往洛杉矶途中

    来源:新民晚报2009-06-03 17:20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报道 刊发时间:1984.7.22   排坛巾帼飞翔在万米上空   随同中国女排前往洛杉矶途中   本报特派记者卢璐   本报洛杉矶专电CA983中国民航机飞翔在一万米上空。静悄悄的机舱内,中国女排姑娘换上了运动服,抓紧时间休息。一等舱里,郑美珠、梁艳睡得很香,姜英轻轻地走了进来,给她俩送吃的。她手里端着一盆奶油蛋糕,上面写着“为国争光”几个字,这是北京食品公司专门为中国健儿定做的。姜英看到她们睡得正浓,立即轻轻地退了出去。   这是记者同中国女排一起乘飞机赴洛杉矶途中,看到的一个镜头。   在机舱的另一角。周晓兰、杨锡兰正同一位华侨聊天。这位华侨妇女刚从祖国探亲回洛杉矶,正好和中国女排同机。她特意买了一本书,请全体女排队员签名。她说:她四月份在洛杉矶看了中国女排的比赛,看到了这些巾帼英雄的风采,于是,她立即预定了奥运会女排赛的票,可是票太难买了,登记后经过抽签,她才拿到了票。她说:“这太幸运了。”她对周晓兰说:“到时候,我一定为你们加油,希望你们夺标,为我们伟大祖国争光。”   周晓兰详细地为她分析了比赛形势,关键是第三场对美国队一仗,如果顺利通过的话,就可进入决赛。周晓兰说:“奥运会金牌谁都想拿,美国队是我们的老对手了,但我们会认真对付的。”   郎平在后舱打盹,荣高棠请她到一等舱去,说那里安静些。郎平裹着一条毛毯,坐在副团长路金栋旁边,美美地睡了一觉。随团的安大夫为她按摩脚跟抓紧治疗。这时,张蓉芳送来了大蜜桃,郎平笑了:“我福气最好!”    推荐理由   对中国体育来说,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意味着太多太多。许海峰射落第一枚奥运金牌,“体操王子”李宁一人独得3金,中国女排实现“三连冠”……毫无疑问,这是一届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奥运会,也揭开了中国奥运史的新篇章。   对于中国媒体来说,能在奥运现场见证中国体育军团的崛起,无疑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新民晚报有幸成为国内第一家派记者去美国采访奥运会的地方媒体,特派记者卢璐在洛杉矶现场采访奥运盛况,在半个多月内发回数十篇现场报道,让广大新民晚报读者得以在第一时间体验第一手奥运新闻。   袁伟民、荣高棠、吴数德、朱建华、张蓉芳、郎平、栾菊杰……当卢璐在奥运赛场与这些中国体育界的风云人物一一面对面时,这也充分体现出新民晚报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并为晚报在赢得了无上荣誉。    作者自述   能成为国内第一个现场采访奥运会的地方媒体记者,我是无比幸运的,其实这次采访机会来之不易。   在洛杉矶奥运会之前,新民晚报还没有派记者去国外采访过。1984年5月,我听说一家地方媒体在办理奥运采访事宜,因此对总编辑束纫秋使了个“激将法”:人家能去,为何我们不能去?其实老束也是很想派记者去的,他答应只要能弄到采访名额,就由体育部派人去洛杉矶采访奥运会。   我以前当过专业运动员,在国家体委人脉还比较熟,因此报社立即派我去北京“公关”。当时时间已经非常紧,但我找了好几个体委领导据理力争,新民晚报在国内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应该得到去洛杉矶采访的机会,最终我成功争取到一个宝贵的采访名额。   7月20日,我和中国女排以及体操队一起踏上了奥运征程。在奥运会上,我采写了开幕式、女排、田径等项目比赛的新闻,采访了荣高棠、袁伟民、郎平、朱建华等官员和运动员,我在现场见证了中国奥运军团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排坛巾帼飞翔在万米上空 随中国女排前往洛杉矶途中
  • 朱建华和他的教练

    来源:新民晚报2009-06-03 17:18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报道 刊发时间:1983.1.6    一、平地飞起的新星   我国十九岁的跳高新秀朱建华,在今年第九届亚运会上跳过了二米三三的横杆,又一次把他自己创造的二米三二的亚洲最好成绩提高了一厘米。这条消息,不仅轰动了整个亚运会,还引起了世界体坛的关注。   人们赞扬朱建华,因为他具有一往直前的锐气。从去年六月到今年十二月一日,仅一年半时间,在他的训练日记上记载着四破亚洲纪录的光辉成绩:   一九八一年六月,在东京第四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上,成绩二米三十,打破了倪志钦保持十一年的二米二九亚洲纪录。   一九八二年六月,在北京国际田径邀请赛上,成绩二米三一。   一九八二年八月,在上海“金雀杯”田径赛上,成绩二米三。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在新德里第九届亚运会上,成绩二米三二。   他每破一次纪录,虽然仅比上一次提高一厘米,但这是高水平上的一厘米。它好比百米赛跑,在十秒的水平上,再要提高零点一秒,也是非常艰巨的。   如果翻开世界跳高名将的纪录卡来看,朱建华的成绩也是少有的。美国名将斯通斯,从一九七三年打破了倪志钦保持的二米二九的世界纪录后,虽然也三次更新纪录,但却花了三年多时间。苏联跳高好手亚辛科,在以后的两年中,又两次打破世界纪录,成绩也只有二米三四。而现在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东德运动员韦西格,在一九八○年八月一日创造了二米三六的世界新纪录后,今年的成绩还没有跳过二米三三呢。   朱建华不到二十岁,正处在最佳年龄和最佳竞技状态中。在最近举行的一次训练工作会议上,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赞扬朱建华的出色成绩将是打开我国田径运动新局面的突破口。它不仅是一个好成绩,还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和创造性的才能。   这颗平地飞起的新星是怎样出现的?朱建华是怎样成长起来的?这正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推荐理由   上世纪80年代,跳高名将朱建华的声名绝不会弱于现在的姚明、刘翔,他是那时的中国体育迷耳熟能详的风云人物。   1983年6月11日,在我国第五届全运会跳高预赛上,朱建华以2.37米成绩打破当时民主德国运动员韦西格保持的2.36米世界纪录,成为我国继郑凤荣、倪志钦之后第3位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3个月后的全运会决赛上,朱建华以2.38米的高度再破世界纪录;1984年6月10日,朱建华在德国又以2.39米的高度第3次刷新世界纪录……一年内三破世界纪录,这对于很少在国际田径比赛中创造佳绩的中国运动员而言,当属空前之举,朱建华因此被称为“跳高王”,风头之盛一时无两。   新民晚报对朱建华的报道具有前瞻性,因为在他破世界纪录前半年,本报就于1983年1月6日至11日,在体育版的《名将成功史》栏目中,连续6天以连载报道的方式,全面解读了朱建华的成材之路。以连载方式报道著名体育人物,当初新民晚报的这组报道算是开了先河,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自述   ■薛莉莎   其实自从1981年开始,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就开始崭露头角了,他从1981年6月到1982年12月,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四次打破跳高亚洲纪录。以当时中国的田径水平来说,冲出亚洲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朱建华成绩就显得特别突出,而且他当时还不到20岁,可谓前途无量。   朱建华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又是怎样冒尖的?这都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当时我正好负责报道田径,而且和朱建华以及他的教练胡鸿飞都非常熟悉,我有责任和义务为读者作出解答。因为当时的晚报体育版很少,而且文章一般都限制在几百字,所以决定采用体育新闻报道中非常少见的连载形式,来全面报道朱建华成功的幕后故事。   这一系列以《朱建华和他的教练》为题目的专题报道登出不到半年,朱建华开始震惊世界,从1983年6月到1984年6月,他在12个月内三破跳高世界纪录,最终成为一代跳高名将……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朱建华和他的教练
  • 一份温暖 一种纪念

    来源:新民晚报2009-06-03 17:10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民网•晚报推荐】人,大多是怀旧的,人生路上,常会自觉不自觉回眸,回忆从前,重温那些曾经清晰的人与事。报纸,又何尝不是?尤其是一张有深厚文脉和历史的老报。   回忆,从某种程度来说,是总结,是思考,是温故知新。如果,连自己的历史和发展的轨迹,都不甚清楚,不去重温,又谈何继承,谈何传承中创新?   回忆,是一份温暖,是一种纪念。今年,适逢《新民晚报》80华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体育部从今天起推出——九城久盛,我们的“第一”新民晚报体育报道评选活动,让读者做主,从1982年复刊至今新民晚报体育版上刊登的20篇报道中,评选出你们心目中8篇最具影响力、最有分量的“第一”作品。   回忆,同样是一种力量。这些年来,体育部记者编辑,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我们的报道,始终得到了读者的关注与呵护。正是这一篇篇文章,一版版报道,串起了你我之间的情谊。我们因你们而精彩,我们因你们,而信心倍增。   现在,体育部年轻人居多。很多人,对以前的一些报道,已了解不多,大部分是从老资历编辑那里听说的。这些日子,年轻记者正忙着做同一件事——打开电脑,走进资料室,翻看一篇篇以前的报道,追寻老记者曾经的足迹。这何尝不是一种学习与传承?   谁说报纸只是翻翻而过?报纸同样有厚度,有历史积淀。相信在一批忠实读者中,不少人依旧能脱口而出叫出我们记者的名字,清晰地记得这20篇曾登在我们报纸上的文章。   旧文重读,如果能让老读者感到亲切,因为或许,那恰好与他的一段青春记忆相连;如果能让年轻人感到新鲜好奇,通过我们的这次活动,可以让他们了解到更多体坛老故事。那,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花一点时间,读一读老文章,填一张选票,您的参与,就是最大的支持,并以此,与我们共庆新民晚报的80华诞。   同时,感谢九城置业公司的共同参与。“久盛”与“第一”,是相互关联的:惟有永争第一,才能永久昌盛。我想,这个道理,无论造房子,写新闻,还是做其他事,都是一致的。   久盛,是一句吉言,也是一份祝福。希望通过“我们的第一”新民晚报体育报道大评选,让我们与读者的友情,更长久!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 新民晚报体育部纪念报庆八十周年评选活动开始

    来源:新民晚报2009-06-03 14:04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们的第一”   ——新民晚报体育部纪念报庆八十周年评选活动开始   【新民网·晚报推荐】为纪念新民晚报八十华诞,新民晚报体育部日前联手新民网,隆重举办《“我们的第一”--新民晚报体育部纪念报庆八十周年体育报道评选活动》。   从1982年复刊至今,新民晚报率先报道了一些重要体育人物或体育事件、主办或参与策划了一些重大体育活动,我们从中选出20篇拿来重温回味,由广大读者做主,评选出8篇最具影响力、最有分量的“第一”作品。6月3日至22日,新民晚报体育版和新民网(www.xinmin.cn)已经陆续刊登完20篇候选文章。   从6月23日起,新民晚报体育版(23日、26日和29日)和新民网将刊登候选表格,请广大读者从20篇候选文章中选出8篇(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字代号即可),投票截止日期为7月10日。参与投票的读者将有机会参加抽奖活动,本次活动将设特等奖一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幸运奖20名,中奖者将获得丰厚礼品,欢迎读者踊跃参加。   投票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投票表格(表格复印有效)寄给新民晚报体育部,地址:上海市威海路755号文新大厦411室,邮编:200041。二是登陆新民网下载投票表格,填写好发送电子邮件给本报,邮箱地址:hys@wxjt.com.cn。投票者请填好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邮政编码等详细资料,并请注明“参与投票”。 本稿为《新民晚报》专供新民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1

2010新民晚报"夏令热线"    

7月17日,由本报与市建交委联合主办的第18届“夏令热线”正式开通。 [详细]

政府资讯

市政府
我想看
数据加载中...